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616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重点难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乘法口诀卡片、口算卡片。【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哪些同学会背这些口诀?1.全班试背16的乘法口诀。2.开火车背口诀。3.师生对口令。二六十二 五五二十五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六六三十六 一六得六三四十二 四六二十四【进行新课】1.口算。62+6= 63= 63+6=64= 64+6= 65=65+6= 66= 53+5=54=
2、54+5= 55=2.找朋友(连线)。6+6+6+6 四六二十四 544+4+4 三四十二 325+5+5+5 二三得六 643+3 四五二十 433.在( )里填上“+”、“-”或“”。3( )3=6 4( )3=12 5( )6=304( )2=8 3( )3=9 2( )6=126( )4=10 6( )6=364.解决问题。(1)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2)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课堂作业】1.看谁算得都对。(教材练习十三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答案。2.填表说口诀。(教材练习十三的第7题)(1)引导观察表格。练习指导:把
3、左边第一列上的16各数和上面第一行上的16各数都看作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叉的位置上。(2)示范填写表格。11=1把1写在第二列与第二行交叉的位置上。12=2,13(3)学生独立填表格。从第一行开始,按顺序一行一行地填,边填写,边说口诀。(4)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3.在里填上“+”、“-”或“”。(教材练习十三的第8题)4.游戏。(教材练习十三的第9题)(1)3人一组,每组准备好数字卡片。(2)组长任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问:“几和几相乘得12?”两名组员回答:“2和6、3和4。”5.游戏。(教材练习十三的“数字游戏”)先读一读,再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小
4、组比赛说。6.开放题: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学生说完后,列出算式,并说用的哪句口诀。)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
5、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小结:通过适量的练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也让学
6、生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课后作业】1.课本练习十四的14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是习题课,所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