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植物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粒种子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
2、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一课时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
3、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识字15个,写字6个。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粒种子。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听录音。2 看一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4 出示生字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5 我愿当小老师。6 找出生字的“邻居”,还能和谁做朋友?7 组内读课文。一人读一节。8 选读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三 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1 指名读课文。2 讨论:种子是怎样看外边世界的?种子挺了几次?
4、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了又挺?种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吗?3 听学生汇报,并总结。4 再读课文。四 巩固练习 看谁读得好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五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教学回顾: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粒种子”,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一遍?指名读词语: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二:学习写字。1出示生字: 渴 喝 声 音 赶 光2齐读生字。3指导写“渴”(1)师先示范笔顺。(2)用红笔描出三点水旁,再请学生思考:“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3)请学生在书桌上用手指边写边说笔顺后描红。4同样方法自己学写“喝”,说说“喝”为什么是口子旁?5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练习写。三总结评比。评出写得较好的学生表扬。四教学回顾: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渴 喝 声 音 赶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