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6.50KB ,
资源ID:174961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496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7又是九月九 沪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7又是九月九 沪教版.doc

1、7又是九月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说出重阳节的日期,初步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及象征意义;(2)知道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体验中华民族不断攀登的精神,激发不断向上的志向。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和(2),即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活动一到活动四,选择教材中的E链接、七色光、聪明豆、交流会的内容进行教学。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体验中华民族不断攀登的精神。难点:激发不断向上的志向。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运用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吃边学,边学边说。5、教学准备(1)教师:古诗的板书,其他地方及民族过重阳节的习俗(见教参)。(2)学生:收集有关重阳节的习俗。6、教

2、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品重阳糕,知晓重阳节的日期。1、出示重阳糕:今天我请你们吃一样东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师提问:重阳糕好吃吗?知道我为什么要请你们吃重阳糕吗?边吃边想,可以和身边的伙伴说说。3、指名交流,并出示日历随机介绍:今天是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4、小结:今天又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让我们边吃高边去感受重阳节的习俗文化。板书课题:又是九月九活动二:再看重阳糕,了解重阳登高习俗1、过渡:我们品尝完了糕,还剩下了什么?板书:糕、彩旗2、提问:重阳糕上面为什么要插彩旗呢?老师这里有首古诗,读完诗你们就知道了。板书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小结:“糕”与“高”同音,糕上的

3、彩色纸旗就是从茱萸演变而来。所以,人们除了吃糕以外,还喜欢去登高。登高成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习俗。4、思考: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去登高吗?(放事先采访说明登高意义的录像)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好像高山、大楼一样需要我们去攀登的?5、学生交流小结: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就是培养我们不断攀登的精神,其实除了登高吃糕以外,重阳节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活动三:谈谈说说,了解其他重阳节的习俗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2、教师补充其他地方的重阳节习俗活动四:教师总结,课外延伸总结:老师有个建议,请你们回去后,和家人一起品品糕,登登高,比一比谁知道的重阳习俗更多。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4、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学反思因为是面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接触面还不够广,让他们看或者直接将教学内容灌输下去,对于低年级学生是十分枯燥的,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品尝重阳糕,除了让他们有更直接的感受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再随着日历的揭示,直观的明确重阳节的日期。而重阳节名称的来历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比较

5、难懂,所以设计由教师来讲解,只需要学生记住九月九是农历的日期就可以了。重阳糕不是吃完就完成任务了,它是贯穿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关键。糕吃完了,还剩下的彩旗也是衔接的环节。通过一首古诗的学习和比较,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糕就是高,彩旗就是茱萸。并通过高的谐音引出重阳登高的习俗。要了解重阳登高的习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从登高的习俗引到登高的意义,并且要有所拓展,从本义上的登高引申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品德的提高和能力的提高等等,这个拓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加入了一段录像,通过别人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古人登高(登山)是为了避灾健身,明白登高不但能健身望远,还象征着不断攀登、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告知学

6、生因为城市里是没有高山的,所以人们用其他登高的方式,例如登大楼来代替。目的是将过于深的意义由第三媒介来指出,启发学生将登高与求上进联系起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与登山登楼一样需要攀登就简单多了。可惜缺少让学生体验的环节,建议课后带学生去等教学大楼,体会登高才能望远,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到这里,教学目标已经落实的差不多了,可是为了丰富课堂知识,拓展学生的认识,我安排了了解重阳节其他习俗的环节。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了一些关于重阳习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的学,培养收集信息的习惯。通过学生的介绍及教师的补充,整堂课的知识就十分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7、。重要的是,教学不能到此结束,还要有课后延伸,为以后两课的教学做铺垫,所以我提出建议,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回去与家人分享、交流,旨在通过长辈的告知,为下一篇课文听爷爷讲故事,打下了基础。板书设计: 3、又是九月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8、。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糕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遍插茱萸少一人。 彩旗第 4 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