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335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互联网 B轮船航运业C电报业 D大众报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在当时还没出现,互联网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初期,中国的互联网更晚;这里要注意题目中在1884年时,强调福建和上海价格的同步变动,当时最为迅捷的交通通讯工具应该是电报,其它BD项传播或传送的速度相对要慢,故答案为C项。2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

2、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南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初步建立后的运行规章,从中不难得出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答案选D。3据新华社2013年12月1日报,今天上午9时51分,高铁G420次从天津西站缓缓始发,开往秦皇岛,津秦高铁宣告正式通车。其正式通车,意味着东北高铁网正式联入全国高铁网,将大幅缩短旅客往来华南、华东与东北间

3、的旅行时间。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具体考查交通工具(火车)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表述客观,均是交通工具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正确。而D项“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不符合史实,是“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综上,本题答案选D。419 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 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

4、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 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出现了变化。故选D。5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5、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同步变动”是本题的题眼,能做到价格同步变动只能是A.电报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A.电报业。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均不能做到“同步变动”。6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

6、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中可以看出了现代通讯方式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材料“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说明 B项是错误的;D项是错误。所以答案选C。7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

7、轮推车、手推车”“成千上万的行人”可以看出各种各样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类型人的需要;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8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并作出正确归因的能力。根据题干“质的变革”“由于”要求,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传统工具”,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BD两项没有依据,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C。9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

8、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相关内容,属于识记知识范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的唐胥铁路。本题学生易误选C项,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AD两项属于无关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10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

9、工业文明【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时间是1876年,当时火车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出行方式,A项错误,从材料“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坐车的人接受了火车这一新事物,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故B、D两项错误。故应选C。11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场所,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全部裁撤,已有4000年历史。它在中国近代消失的主要原因有近代社会经济衰退难以支撑其庞大消耗近代西方通讯设施的传入 社会生活近代化的

10、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改变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全部裁撤驿站,说明了近代西方通讯设施的传入、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12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调运快捷 连接中外资源开发 经济交流【答案】A【解析】题中王韬认为铁路的修建便于运输粮食和军饷、器械、士兵,便于征服叛逆。所以本题选A。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3下图是中国近

11、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服饰 建筑通讯 婚礼【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当时出现了新式通讯工具电话,所以此图片反映了通讯领域的变化,本题选C。 图中人物穿的是旧式服装,A错误。建筑和婚礼在图片中没有体现。14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A.中国日益融入世界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12、【答案】A【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从铁路传入中国到汽车传入中国再到飞机传入中国,三种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这说明中国正在逐步融入世界,本题选A。BCD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15下图为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蒸汽机车,它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应该运行于( )A.淞沪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中所给的时间点“188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宝成铁路包含了这段铁路,因此可判断答案为B。16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

13、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B中国首个电报机房出现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自建铁路通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B项是在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市南京路12号设立的电报机房,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上海租界设立的第一个电报局,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电报机房, 这是中国出现的首个电报机房;C项不对,1922年12月,美国人E.G.奥斯邦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到上海、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开办起“大陆报

14、-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该台于1923年1月23日晚首次播音,这是中国境内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唐胥铁路于1881年5月开工兴建,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7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审题: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体现人人平等的,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符合题意;ACD都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18“盖天津(城

15、)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答案】B【解析】考查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而ACD不符合材料要求,故故选B。19“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

16、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C【解析】材料是在讲电话的作用,材料来自光绪十三年(1887 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当时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属于自然科学成果,因此这篇国文教材只能来自当时的新式学堂。故选C。A项错误,电话只是在大城市刚刚出现;B项明显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20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B电报主要

17、用于普通百姓事宜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错误,因为无线电报出现于20世纪初,B,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而C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所以C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C。21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

18、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6分)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2)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答案】(1)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6分)(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

19、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6分。答出其中三点给满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在材料一即可以归纳出答案,材料一分为三层意思,一是强调封建官员、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二是强调“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即资金上的困难。三是强调建传统迷信思想的阻碍。(2)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经济方面(畅通经济、带动繁荣)、信息文化流通方面(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现代化方面(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进行概括即可,这一问的关键在于概括完整,多方面归纳总结,力争获得更多的得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