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教学设计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
2、提高。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
3、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理解“桥”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
4、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一、激发兴趣,歌曲导入。1、播放音乐为了谁。(课件1)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桥。(课件2)3、对课题进行质疑。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用横线画出。(课件3)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大家把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以下词语:(课件4、5、6)狂奔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势不可挡拥戴清瘦沙哑豹子揪出 胸膛搀扶 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1)指名读。这都是课文中的词语,谁来读一读?(2)这三组词语,各是描写谁的?
5、(3)字音。( “搀、呻”是前鼻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4)字形。(“注意“肆”、“祭”、“ 奠”的写法)师范写,生练写。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7)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小组内交流。(课件8)(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作业布置。(课件9)1、抄写词语。2、把课文读熟。五、板书设计。突遇山洪(16)桥 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
6、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一、复习导入。(课件1)1、听写词语。2、回忆大意。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读16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场的洪水?画出相关句子。(课件2)(2)指导朗读,感受洪水的汹涌。(课件3)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同学们,这么汹涌的洪水,可以怎样形容?如魔 (4)这么汹涌的洪水,乡亲们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课件4)突如其来的洪水,人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撞。他们几乎是疯了
7、似的寻找逃生的路。 板书:疯了似 (5)师问:乡亲们还有路可走吗?(课件5)东面、西面没有路。(6)这座桥是唯一的救命桥,不上去意味着死亡。如果一窝蜂似的涌上去,也意味着死亡。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老支书。2、学习第二、三部分。(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划出来。(课件6)(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分析他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带上表情读或带着动作读)(3)此时此刻,你觉得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件7)(舍己为人)(4)作为主人翁的老汉,作者仅仅只抓住了语言,而对洪水及村民的描写却是如此详尽,你认为这样写好吗?好
8、在哪儿? 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侧面烘托。(生体会对比的好处,学习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在今后写作当中,可适当地加以运用,这样可使你的文章更生动形象。3、学习第四部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件8)(1)指名读。(2)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3)学习领会桥的含义。 同学们,这座桥在你心里是不是显得沉甸甸的,你觉得这还只是提供人们行走方便的小木桥吗?谈谈你对桥的理解。 小结:是啊,在危急时刻,这座桥确实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的生命。但它更是老支书用生命之躯筑起的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直到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姓,他的名,我们只知道他有一个动听的称呼-老汉。让我们最后再记住这位老汉,这位如山的老汉。四、作业布置。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村里的一个村民,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课件9)五、板书设计。突遇山洪(16)桥 疏导撤离(713) 老汉 舍己救人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