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58080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四册16*哀江南(第一课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哀江南从容说课桃花扇是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孔尚任的代表作。孔尚任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受到康熙赏识,授为国子监博士,踏入仕途。在江淮治水期间游历了扬州、南京的一些古迹,结识了一些廉洁之士、明末遗民。写成桃花扇,上演之后引起了明朝故臣遗老的亡国之痛和康熙的不满,第二年因文字祸罢官。桃花扇写的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主要内容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见钟情,侯方域以一把宫扇赠香君。阉党余孽阮大铖辗转资助香君妆奁之费,想以此结纳侯方域及复社之士,以解自己为正直知识分子所不齿的困境。香君怒斥阮大铖,退还妆奁,阮大铖怀恨在心伺机诬陷侯方域,侯方域

2、连夜逃出南京,投奔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迎立福王。昏君奸臣不理朝政,沉醉于腐化享乐的生活,并伺机报私仇,强逼香君嫁与他们的亲信为妾。香君不从,撞破头颅,血溅宫扇。友人杨龙友在宫扇上略加勾画,画成一枝桃花。李香君将此扇寄与侯方域。福王贪恋声色,香君亦被选入宫中,她在筵前痛骂奸佞,被幽闭宫中。侯方域也被阮大铖捕入牢中。清兵南下,扬州城破,史可法殉难,南明颠覆,侯李出狱相遇栖霞山,取出桃花扇共叙旧情,张道士以国恨家仇喝断爱情,两人分别入道。这部历史剧集中地反映当时民族的、阶级的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谴责了弄权误国的权奸。歌颂了

3、民族英雄和维持民族气节的人民,总结了一代兴亡的历史教训。哀江南选自该剧的最后一出余韵。明代宗室苏昆生目睹南明的兴亡。南明灭亡之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哀江南由七支曲子组成。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中间六支曲子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欣赏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是难点。可组织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反复诵读课文,结合重点曲子、重点语句进行课堂讨论。有条件的学生可课外阅读桃花扇全剧,或观看影

4、片桃花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吟诵,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积累有关知识,为自行欣赏戏曲打下良好基础。能力目标1.品味准确、形象、生动的戏曲语言,提高对戏曲文学的鉴赏能力。2.认识超现实的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等中国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对表现优美意境的作用。德育目标1.深刻体会剧中真挚、深沉的故国情思。2.领略中国戏曲文化那感人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品味优美感人的词语的表达作用。2.揣摩、体会蕴藏在曲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运用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现优美意境的作用。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利用前文所学方法,实现知识迁移,进行自主探究,加深理

5、解,提高能力。3.启发引导,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引导学生质疑、交流、解疑。体现“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思想。教具准备1.投影设备、多媒体2.资料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1.学生集体背诵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品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确:乌衣巷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像昔日的王导、谢安及其家族一样衰败沦亡。全诗意境深邃,寓意深刻。3.教师:与此相同,教曲师傅苏昆生来到这当年繁华

6、竞奢、盛极一时的南京金粉之地,面对着颓井断垣、残壁碎瓦,免不了由见而感。通过六支曲子表达了强烈的故国之思。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一下这六支曲子,体味一下蕴含其中的故国情思。(解说:乌衣巷一诗,学生较为熟悉。此诗语意平实,容易理解,况且课后作业第四题正是要求学生用乌衣巷和本文进行比较,因而由乌衣巷导入可谓一举两得。至于学生的评价,只要有一得之见,就应加以鼓励和肯定,答案当然不必寻求一致。这样,也利于学生对本文主旨及思想感情的把握,更好地理解“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内涵。)二、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指导和组织学生阅读(以朗读和分角色诵读为主,结合默读、品读,体味文中蕴藏的情感。)要求:(可用投影及多媒

7、体显示)(1)结合注解,认真研读,弄清文中每一个词句的含意。(2)品味曲词的意蕴,读出自我滋味。(3)对于精彩唱段,要反复阅读,最好能熟读成诵。(解说:没有对语言形式的直接感知和把握,就不能对文章形成有效的分析和品味,尤其像本文的曲词,如诗歌作品一样,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最适合于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具体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像萧条的秦淮、衰败的长桥、破落的旧院,朗读中历历再现,如临其境;在朗读中去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仔细品味怨怅的曲词、凄凉的景象,体会其中的兴亡之感和亡国之恨。所以设计文章阅读训练,具体情况可由教师自由掌握。)三、课文赏析1.质疑解难让学生在整体阅读、

8、全面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地、多角度地提出质疑,在老师的参与下,筛选出课文中有深度和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探究获取结论。下面的问题供参考:(1)七支曲子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明确: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浓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抒发亡国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为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之痛。(2)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重点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的板桥和旧院。苏昆生按自己览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

9、,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点明全篇的主旨?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4)请找出曲词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其效果。提示:曲词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排比。如对偶句“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排比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等。这些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使曲词抒情浓郁,节奏优美,声韵铿锵。(5)曲词第二部分依次写了孝陵、故宫、秦淮、板桥、旧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寓情于景。这几支

10、曲子随着作者行踪依次写来,集中笔墨写景,一气呵成,并且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为第七支曲子的抒情蓄势。(解说: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提出质疑,在多向交流、探究中解决问题。这种课堂活动方式充分体现主体性教学的精神和“以生为本”的思想。)2.自然点拨重点: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戏曲语言。(1)“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此句的重点是“猛抬头”,这三个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

11、灭亡之后,往昔与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城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这是苏昆生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四个修饰词“残、废、瘦、空”非常形象,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躺在空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战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3)“横白玉八根柱倒”一句中,一个“横”字,一

12、个“倒”字,写出了景象的凄凉。“横倒”是无顺序地乱倒,可见是遭受战争创伤的见证。又加上“倒”的是白玉柱,又隐隐可见当年的繁华。由眼前景联想到当年景,自不免悲从中来,亡国之恨顿生。(4)“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今日却极端衰败的景象。(5)“剩一树柳弯腰”,一个“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6)“直入宫门一路蒿,住

13、几个乞儿饿莩。”苏昆生一路行来,早又到宫院门前,此时的苏昆生虽是樵夫打扮,直入宫门,再也不会有禁军前来喝问,一个“直”字写出了苏昆生当时的行状,更写出了国家的兴替。如此“直入宫门”,更使人想到当年的警戒森严,再用“一路蒿”衬之,更加展现出今日的空阔、凄清已非一日。当年的六宫粉黛,莺莺燕燕,如今躺卧香榻、龙床的却是几个乞丐,是讽刺,是痛恨?免不了有对权奸误国的责恨,但更多的是“草木无主,家亡国破”的感慨。(7)“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黄花遍地,红叶凝枝,正应是游人摩肩接踵,到处莺歌燕舞,笙箫齐奏之时,而眼前却只有几只冷蝶翻飞,冷清清、凄惨惨,越是写花之嫩,叶之新,越是显出“无个人瞧”

14、的凄冷。尤其是“有些”一词,用得极妙,有没有?“有”。有多少?“些”。无心去数,无心去瞧,寥寥黄蝶,索然翻飞,虽有生气,却更显冷凄,几笔淡淡勾勒,却道出了无限的伤古吊今之情。(8)“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此三句道尽人间沧桑。作者所流露的已不仅仅是亡国之恨,更具有历史巨变的沧桑感和切肤之痛。乌衣巷、莫愁湖、凤凰台,当年皆为繁盛之地,“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如今却是瓦砾遍地、鬼哭枭鸣。今昔景象的变化越大,越能使人感受到家国之变的哀痛。(9)“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这一个“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亡国破家者的唯一选择。“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这“残山梦”中

15、最难解的便是故国情怀,这已不仅仅是对故国的凭吊,更有对权奸误国的不堪回首和一腔怨愤,还包含着对殉难诸臣凭吊的一往情深。难点: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在本课中的运用。提示: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又须借助于景物描写才能给人以具体感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北新水令】描写效外一派战后的荒凉,处处可见毁坏的营墙、断裂的空壕、凄凉的阳光、荒败的景象,几匹瘦马空卧,战后的凄凉映入眼帘,亡国之痛,油然而生,为全文奠定悲怆凄惨的基调。中间六支曲子以苏昆生的游踪为线索,由远及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凄凉的景象,在景物描写中蕴涵了怀念旧国的无

16、限哀思,情在景中。第七支曲在前六支借景抒情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唱出强烈的亡国之痛。(解说:曲词的鉴赏是本文的重点,仔细品味才能真正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尽量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其鉴赏能力。)四、思维延伸,深入探索1.明代末年有一位著名的鼓词作家,叫贾凫西,所作的鼓词木皮人鼓词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他的作品,是文人创作和当时民间文艺相结合的杰出成果,对我国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有划时代的贡献和深远影响。他的思想对孔尚任少年时期的影响甚深,也成为孔尚任立志采用通俗文艺形式来反映南明兴亡的内在力量。哀江南套曲就是借自贾凫西的历代史略鼓词,包括曲牌

17、都一模一样。可见,哀江南一曲中借对南明王朝的凭吊,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孔尚任在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离合之情,表达了对南明的“兴亡之感”后,为什么还要安排这一场余韵,且要借苏昆生等人之口来演唱呢?讨论明确:最后一场戏中,三个次要人物老赞礼、柳敬亭、苏昆生出场。痛定思痛,凭吊南明的覆灭,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以隐逸者的身份来讽刺那些应聘出山的“识时务的俊杰”和为清朝奔走效劳的不肖子孙。这样,就实现了全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完整性,并且通过这些在当时处于下层社会的普通百姓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来激发当代人的情感,唤醒潜在的民族意识,圆满地贯

18、彻作者“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的真正意图。2.桃花扇的结局一反常规,由人们习惯的大团圆变为悲剧性的结局,有人认为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观念,与孔尚任同时代的顾彩就把本剧的结尾改为大团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又改为侯方域做了清朝的官,穿着清朝官服去庵中寻找香君,被香君斥骂而走的结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讨论明确:悲剧性的结局,打破了古代戏剧大团圆的程式,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同时又把个人的情爱同国家的兴亡结合起来。更有力地突出了“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改为大团圆的结局,虽符合人民的愿望,但流于俗见,缺乏艺术力,同时也削弱了主题的深刻性。欧阳予倩所改的结局,符

19、合历史真实,同时也适应当时抗战的大背景,弘扬民族气节,批判汉奸行为,和原剧有异曲同工之妙。3.桃花扇一剧表现了很强的民族气节,但在清王朝却屡演不禁,广为传唱,你如何理解清政府这一做法呢?满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又是如何理解文中的爱国思想的?(解说:以上三题的设计在于拓展学生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尤其是最后一题,学生回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只要思想上不出现偏差,皆可加以肯定。)五、课堂小结这套北曲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且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相结合,感情充沛,真正为

20、全剧留下了不绝如缕、耐人寻味的“余韵”。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曲。2.任选一角度,写一篇评析文章。板书设计哀江南孔尚任延伸阅读读元杂剧墙头马上第一折中女主角李千金的一段唱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哪吒令】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縻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鸣环佩,转过那由槛之西。【鹊踏枝】怎肯道负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绿暗红稀,九十日春光如过隙,怕春归又早春归。【寄生草】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滴。这人人和柳浑相类: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娥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幺篇】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轻轻风趁蝴蝶队,霏霏雨过蜻蜓戏,融融沙暖鸳鸯睡。落红踏践马蹄尘,残花酝酿蜂儿蜜。1.这四支曲子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2.作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来表达人物情感?参考答案:1.这四支曲子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表现了主人公渴望获得幸福爱情的心情。2.作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