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53686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霍邱二中2019-2020高二下开学考政治一、单选题1(2分)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2019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均暴跌广元市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艺术展ABCD2(2分)某中学校园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石头上雕刻着“敦品力学”、“真爱”、“自强不息”等文字,这些石头和文字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深思。这种“石头文化”表明A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B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无关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2分)多年来,洛阳“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贸旅游

2、唱戏”,将国色牡丹成功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身负“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河洛之根”等盛名,新时期的洛阳又担负起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任。可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节日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ABCD4(2分)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此次任务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而且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背间的中继通信,获得国外媒体和专业人员的高度评价。通过实施探月工程一方面展示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另一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整合、优化及转化可以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创新驱动,这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

3、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相互影响ABCD5(2分)文化是“软实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提升“硬实力”,也离不开挖掘和培育“软实力”。能否提升和强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这是因为( )A我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重要B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C文化“软实力”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D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6(2分)据研究表明,秦汉以前,长江中下游以南至台湾、海南及东南亚,都广泛分布着古越人。闽西地处山区,是古越人居住的重

4、要地带,闽西出土的这些文物,证明了古代闽西越人与台湾古越人属同种、同源和同文。这与台湾古越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台湾文化融于中华文化之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ABCD7(2分)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井称“苏辛”。从以上两首“怀古”词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祖国河山以及历史人物的情感,但二人词中的“江山”又呈现出作者不同的主观感受。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影响了二人对“江山”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性格和思想观念决定了二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创作手法决定了二人对“江山”不同的价值判断不

5、同词风中的“江山”同样浸染着爱国精神ABCD8(2分)地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承载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用文化装点地铁,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远景,是上海市申通地铁推动“文化进地铁”的初衷。推动“文化进地铁”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拓展发展空间,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利用鲜活载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 B C D9(2分)读好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

6、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BCD10(2分)近年来,某职业技术学院把当地非遗技艺大师请进学校,相继开设了西兰卡普,土家刺绣等非遗技艺课程。老师结合实际,面对面给学生们授课讲述知识、分享心得传授技艺,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走进课堂旨在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促进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升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ABCD11(2分)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丰富了中华民

7、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BCD12(2分)2019年12月,远古的呼唤经典音乐会在罗马举办,中国竹笛乐团采用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结合、器乐与声乐结合的形式,演奏了阳光三叠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音乐作品,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这表明传统文化因大众传媒传播而具有价值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ABCD13(2分)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

8、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此迷上了中华文化。遥远的异国小镇之所以能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促进了中德文化的交流经年累月形成的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ABCD14(2分)2019年元宵节期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该活动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出现代的无限光彩。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

9、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要改变传统文化特征,使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BCD15(2分)京剧是我们的国粹。2018年11月18日,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举办戏曲进校园首场演出,同时发布丰台区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该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满足所有学生对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需要让戏曲逐渐成为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戏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

10、信ABCD16(2分)由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同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节目从文化角度阐释和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ABCD17(2分)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告诉我们,对传统文化()

11、要学会尊重,全部继承要洋为中用,对外推广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BCD18(2分)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装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文化趋同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A B C D19(2分)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

12、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 B C D 20(2分)油画父亲(见图)是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震颤人的心灵,令人难忘。在大巴山的乡村,作者罗中立曾长久生活在“父亲”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味,听着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源自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

13、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21(2分)“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22(2分)2020年3月9日,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现象级”思政大课圈粉无数。四位教授在线“云”开讲,与各层次学校居家学子分享疫情大考的启示。据统计,当天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人民网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有不少学子表示心头始终萦绕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堂思政大课的成功取决于形式的新颖、手段

14、的高超 展现了教育的意义、文化的力量显示着继承的必要、传播的价值 增强了爱国的情感、担当的意识ABCD23(2分)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和传统思想结合的精华,它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佛家的心性学说融入姿态优美、行云流水的拳术中,形成了德先于武、刚柔相济、清静自然、中正安舒的太极思想。今天,太极拳在我国重大盛典中展示,在日常健身中流传,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一种传播中华文化通用的“世界语言”。这表明太极思想包容了中外文化精华太极拳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太极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价值ABCD24(2分)月球地理实体命名,通常是谁先探测,谁有优先命名权。2

15、019年2月15日,我国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天河基地”“织女”“河鼓”“天津”“秦山”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和基础数据。这些命名继承了中华民族古代天文科技文化表明天文科技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扩大了我国科技成就的国际影响力体现了我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ABCD25(2分)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乃至现代诗歌,中国文学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关键在于其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句话 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彰显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反映了中华文化富有创新

16、精神和生命张力A BCD二、材料分析题26(15分)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对“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解。27(12分)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播出便引来好评如潮

17、。材料: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业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的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2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

18、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29(15分)材料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

19、,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

20、,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参考答案1-5CDDAD 6-10DBAAA 11-15BDDBD 16-20CDBAC 21-25CDDBB1C【解析】【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广元市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艺术展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2

21、019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这是政治现象,不合题意。: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均暴跌,这是经济现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2D【解析】【详解】A说法错误,物质活动可以离开精神活动;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说法错误,精神产品不能离开物质产品;D符合题意,石头上雕刻着“奋发有为”、“尚德”、“静”等文字,这种“石头文化”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选D。【点睛】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

22、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D【解析】【详解】30年来,洛阳“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从而带动了洛阳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即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项正确;新时期的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将使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故项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故不选;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不选。故选D。【点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关系现代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二是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

23、重要,三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A【解析】【详解】“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和支持”,因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题肢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而非与政治间的关系,题肢不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题肢说法错误,故排除。故本题选A选项。5D【解析】【详解】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错误。能否提升和强化“软实力”,关系到

2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这是因为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D适合题意;A、B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6D【解析】【分析】【详解】符合题意,“闽西地处山区,是古越人居住的重要地带,闽西出土的这些文物,证明了古代闽西越人与台湾古越人属同种、同源和同文,这与台湾古越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错误,台湾文化具有区域特征,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保持自身的个性,而不是仅仅融于中华文化之中;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但不是强制的。故选D。【点睛】文化

25、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因此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7B【解析】【详解】从苏轼与辛弃疾的两首“怀古”词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祖国河山以及历史人物的情感,但二人词中的“江山”又呈现出作者不同的主观感受。说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影响了二人对“江山”的情感表达,但并不影响他们词中所浸染着爱国精神,项符合题意;性格和思想观念属于主观

26、范畴,不能决定人生道路,项说法错误;不同的价值判断是由于二人属于不同的主体,不是由创作手法决定的,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点。符合题意,题干中让乘客在旅途中“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体现了

27、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不合题意,题干中的做法是发挥了营造工艺性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并非发展文化产业,二者分析的对象不一致。符合题意,题干中以地铁为载体,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愿景,属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合题意,题干中的做法是为了通过营造文化环境,于无形中培养人的文化素养,选项“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化文化的博大精深”夸大了这种做法的作用。故答案:A9A【解析】【详解】读好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28、和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项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10A【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材料“某职业技术学院把当地非遗技艺

29、大师请进学校,相继开设了西兰卡普,土家刺绣等非遗技艺课程。老师结合实际,面对面给学生们授课讲述知识、分享心得传授技艺,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说明非遗走进课堂旨在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促进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错误,非遗走进课堂主要目的不在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错误,非遗走进课堂并不能提升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只能是通过非遗走进课堂挖掘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故答案为A。11B【解析】【详解】符合题意,“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合题意,材料没有

30、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传播、交流的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故选B。12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文化对人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价值,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能否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而不在于是否通过大众传媒传播,错误。: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表明优秀音乐作品能愉悦身心,丰富精神世界;同时中、意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正确。:材料只是反映该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作品得到了意大利听众的认可,但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错误。故本题选D。1

31、3D【解析】【详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与题干均不构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此迷上了中华文化”,这说明遥远的异国小镇之所以能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为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

32、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14B【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选项“改变传统文化特征”的表述错误;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选B。15D【解析】【详解】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见,北京市丰台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

33、动的文化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戏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故正确;选项的说法太绝对,错误;戏曲本身就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错误。故选D。16C【解析】【详解】:材料“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同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错误。:文化创新并不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故本题选C。17D【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4、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是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8B【解析】【详解】符合题意,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兵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实现文化创新 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说法错误,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而不是承装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文化应该保持多样性,而不是引导文化趋同。故选B。19A【解析】【分析】【详解】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应干预。使其适应社会的变迁。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项错误。传

35、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选A。20C【解析】【详解】在大巴山的乡村,作者罗中立曾长久生活在“父亲”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味,听着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必须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C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源社会实践而不是源自艺术家的艺术天分,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的途径,B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离不开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但不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

36、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1C【解析】【详解】A强调的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与题意不符;BD强调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题意不符。“不继承优秀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从这里我们可知道该题强调的是绘画艺术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要做到薪火相传,推陈出新,C说法正确;故选:

37、C。22D【解析】【分析】【详解】: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现象级”思政大课圈粉无数,有不少学子表示心头始终萦绕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堂思政大课成功展现了教育的意义、文化的力量,增强了爱国的情感、担当的意识,让各层次学校居家学子分享了疫情大考,符合题意。:这堂思政大课成功与形式的新颖、手段的高超分不开,但并不取决于形式的新颖、手段的高超,说法错误。:这堂思政大课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不体现继承的必要、传播的价值,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

38、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23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表述错误,太极思想中国武术和传统思想结合的精华,没有包容外来文化;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不是太极拳;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说明太极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价值,符合题意。本题选D。24B【解析】【详解】:题目中,我国率先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名称,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和基础数据。这些命名继承了中华民族古代天文科技文化,扩大了我国科技成就的国际影响力,选项

39、正确。:天文科技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排除。: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错误。故本题选B。25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中国文学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关键在于其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键在于”说明原因,符合题意;“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反映了中华文化富有创新精神和生命张力,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有传统优秀文化,也有落后文化,错误;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体现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人

40、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民有信仰,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3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民有信仰,才能发挥其作用,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3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有信仰,才能为民族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3分)世界观、人生

41、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有信仰,才能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3分)【解析】【分析】本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对“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与生活”,也就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知

42、识,需要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知识角度: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考生把这些知识要点与材料的解读相结合,形成答案要点。文化的总体作用角度:思考主干知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人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思考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人民有信仰,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使民族有希

43、望,国家有力量。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思考主干知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人民有信仰,才能发挥其作用,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思考主干知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人民有信仰,才能为民族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角度:思考主干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有信仰,才能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联想相关知识要点。第二步,回归教材,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确定知识角度。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把知识要点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27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

45、国家文化之特色。(3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3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外名著互译共存,都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发展。(3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外名著互译共存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分)【解析】【分析】此题以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的开播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

46、互译共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点睛】“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解答策略:1.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2.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

47、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28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就难以实现文化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管权治吏、礼法、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思

48、想。(4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从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中汲取文化营养。(4分)【解析】【分析】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答题范围文化生活,知识限定: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根据材料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可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

49、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可知,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详解】本题以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出题相对比较新颖,虽然难度不大,但是考生要解答完全准确还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工。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二是联系

50、材料寻答案,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故考生着重可以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展开分析即可。29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分)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4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既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4分)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3分)【解析】【分析】本题材料一以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

51、识中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首先,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其次,可以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角度展开分析,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最后,可以从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的角度,分析说明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

52、史虚无主义”。【点睛】如何实现文化创新:解答此类问题,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应反对的错误倾向等方面回答。具体包括:(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5)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