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0.50KB ,
资源ID:173570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357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热点冲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问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热点冲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问题.doc

1、热点专题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问题编写作者:吴勇 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443200【命题方向】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备考复习中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政史地三科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综合思考。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重点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中国古代史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制度:古代重要赋税制度的演变;历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品种的引进,侧重春秋战国、隋唐和明清三个时期;近代中国不同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中国现代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世界近现代史上英、法、美、俄(苏)等国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措施以及对这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知识链接】一、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二

2、、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3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4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5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

3、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2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当地经济有所发展。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原因: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d、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4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原因:a、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b、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5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6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表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

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五、关于重农抑商问题:1实施的原因 a、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据农业劳动力的流失b、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经营店铺、作坊等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c、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d、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2表现: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c、隋唐沿用均田制,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d、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有利于于农业的发展,同时限制了商业活动;e、清初实行更名田等恢复经济的措施

5、,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压制;3评价: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b、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六、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亩田制度内容:a、土地问题: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特点:绝对的平均主义。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

6、根本无法实施。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a、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b、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

7、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七、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政策意义: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195

8、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八、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含义:“相地而衰征”

9、,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2汉朝:编户制度: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影响: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3隋唐:租庸调制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

10、之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4唐中后期两税法: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11、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

12、叶赋税制度的基础。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6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内容:a、赋役合并,征收银两;b、役银入亩,丁亩分担。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

13、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

14、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小结:1以税种来分类: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对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

15、”为标志)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九、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水利工程、粮食产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恢复再破坏再恢复,南方经济开发并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城市商业(长安)发展;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城市商业(如开封)发展;明清时期引进新作物,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封建经济走向衰落。【典型试题】1(60分)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

16、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唐王朝制定出非常出色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使黄河流域的土地开发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朝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农业奇迹,迎来了梦幻般的“盛唐景象”。然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朝的大规模开发下,终于达到了地力的极限。 材料二 如果把北宋看做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 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

17、 北宋以前的3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了中国的统治者。 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

18、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大科技百科探索之张博文小麦与水稻的接力赛 材料三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样,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从2006年成为历史。 据2005年1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编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王朝为创造“农业奇迹”和“盛唐景象”,制定的农业政策和赋税制度是什么?(4分)在大规模开发土地资源方面

19、,唐王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水稻经济代替小麦经济掌握农业后产生的历史作用。(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中国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的两大举措。(4分)参考答案:1 (1)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推行租庸调制。(4分)围湖造田,向山要田。(或圩田、烧山)(4分) (2)有利于巩固统治(统一主朝的更替期延长);(2分)促进了人口的急剧增长;(2 分)经济重心南移,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给游牧民族提供了入主中原的机会(或不利于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2分)挽救了面临生存危机的中华文明,也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工

20、业化的机遇。(2分) (3)1978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2分)90年代 后期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业税。(2分) 2(32分) “国以民为本”包含着安民、富民的积极因素,成为古今中外各国统治者强国安邦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孟子 材料二 “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第二年,

21、强迫广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高中教材)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推行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代表及工会组织参与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在农业方面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并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而前任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认为罗斯福向穷人让步,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 材料四 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胡锦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我们的政府一定要勇往直前,永不动摇,不畏艰险,为人民的利益献出我们全部的精力和心血”。(1)据材料一概

22、括孟子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因素。唐初统治者的统治政策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粮食收购危机的主要原因,(2分)为此苏联推行了什么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是否成立?结合材料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政策及影响。(8分)(4)结合材料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吸取苏联农业政策教训的举措?(4分)在实践“国以民为本”这一思想中,中国共产党与封建统治者、资产阶级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朝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民和土地问题,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1)唐

23、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说明他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2)清朝前期为发展经济对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有何意义?(10分)参考答案:(1)思想:民本思想或存百姓思想。(4分)实践: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租税,实行租庸调制,兴修水利;(3分)戒奢从简,提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3分)(2)调整: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更名田”; (3分)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扩至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3分)意义: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

24、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4分)4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维护,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诸不修(维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因水利失修)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贪污)论减五等;以故杀伤人者,减斗(争斗)杀伤罪三等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农田水利约束 (宋朝有关水利的法律)在熙宁二年(1069年)颁行。其主要内容有:(1)凡能提出有关土地耕种方法和某处有应兴建、恢复和扩建农田水利,工程的人;核实后受奖,并交付州县负责实施。(9)私人垦田及兴修水利,经费过多时,可向官府贷款,州县也可劝谕富家

25、借贷。(12)各县官吏兴修水利见成效者,按功劳大小升赏,临时委派人员亦比照奖励。 周魁一中国古代水利法规初探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概括材料二中农田水利约束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实施的效果。(3)唐宋时期统治者采取的上述措施为我们今天提供了怎样的借鉴?参考答案:(1)对水利设施维护不力,以及因此造成设施损坏,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惩处。(不得摘抄原文。) (2)特点:注重水利设施的兴建;鼓励百姓和官吏兴修水利。 效果: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3)借鉴:制定相关法规,确保措施落实;既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又重视

26、水利设施的维护;既制定鼓励的政策,也要有惩处的措施等。(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5(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历代“并税式改革”连同“易知由单”(法定税目表)这样的配套措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屡屡出现。由于我国传统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而在专制王朝费用刚性增长的条件下,财政安排只能“量出制入”而不能“量入为出”。为克服胡征乱派之弊、减少税收中途流失和官吏层层贪污中饱,并税除费简化税则,就成为主流的改革思路。仅在明清两代,便搞过“征一法”、“一串铃”

27、、“一条鞭”、“地丁合一”等等。其宗旨都是要求把从朝廷到基层的明暗正杂诸税(赋、役)“悉并为一条”,“一切总征之”。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地他费。往往还给农民发放“易知由单”,允许农民照单纳税并拒纳所列税目以外的杂派。 一般说来,上述改革大都可以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中长期效果却无例外地与初衷相反。原因很简单:原来税种繁多时虽有官吏易于上下其手之弊,但这些税种包括了能够“巧立”的一切“名目”,也使后来者难以再出新花样。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时间稍移,人们“忘了”今天的“正税”已包含了以前杂派,一旦“杂用”不足,便会重出加派。黄宗羲精辟地把它总结为

28、“积累莫返之害”。 材料二:就这样,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现代有史学家把这“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 bn=a+nx。 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正是出于对这一“定律”的恐惧,明清时的一些县志作者便在赋役志之类章节里把过去已经归并的各种杂派名目不厌其烦地列出,并告诫“后之好事者切勿轻言归并税则,以贻后患。” 以上均见秦晖“农民减负”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陷阱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收到由友人史晓风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

29、,于2005年3月22日写了一封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他在信中说,“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据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材料四: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样,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

30、00的“皇粮国税”从2006年成为历史。 据2005年1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编写(1)中国古代开始征收土地税的两种形式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材料二写出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赋税制的名称。(5分)(3)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古代税制变化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税制变化的其他规律。(8分)(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怎样减轻抗日根据地农民的负担?(2分)这一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5)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当代中国是怎样减轻农民负担,跳出“黄宗羲定律”的?(9分)参考答案:5(32分)(1)相地而衰征、初税亩(2)汉朝编户制度下的赋税徭役,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3)古代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反而加重农民负担。(2分)其他变化规律:收税的依据从以人口为主变为以土地为主。税收从实物为主变为货币为主。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6分)(4)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即“二五减租”)。(2分)减轻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5)1987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近几年全国逐步废除农业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