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鲸教学设计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所用教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
2、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3、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认读3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初步认识作比较、列数字、举实例、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书写练习、口头组词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
4、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学习习惯培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做批注的学习习惯。 语文素养培养 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回顾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并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二)教师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
5、么更深的了解。(板书课题) 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单及生字的掌握情况 (一)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及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出示要求写的字9个,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有目的地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说明方法 (一)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可以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二)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最大的鲸有一百六十吨重,最小的也有两吨。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
6、,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捕获过一头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三)像这种用数字来说明问题的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运用上列数字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能让人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全班同学再读读这些句子,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四)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用象与鲸作比较的句子以及举例人站在鲸的嘴里的情形)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五)引导学生理解“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定义以及运用这一说明方法的好处。 (六)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
7、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七)全班同学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八)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并做好批注,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紧扣说明文的内容,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但了解了鲸的外形特点,而且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特点表达出来。 将读、想、说巧妙地融为一炉,使学生内化语言,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故事引入,激发兴 趣 教师讲述“鲸与虾”的故事,(出示课件) 引出问题:鲸到底是不是鱼类? 故事设疑,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六、直扑重点段 ,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初 读 课
8、文 , 确 定 学 习 内 容 (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1页,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学生自读课文37自然段。(教师板书:生活习性) (二)学生读完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板书:捕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三)师:课文介绍了鲸的四个方面的生活习性,读了课文,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直接找到它来大声读读,然后回答为什么?(学生大声选读文段,说说) (四)各学习小组选好感兴趣的一方面的内容,然后按照老师发的学习卡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运用变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突破重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 组 合 作 感 悟 特 点 1
9、、小组根据“学习卡”的提示合作探究“鲸的生活习性” 2、引导各学习小组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各种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l学习交流鲸“捕食”部分 (1)不同的鲸所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2)画出描写须鲸、齿鲸捕食时动作的词,体会用上这些动词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分角色(一个学习小组读描写须鲸的句子,另一学习小组读描写齿鲸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3)指导学生掌握这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举例子)以及采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l学习交流鲸“呼吸”部分 (1)鲸用什么呼吸? (2)鲸的呼吸形成怎样美丽的奇观?这是运用
10、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板书:打比方)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感情朗读。 (3)不同的鲸喷出的水柱有什么不同?通过两种不同的鲸喷出的水柱的不同进行比较,这叫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教师板书:作比较)。 (4)课件出示正喷出水柱的两头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头是须鲸,哪头是齿鲸。 (5)小组朗读鲸呼吸部分, 其余同学用肢体语言表示。 l学习交流鲸“睡觉”部分 请小组合作,一人旁白,其余学生用动作进行表演。 l学习交流鲸“生长”部分 (1) 小组汇报: 从我知道鲸是哺乳动物。 从我知道鲸生长得快。 从我知道鲸的寿命长。 (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
11、及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全班齐读“生长”部分,再次体会用上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学习课文,不但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写。 紧扣说明文的内容,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说明文的特点。 汇报形式的多样性,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问题引路,感悟理解 (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鲸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认真读第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理解鲸进化的过程以及经历的漫长年代。 (三)小结 运用变序法,以学生的疑问引入“鲸的进化”这一
12、段落,顺应了学情,激发了学生解疑的热情,突破了难点。 八、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一)总结课文内容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二)教师课件出示在网上找到的一些有关鲸的资料、图片,相机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九、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与鲸的有关网站和书籍,引导学生课外继续学习 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十、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学生任选一题)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注意运用上所学的说明方法。 2、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鲸与虾的故事补充完整。 照顾学生思维、兴趣的差异性;读写结合,使学生内化语言,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鲸生活习性学习卡” 捕食学习任务卡一: 读一读、说一说 1、按提示读课文 2、鲸的种类没有牙齿的是有牙齿的是。 3、不同的鲸所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须鲸吃 齿鲸吃 呼吸学习任务卡二: 读课文、划一划: 1、鲸用什么呼吸? 2、鲸的呼吸形成怎样美丽的奇观? 3、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有什么不同?并试着通过朗读来突出他们的特点。 睡觉学习任务卡三: 鲸是怎样睡觉的?请小组合作,用语言和动作进行表演。 生长学习任务卡四: 读书与讨论: 从我知道鲸是哺乳动物。 从我知道鲸生长得快。 从我知道鲸的寿命长。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