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2.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3.培养围绕相关主题发表意见、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做到有条有理,有根有据。2. 教学重点/难点 1.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2.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写信是我们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下面读读课文中的两封信。二 初读课文,了解信的大意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1)红
2、眼病:课文中指张国强取得好成绩,有些人看后嫉妒。(2)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3)摔跟头:比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4)受益匪浅:得到不少好处。 (5)年逾古稀:年岁超过七十。(6)形单影只:孤零零的一个身体,一个影子。形容孤独,没有伴侣。2.信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同学嫉妒张国强获奖,因而疏远他,这让张国强感到寂寞,不知怎么办才好。)三 读回信,细体会1.思考:柯岩在信中是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归纳)(1)对张国强获奖表示祝贺,并推测出他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好孩子。(2)根据现况合理分析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引导张国强寻找自
3、身的不足。(3)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2.张国强遇到的问题,许多同学也遇到过,你能帮助他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可能会造成这种局面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更好。)四 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张国强,看完回信后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做?(柯岩真诚的话语会令张国强感动,他会明白自己在这件事上所存在的不足,明白自己时刻要提醒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会主动与同学交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虚心向别人学习,用真诚赢得大家的认可。)2.你从回信中体会到什么?(1)
4、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2)围绕一个问题阐述看法,要有条有理,有根有据,这样才能说清自己的见解。五 观察书信格式1.注意观察书信的开头、结尾,它有什么特殊的格式要求。2.出示幻灯片。(1)称呼。把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来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
5、问题或要求代办某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6、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完整。(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或“并此问好!”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附带提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六 观察信封的格式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址要详细。写地址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
7、,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等。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
8、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信封的右下角有六个小方格,应在这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把信迅速地退还给寄信人。 课后习题 1.填字组成语。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9、。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和)睦相(处) 尺有(所)(短)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受(益)匪(浅) 患(难)与(共)2.从这两封信中,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