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4546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首发】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沈阳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12届)历史试题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审校人: 高三备课组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 (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A原始农业 B重农抑商 C工商食官 D工商皆本2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观点主要表明作者( )A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立场 B只看到

2、了表象,犯了历史循环论的错误C想表达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观点D揭示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4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5“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

3、)A书法 B中国画 C文学 D戏曲6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思 B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C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D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实行民主制7亚里士多德曾称“人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用来形容以下哪种政治制度比较合适( )A雅典的民主制 B古罗马的政制 C代议制民主制 D君主制8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伯利克里

4、、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9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为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B调动雅典居民的积极性,但也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C促进了雅典哲学和教育的发展 D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繁荣10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5、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11成文法确定之前,罗马贵族热衷于用习惯法裁判,主要因为( )A.习惯法是保护贵族利益的法律B.习惯法是传统法律,不容修改C.习惯法是公平的 D.习惯法可以随意解释,利于保护贵族特权1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13有一个叫奥赫的古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古罗马法,法庭应

6、该( )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14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B.都曾经历过君主制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5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哥拉 B梭伦 C苏格拉底 D彼特拉克16.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7、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17.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

8、益半殖民地化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18.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19.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20.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

9、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晚清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21.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A B C D22.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

10、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23.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4.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

11、出中国( )A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C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D政府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25.1877年9月李鸿章批准了开平矿务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昕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材料显示( ) A开平矿务局属于官僚资本主义 B清

12、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严重依赖封建势力 D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2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2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13、A B C D28.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开始由地主阶级发起领导,资产阶级逐渐取而代之,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B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C经历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历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近代工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9.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单位:亿元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货币大量增发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30.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

14、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思想领域的变化31.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3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

15、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3.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34.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

16、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5.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部著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36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曾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文艺复兴 启蒙

17、运动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37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38.“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加强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 B C D39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没有全球性大国,15

18、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其原因不包括( )A新航路的开辟 B进行海外殖民掠夺C具有勇于探险和开拓的精神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0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 )A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B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海上马车夫”的造船技术优势第卷 (40分) 二材料题(41题14分,42题11分,43题15分,共40分。)41(14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治国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材料二 文艺复兴初期,绘画中的圣母形象发生了变化,人们从绘画中可以看到圣母有了孩子以后脸上的微笑。

19、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文化上的复兴,正是从圣母抱着圣婴的画中迸发出来的。材料三 第二十七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九十五条论纲请回答:(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艺复兴初期的圣母像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什么?其经济基础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有人”是指的什么人?本材料的作者怎样批驳了“宣传者”的捏造?(4分)42(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

20、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四 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度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

21、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分

2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分) ()根据材料四归纳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分)43.(15分)“艰难的抉择”一度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曾国藩复李少茎中丞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

23、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材料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请回答:(1)材料一中,曾国藩抉择了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做出这一抉择原因的主要史实。(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

24、粱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4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人物作出不同抉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沈阳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12届)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5 CBCBA 6-10 DACBA 11-15 DBDAC 16-20 CBAAC 21-25 CCBAD 26-30 DABBD 31-35 CBDBC 36-40 BACDA 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11分,43题15分,共40分)41(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

25、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4分)(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2)圣母像显示出了母性的慈爱与幸福(或充满女性的柔美);人文主义。(4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2分)(3)罗马教皇或天主教会。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批判教皇的“因行称义”。(4分)42(1)古代中国:个人决策,专制,容易出现失误。(2分)古代雅典:集体决策,民主,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更有科学性。(2分)(2)意义: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1分)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分)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1分)(3)弊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外行治国”; 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分)43(1)抉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分) 史实: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4分)(2)变化:从主张变法维新(或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2分) 说明: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历史的变化。(2分)(3)说明:接受中共和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进行国共合作。(4分)(4)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