1、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滚动性复习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1淳化四年(993年),宋太京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节臣吕蒙正以隋唐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 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的内外举措“穷者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 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 )A以儒家纲常正统理念为指导B注重中央集权重建和国内秩序稳定C实现大一统帝国发展道路D总结汲取历代治乱兴衰的经
2、验教训2(题文)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B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C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D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3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以上规定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D提高了官员
3、的整体素质4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大量的“佛图户”存在导致了A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B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5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多出高官。但武周时期,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却能两度为相。这说明当时的人才选拔A制度已发生质变B取决于应试者的能力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服务于现实政治
4、需要6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7845年,唐武宗下诏说,“如闻朝列衣冠,或代承华胄,或在清途,私置质库、楼席,与人争利今日以后并禁断,仍委御史台察访闻奏”。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等级制度的森严B官僚体制的腐败C坊市管理的严格D商品经济的发展8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演变情况。这表明A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B地方
5、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9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又执掌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名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 )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B儒家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10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
6、产生与确立,反映了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11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应用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 皇帝使用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ABCD12如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郡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表A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郡国制盛行C中央集权加强D地方制度更替频繁1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提到:“既可
7、投牒自列,即不得不就而试之,应试者虽不必其皆见取,然终必于其中取出若干人。是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循私举之而不得。”材料主要体现该制度的进步性是A克服了察举制的一些弊端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D促成儒学经义的广泛传播14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D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15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
8、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A选拔标准不断变化B利于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C为世家大族所操控D旨在选拔德才并举的人才16虽然科举考试面向全社会,但漫长的求学、应试历程要耗费大重的钱财,需要稳固可靠的经济支持。因此,实际上封建社会入仕的学子中绝大多数是富人子弟。据此可知,科举制保障了A人才选拔经济基础的平等性B政治决策广泛代表的民主性C人才录用技术操作的科学性D选官制度在政治上的可靠性17针对“道”,韩愈指出:“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
9、、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他这是主张A格物致知,加强自身修养B排斥佛道,遵循伦理纲常C社会有序,万民乐业安居D大兴文教,规范社会生活18梁武帝时期建立国学五馆,国学馆学生通过“明经”考试择优入仕。不久根据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确立的“举明经”逐渐取代了“举孝康”。材料表明该时期A开创了考试选拨官员的新方式B士族特权受到一定限制C儒家受到佛道思想的巨大冲击D汉代的察举制得以恢复19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C
10、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0“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杜甫历历)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学作品是时势及其变迁的反映B表现了杜甫诗作浪漫主义的特征C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变迁的旁证D作品表现出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21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公元4奶85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在土广民稀之处,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给百姓耕种;地狭之处,可让百姓迁徙到地广之处,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准“避劳就逸”。据此可知,北魏政府A已认识到人地矛盾突出B积极推广传播农耕经验
11、C意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D赞许百姓自发开垦荒地22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B与均田制相始终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D解决了贫困问题23某制度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此制度实施后,常出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现象,因此,有诗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一制度A有利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B堵塞了门阀士族的入仕之途C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D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24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
12、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25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两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二、材料题(本题共2
13、5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材料反映了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7 间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体制管辖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多元纯一体的组合。自战国秦汉开始步建立起来的对官史的选、任用、监察、考课、回避、退休等一套严密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的一大创,对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的构建,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随着唐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特别是唐初国运昌盛、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笼络人
14、才的必要性,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热。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有鉴于长期政治动乱的教训和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创设分科考试制度,随着大唐六典的出现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官立法,又把此时的文官制度推向一个新阶段。摘编自刘修明、夏禹龙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等材料二兴盛于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否定门阅官制强调“非科举者,毋得为官”。学子在科举中试被授官的同时,还被予相应的品级。严密的考绩体系使政绩佳者得到奖、升官或加体。英国在19世纪中叶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杂糅进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考选事宜,考选科目包括三门
15、必修和七门选修,以期得到第一流的人才,组建有效能的文官班子。不同级别的文官,教育程度与文官级别、待遇相关联。低级文官由其直接主管填表,就其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素质、领导等方面能力进行考评。由于两种制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差异是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官制虽历史悠久,技术上于完善,但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发展中获得新生。摘编自李柏槐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之比較(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文官选拨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形成的影响。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
16、次滚动性复习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1A2A3B4B5D6C7D8C9C10A11B12C13A14C15D16D17B18B19D20B21C22B23A24A25A二、材料题(本题共25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3分)26等级分值答题情况(具体描述)一修改建议观点正确,理由论证充分(至少三个方面理由),表述清晰。二修改建议观点较正确,理由论证较充分(至少两个方面理由),表述较清晰。三观点错误或无观点,理由论证不充分(一个方面理由或无理由),表述不清晰。【详解】修改建议和理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以演变历程的完整性进行补充,如补充西周时期的世
17、官制,并阐述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如形成贵族政治等。也可以补充同一时期并不是单一的选官制度,如汉代除了岁举孝廉外,还有征辟、特诏等选拔方式。唐代除科举外还存在恩荫子弟等选拔方式。27(1)特点:公开考试原则;平等择优原则;文官选拔法制化。原因: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推动;科举制的实施与发展。(2)相同之处:都重视选拔人才;都坚持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都实行分级制以调动官员的积极性;都采用考绩晋升体系。影响:巩固和加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文官素质;保证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转,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对西方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