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_人教(部编版)201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156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园地一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2、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要求:“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3、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成

4、语,帮助小学生积累成语和句子。 3写铅笔字,练习写全包围的字时,应该先外后内再封口。教学重点: 写全包围的字时,应该先外后内再封口, 积累成语,儿歌。教学难点: 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学会根据图片讲述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趣味识字 (课件出示)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看旁边的提示,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有关天气的。 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课件出示) 如:风 雨 雷 电 霜 雪 冰狂风 雪花 炸雷

5、 闪电 大雪 结冰毛毛雨 万里无云 风和日丽 北风呼呼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雷声滚滚 半晴半阴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记一记。 提示:这是我们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第一排是大写字母,和它对应的是小写字母。读音就按照小写字母去读,大家看,这些小写字母其实就是我们上册学过的声母或韵母。(课件出示) (1)读一读:自己自由读一读。 (2)背一背: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找一找: 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Cc Kk Oo Pp Ss Vv Ww Xx Zz 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Ff Ii Jj Ll Mm Nn Tt Uu Yy 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 Aa Bb Dd Ee

6、 Gg Hh Qq Rr 2.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1)读一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韵母是n ,有的韵母是n。) (3)找一找:哪些生字的韵母是n?哪些生字的云母是n? (n:见 、万、全、半 n:王、方、长、上 ) (4)写一写:想一想它们的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整个字要写到田字格的中间。 3.读一读。(课件出示) (1)读一读:借助拼音把儿歌读熟,特别注意“祖、岭、盛”三个字。 (2)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3)说一说:你觉得我们祖国广大吗?美吗? 我们的祖国广大,也很美。东北的冰雕、海南岛石头、桂林

7、的山 (4)背一背: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可以两人合作背,也可以四人合作背。 三、写字有方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课件出示) 2.想笔顺(课件出示) 想一想,每个字的笔顺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趣味识字,认识了汉语拼音字母表,积累了好句子,学会了写全包围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8、“语文园地一”的有关内容。 二、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日积月累 (一)认识词语(课件出示)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重点指导读准“冰、丁、争、鸣”的后鼻韵母,读准“苏”和“争”的声母。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写哪个季节的? 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板书:春景图) (2)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不必对照成语词典说。 3.读出韵味 这八个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朗读时,每行的两

9、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二)和大人一起 1.读通儿歌(见教材P1415)(课件出示) 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诗歌读通顺。 2.思考问题 (1)这首儿歌写了谁和谁好? 藤和瓜好;蜜蜂和花;白云和风;我和同学。 (2)它们是怎么好的?从儿歌中找答案。 藤和瓜: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蜜蜂和花:蜜蜂来采蜜,花儿仰头笑。 白云和风: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我和同学:大家唱着歌,一起上学校。 3.读出节奏(课件出示)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 蜜蜂和花好,它们手拉手, 蜜蜂来采蜜,不吵也不闹。 花儿仰脸笑。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白云和风

10、好。 我和小朋友好,风往哪里刮, 大家唱着歌,云往哪里跑。 一起上学校。 4.读出韵味 (1)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读。还可以两人合作读。 (2)重点读好:“好、闹、笑、跑、校” (3)还可以两人或小组表演读。 三、快乐读书吧 1.读通儿歌、童谣(课件出示) 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诗歌读通顺。(一) 摇摇船摇摇摇,一摇要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 2.读出韵味 一边读一边体会,怎么读出趣味? 3.背诵儿歌、童谣 (1)比一比,看谁背的快。 (2)同桌相互检查背诵。 4.交流拓展 (1)你还会背哪些儿歌?同桌之间相互背一背。 (2)相互交流,相互交换儿歌读和背。 五、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很多词语,积累了很多的儿歌、童谣,学会了看图讲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