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
2、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经典国学再现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我是小助手1.匏:匏瓜。2.土:粘土。3.平:汉语拼音中的一声。4.上:汉语拼音中的二声。5.去:汉语拼音中的三声。6.入:汉语拼音中的四声。7.声:声调。我是小翻译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
3、头、金属、丝线与竹子,是我国古代人制造乐器的八种材料,称为“八音”。平、上、去、入是四种声调。这四种声调的运用应该和谐。考考你的智慧1.你能写出平上去入这四种声调吗?请你在下面的音节中分别标一标。wu wu wu wu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竹子是八音中的一种。( )(2)我过古代有用金属做成的乐器。( )(3)丝线不可以做成乐器。( )3.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做成乐器呢?写一写你知道的吧。弘扬传统文化 埙的历史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埙是古代就有的一种乐器现在,我们就了解一下吧。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
4、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后来又发展到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二)经典国学再现高曾祖,父
5、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我是小助手1.身:我自己。2.子:儿子。3.玄曾:孙子的儿子称为曾孙。曾孙之子称玄孙。4.九族:从高祖到玄孙共九世,称为九族。5.伦:血脉的顺序,指尊卑老幼的秩序。我是小翻译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考考你的智慧1.请你写出九族。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曾祖是高祖的父亲。( )(2)孙子的儿子是玄孙。( )(3)孙子是九族中的第三代。( )3.九族的最上面
6、是谁?( )A.高祖 B.曾祖 C.曾孙弘扬传统文化方孝孺被诛十族诛九族是封建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方孝儒是明初浙江海宁人。明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儒招至南京,让他做翰林侍讲学士,百般信赖和倚重。方孝孺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 朱棣篡位后,迫令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昭书。方孝儒宁死不从。燕王说:“你如果不写,我就杀你九族!”方孝儒说:“莫说九族,十族又有什么关系!”朱棣反复劝说方孝儒,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写了“燕贼篡位”。 朱棣气急败坏,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孝孺面前,但方孝孺根本无动于衷。 明成祖彻底绝望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株连九族是很残酷的罪行,我们为没有生活在现在感到幸福。参考答案 (一)1.w w w w 2.(1) (2) (3) 3.柳枝 (二)1.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我、儿子、孙子、玄孙和曾孙。 2.(1) (2) (3) 3.A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