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368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8-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比较长B.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不消耗ATPC.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兴奋D.兴奋产生后在神经元中传导时不衰减,不消失【解析】选C。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神经细胞一般不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静息电位的维持是需要能量的,另外细胞的其他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B项错误。只有外界刺激达

2、到阈值及以上时,才会产生兴奋,C项正确。兴奋在沿着神经元传导时,信号不会衰减;兴奋传递到神经元末端时,会终止、消失,D项错误。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全由神经细胞组成B.反射在动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C.反射弧被破坏,反射将不能进行D.没有反射的生物,无法适应环境【解析】选C。反射弧包括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A项错误。只有具备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具有反射,B项错误。反射弧是反射进行的结构基础,反射弧被破坏,反射将不能进行,C项正确。低等动物、植物没有反射,也可以适应环境,D项错误。3.(2019哈尔滨模拟)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判断

3、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解析】选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4.下列现象与生物结构的极性无关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上的双向传导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C.蛋白质只能从高尔基体一侧运到另一侧D.蛙的受精卵富含色素的一面朝上漂浮在水面上【解析

4、】选A。极性在生物体的结构中是普遍存在的,结构的极性导致了一些具有单向性的生物现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细胞极性无关,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与细胞轴突末端、树突末端的结构差异有关(神经元两端的差异属于极性),B项正确。高尔基体有顺面和反面,两面的不同,体现了生物结构的极性,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上的单向运输与这种极性有关,C项正确。蛙受精卵分动物极、植物极,漂浮在水中时,动物极朝上,D项正确。5.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刺激图中1、2、3、4四处部位,均能引起肌肉收缩B.刺激3处部位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C.细胞膜

5、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解析】选C。刺激神经元的4处部位,兴奋无法到达肌肉细胞(单向传递),A项错误。兴奋后,该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B项错误。K+、Na+分布不均匀是产生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的基础,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D项错误。6.(2018泰安模拟)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

6、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ch浓度(mmolL-1)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解析】选B。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是线粒体,A错误;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B正确;表中数据说明

7、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C、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8分)7.(12分)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贮存在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

8、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以此造成毒品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多巴胺的释放量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解析】(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

9、,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3)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如果长期过量使用吗啡,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结果造成多巴胺释放增

10、加。答案:(1)突触小泡受体(2)增加减弱(3)受到抑制减少多巴胺释放增加【知识总结】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神经递质的变化(1)正常情况分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分析: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8.(16分)(金榜原创预测)科研人员剥离某种动物神经结构,在生理溶液(成分与理化性质与细胞外液相同)中进行相关实验。如图为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兴奋到达前,K+通过_的协助扩散,与

11、_的形成有关。此时突触前膜外侧的Na+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细胞内Na+浓度。(2)兴奋到达后,Na+内流,此处的电位变化为_。(3)当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之后,测量后膜的电位变化发现该处仍为静息电位,且电位差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表明神经递质引起了后膜的抑制。(4)兴奋到达突触后膜时,研究人员发现除Cl-通道打开之外,Ca2+通道也打开了。有人认为Ca2+进入细胞内,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有关。如何证明这种猜测,请写出简单的思路。【解析】(1)K+出细胞膜是通过K+通道进行协助扩散达到的,这个过程与静息电位产生有关。此时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2)兴

12、奋到达后,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由图像可知,神经递质引起了突触后膜Cl-内流,这个过程导致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变大(不容易兴奋),处于抑制状态。(4)如果要弄清Ca2+的作用,可以将该动物神经结构放置在没有Ca2+的生理溶液中,重复本实验。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无关;若突触后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则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有关。答案:(1)K+通道静息电位高于(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变大(4)将该动物神经结构放置在没有Ca2+的生理溶液中,重复本实验。观察结果。若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仍然变大,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

13、与Ca2+无关;若突触后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则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有关1.(5分)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如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A.兴奋由a传至b时,b处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B.神经递质释放到c处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C.c处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D.当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解析】选D。b处兴奋时,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

14、位,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项正确;c处为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Na+、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C项正确;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传递耗时较长,屈肌与伸肌不同时收缩与舒张,D项错误。2.(5分)(2018衡水模拟)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B.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膜内K+/N

15、a+的值增大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相同【解析】选C。由题干信息可知,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损伤信号刺激神经干细胞,使神经干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Na+大量流入细胞内,则细胞内K+/Na+的值减小。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也是胞吐。3.(20分)(2019淄博模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通过_(填结构名称)传递。(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形

16、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_,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_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根据以上叙述和学过的相关知识,写出理论上帕金森病的治疗思路:_。(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如表:项目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注射MPTP的

17、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注: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_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_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_(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_(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_有关。【解析】(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兴奋通过突触在神经元之间传递。(2)

18、由题意可知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胆碱能神经元产生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帕金森病是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兴奋作用引起的,故可通过补充多巴胺、抑制乙酰胆碱等来治疗。(3)机体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抗体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由实验结果表格可知,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作为抗原。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抗原反应,由表格可知注射MPTP引起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和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都起反应,故这两个表面蛋白应为同一种蛋白,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起反应,进而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而导致帕金森病加重。(4)由(3)分析可知帕金森病的发生还与机体免疫调节有关。答案:(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突触(2)减少兴奋补充多巴胺、抑制乙酰胆碱(或从两者受体角度进行分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浆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不发生会(4)免疫调节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