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79.50KB ,
资源ID:17304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30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

1、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历史岳麓版)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规定为: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影响。课标分析: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在的经验教训。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

2、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学生对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等概念“一知半解”,因此,我在学案中设计了概念解析。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二、能力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2、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感悟经济发展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要依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3、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3、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二、教学难点:认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概述第三单元(两条线索):“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工农)、流通和分配的具

4、体形式。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所有制公有、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决策高度集中,自由放任,(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军事和行政手段,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突出第一条线索,明确重点内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首先,分析课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在的经验教训。二、授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背景:(1)内忧外患:政治,资本主义列强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经济,物资和粮

5、食匮乏;(2)目的:一切为了前线;幻想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2、内容:阅读教材第64页第一子目的第3大段,概括“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1)农业:余粮收集制;(注:征粮队几乎无偿地收集农民的粮食)(2)工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高度集中管理)(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4)劳动: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原则(配给制);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概括。3、探究: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经济体制的内涵,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1)所有制:单一公有制;(2)经济决策:高度集中;(3)资源配置:军事和

6、行政手段,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4、评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投影显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中举例说明(1)积极:特殊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胜利,一定程度巩固了新生政权。(2)消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的限度,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且在消极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去分析,形成一定模式,与后面的“新经济政策”形成呼应。(二)、新经济政策1921知识过渡: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设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构建取

7、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但是,这样美好的愿望未能出现,不得不调整政策,就是“新经济政策”。 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正好成为“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1、背景(阅读教材第2子目下的第一大段和第一小段,概括“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原因:政治经济危机(1)经济,国内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政治,农民暴动(2)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联系,正是前者的危机促使后者的产生。2、内容:阅读教材第65页第2子目第3大段,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农业:粮食税取代余粮

8、收集制,(国家同样享有获得粮食的优先权)(2)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国有国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商业(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4)分配:按劳分配依然是四个方面,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形成对应,便于记忆和比较。3、探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重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1)所有制,公有制为主

9、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2)经济决策:计划和市场相结合;3)资源配置: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继承和创新了马义】4、评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1)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应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它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重要作用。(1)理论:内部,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采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符合俄国

10、国情;外部,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实践:政治,取得工人和农民的支持,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政权;经济,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依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只不过我们不强调它的消极方面。所以,只有积极方面。积极方面分为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呼应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两个角度的局限。过渡: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适当调整还是可以长期实行的,为什么1925年后就逐渐废除了“新经济政策”呢?(三)、斯大林经济体制19361、背景:教师补充和讲析(1)国际: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威胁;(2)国内: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19

11、22年建立苏联,1924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经济恢复工作完成;这一部分,教材没有过多介绍,教师应该适当扩展和补充。2、确立过程1)1925工业化方针(帝义包围优先发展重工业)2)1929农业集体化运动(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3)1928至1933一五计划4)1936苏维埃八大,颁布新宪法,标志斯大林体制(模式)确立。3、主要表现(特点):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教师讲析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经济决策: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探究:5、评价: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第2、3大段,教师分析和讲解

12、。斯大林体制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现,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它有着很多弊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是不利的。那具体的弊端在哪里呢?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片面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农民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

13、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1)突出成就: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对世界而言,开创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中国)所借鉴;(2)弊端:经济经济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民生问题,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政治: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三、结课:1、回顾社会主义经济

14、体制的探索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探究:结合苏联的改革,请思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启示)?学生讨论教师参考: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充分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板书设计: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背景:2、内容:农、工、商、分配3、特点:(体制三个角度)4、评价:积极、消极(理论和实践)二、新经济政策19211、背景:政治经济危

15、机2、内容:农、工、商、分配3、特点:(对比)4、评价:(理论和实践)三、斯大林经济体制19361、背景:2、过程:3、表现:(体制三个角度)4、评价:成就、弊端效果分析:在教学中,注重新理念的渗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对比分析、批判思辨,来完成学习任务。本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总结,经课后的作业检查,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部分同学掌握不是太好,这与教师的单独指导较少、学生本人知识的狭窄有关。多数学生区别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反思:1、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严格依据课标来制定教学目标

16、,并深入研读了新课程理念,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做到了目标全面;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感情目标有明确要求,做到了目标具体;教学目标体现了年段和单元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做到了适宜。2、目标达成。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尽快地接触了重点内容,教学目标达成较好。二、教学程序反思1、教材处理。做到了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通过“背景内容影响”的联动、学案探究的教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2、教学思路设计。遵照教材的三个子目设计,注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和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导出新

17、经济政策;由于新经济政策任务基本实现,和国际形势的作用,斯大林开始了新的探索。这样的因果逻辑符合学生理解的实际。三、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学案导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把学习的过程尽量交给学生。对于“经济体制”概念这样的深奥问题,则是讲解法来解决的。四、基本功反思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板书设计比较简洁,基本做到了言简意赅。设计了四栏,每栏都有相似的条目,相对科学合理,条理性强。但是,因为自己书法不好,也存在字迹不够美观的问题。本节课的理论要求比较好,所以刻意地注意了语言表达,应该说准确清楚,精

18、当简练。在“新经济政策”背景里使用了寓言,显得生动形象。但是,自己能够感受到语调没有做到高低适宜、抑扬顿挫。在多媒体操作上,运用还是比较娴熟的。五、教学中的遗憾: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很多,且有些问题比较深奥,例如:“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计划经济?”,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我举例作了说明,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本课结束的有点仓促,在经济建设启示问题上省略了讨论环节。六、对今后教学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上一层楼。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