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3312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历史一、单选题(40道选择题,每题1.2分,共48分)1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A孕育了宗法制度B推动了文化认同C加强了中央集权D实现了思想统一2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井田制逐步确立B宗法制日益强化C礼乐制逐渐形成D分封制趋向崩溃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

2、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秦的郡县制度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主张恢复分封制度 D抨击秦的专制暴政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实质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封建皇权的至髙无上 D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5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注重血缘纽带 B严格的等级制度 C权力的高度集中 D王权至

3、上6黄宗羲认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置“中书门下” B建立世官制 C内阁 D实行察举制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 B清军机处 C明内阁制 D宋参知政事8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外重内轻局面得

4、到改变C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9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皇帝军机大臣人数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到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A保密性强 B机构健全 C权力稳固 D精干高效10刘邦认为,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子弟为王是失策,致有“孤立之败”。他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为“诸侯王”。此做法带来的后果是A地方诸侯国叛乱 B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此举导致藩镇割据11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

5、可核数而见者。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其意在说明(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B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12观察下表,表中的地区差价( )1868年中国进口洋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价格对比(计价单位:元)通商口岸价格内地城市价格.镇江 2.192.24元淮安2.30-2.3元上海2.172.20元苏州2.23-2.30元汕头2.953.10元潮州3.31-3.20元A反映了关税主权完全遭到破坏B导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C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D密切了国内外经济联系13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协定使清朝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

6、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进口货物实征关税不足5%,1902年后更下降到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关税率。这些举措( )A是清朝放弃海关管理权的必然结果 B导致中国海关管理权被外国人控制C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D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14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A开设新式学堂B产品上交国库C奖励技术发明D平均分配土地15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

7、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 )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C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16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17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

8、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A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18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D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19毛泽东曾

9、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有(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 B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 D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可以提出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受人民监督和管理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21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

10、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22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诠释了人

11、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23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A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4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

12、一举措( )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5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 )时期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26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

13、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A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D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27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C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28下表是“福州口岸茶叶出口表”(单位:万磅),该统计数据反映出中国( )A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茶叶逐渐成为主要出口品C关

14、税贸易主权的逐渐丧失D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29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 )A日常生活用品均为洋货B耕织分离明显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农副产品均无法自给自足30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

15、开辟航空线。这些措施( )A旨在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 B反映了“围剿”红军的意图C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 D推动了西南工业的迅速发展31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 )A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 B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 D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32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商业四十条”明确指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积极恢复已撤销或合并的供销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同时,有领导的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 )A缓解了市场供应紧

16、张状态B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C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性D取消了个体经营模式33“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鉴于对苏联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吸取,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 )A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B更多地发展沿海工业C加快农业集体化D变农业国为工业国34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允许私营经济独立发展B三大改造即将完成C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部分领导人已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35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

17、,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直接背景是A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6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斯大林承认商品交换的存在,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但他却把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放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根本对立的位置上;邓小平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经济手段,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可知,斯大林和邓小平( )A都能够辩证科学地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 B都是从当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

18、C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 D都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37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城市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共修改、废止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目前,中国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已经与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这表明( )A加入世贸组织后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主权 B这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被动选择C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调整适应世贸组织规则 D中国的经济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38在中国历史上,康有为最早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但他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 分。康有为立宪思想的“保守”主要在于他

19、A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B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制度D倡导政治体制中西结合39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D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40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

20、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B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D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二、材料分析题(41题25分,42题12分,43题15分,共52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

21、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材料二 当时(建国初期)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

22、的主要成就。(1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制度变化的原因。(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部分统计结果如下:1919年,江苏第一师范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部分统计结果如下:崇拜孔子153人,孟子61人,王阳明10人、苏格拉底、梁启超、牛顿、培根、卢梭等各1人。孙中山87人,梁启超51人,孔子、孟子各20人,苏格拉底、华盛顿各18人,牛顿、培根、卢梭各12人,蔡元培8人,李大钊3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3、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上述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1912 年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1912 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14条。1912 年9月2日,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24、。1912 年10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学科类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授会,对学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陕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1922 年 11 月 1 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

25、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9 分)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历史学科答案一、单选题(40道选择题,每题1.2分,共48分)1B 2D 3A 4C 5C6A 7D 8C 9D 10A11B 12C 13D 14D 15C16A 17C 18D 19B 20D21C 22A

26、23B 24B 25A26A 27C 28A 29B 30C31D 32A 33A 34D 35B36B 37C 38B 39D 40D二、材料分析题(41题25分,42题12分,43题15分,共52分)41【参考答案】(1)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如回答“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等,最多只能给2分,因为缺乏概括思维能力)(4分)成就: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积极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不断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2分)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27、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2分)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2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1分)(2)变化:由形式主义到真正实施直接选举,由城乡代表的人口比例差别至同比例选举。(4分)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2分);国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2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2分);城乡差别缩小民主政治不断完善(2分)。42【参考答案】示例一看法:中学生的人物崇拜变化反映了民主科学成为时代主流。说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民主政治:

28、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1919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中学生主要崇拜的人物是孙中山、梁启超,而孔子、孟子的地位下降。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启蒙思想,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因此,苏格拉底、华盛顿、牛顿、培根、卢梭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力增强。由此可知:民主科学成为时代主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示例二看法:中学生的人物崇拜变化反映出当时思想信仰呈现多元化。说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1919年江苏第一

29、师范学校的中学生主要崇拜的人物是孙中山、梁启超。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因此,孔子、孟子思想影响力仍然强大。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因此,苏格拉底、华盛顿、牛顿、培根、卢梭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力增强。十月革命影响下,1918年李大钊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综上可知,思想信仰的多元化反映了当时不同派别道路探索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其他看法看法1:孙中山地位上升,成为被崇拜者的第一人;说明:孙中山为保卫革命果实,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社会影响力提升。看法2:崇拜孔子、孟子的人数减少。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

30、科学,儒学的权威被打倒,孔孟思想被全盘否定。看法3:梁启超、苏格拉底、华盛顿、培根、牛顿、卢梭等人的崇拜者人数大大增加;说明: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牛顿、培根、卢梭等西方科学家、思想家的影响在扩大。看法4:马克思、列宁和李大钊榜上有名。说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和列宁得到了当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崇拜,李大钊因宣传马克思主义知名度提升。(以上“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43(1)【参考答案】特点:政府主导;内容符合近代教育要求;指导性强;法治化;反封建(适应革命需要);受西方影响。(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2)【参考答案】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有利于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风尚改变;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推动了社会发展。(9分,答出五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