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恢复私人小企业C实行单一公有制 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
2、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3、前苏联有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
3、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5、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
4、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6、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7、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
5、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9、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
6、时发表言论意在强调A. 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 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 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 D. 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10、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11、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
7、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12、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阅读下列材料
8、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
9、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体,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3)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
10、造成了什么问题?(4)苏联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C 4、B 5、D 6、D 7、A 8、D 9、C 10、C 11、D 12、B二、非选择题13.(1)通常工业化的途径: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2)苏联工业化的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苏联重工业基础较弱,受帝国主义封锁、敌视,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巩固边防和捍卫社会主义制度。(3)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经济长期均衡发展。(4)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是由于当N-国内外客观环境造成的,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但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建设带来了很大破坏,给后人留下了经验和教训。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