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备选答案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环境人为原因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 盾,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的对立性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统一的关系,同时也对立着。它表现为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例如农业开发时对林木的破坏和对土地的开垦。环境则因其客观属性而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例如对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过度开垦,引起水土流失
2、,造成了大面积石丘劣地。当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并超过了环境的再生能力(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和自净能力(如工业“三废”排放)时,被破坏的环境以灾害的方式否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环境的恶化超过了人类的承受能力时,人类则以迁徙的方式否定环境的价值与意义。2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环境具有一定的提供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容纳废物的自净能力。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从环境中获取空气、水和食物等进行新陈代谢,并将代谢产物排放到环境中;为了发展,人类通过生产与消费活动开发利用
3、自然资源,在建设环境(如营造建筑物、开垦农田等)的同时,排放废弃物(如代谢物、生活垃圾、工业“三废”等),离开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发展。另一方面,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离不开人类的建设与保护。人类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改造、保护环境的能力。虽然天然环境孕育了人类,但它已不适合现代人类的生存发展。当代环境是人类对天然环境长期改造的结果,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只有坚持规划、建设、维护、管理,人工环境才不致荒芜。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第二,人类与环境相互转化。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不断交换,人体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因此与地
4、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相适应。人类种群在个体的生生死死与不息的繁衍中实现与环境的相互转化。当人类活动违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人地关系趋于失衡、失调,于是环境问题产生了。当人类活动的主观性与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一致时,人地关系趋于平衡、协调,二者则共同向前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就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的。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生产规模_;B对自然资源_;C生产活动_;D破坏_。(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关系向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然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使二者的_。【解析】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对自然
5、资源滥采、滥用,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口素质过低,会导致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资源,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图中显示出人类同环境关系的对立,要协调二者的关系,必须促使二者的协调统一。【答案】(1)过大滥采滥用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资源(2)恶性对立协调统一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1)以下所列项目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铁矿石、水产品煤渣、污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植树造林、治理污染AabcdBabcdCabcdDabcd(2)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A东南沿海的台风B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C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D贵阳地区的“冬无三日晴”【解析】第(1)题,a表示人类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能源,b表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c表示地理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结合题项分类即可。第(2)题,c箭头表示反馈作用,C项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答案】(1)A(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