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了解农业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通过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3.学会运用杜能农业区位论和辛克莱模式分析城市周围农业的布局特点。本课时内容主要研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可结合教材内容来分组讨论主题1中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认识:农业区位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其中某个因素往往会成为某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城市是人口最为密集的聚居地,城市周围农业的发展可结合教材中的“杜能农业区位论”和“辛克莱模式”来分析,最后结合基础探究中的问题落实。1.利
2、用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2.运用杜能农业区位论和辛克莱模式分析城市周围农业的布局特点。本课时在主题1中设置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正确选择区位,打造成功人生,让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去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教师要引申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自然因素要重点分析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要重点分析市场、交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总结影响某地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自然因素的变化小,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被改造,而社会经济因素则经常变化,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规模与类型调整
3、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城市周围农业的发展影响尤其明显。本课时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城市周围农业的分布规律,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教材图3-1-1和图3-1-3分析主题2中的问题,最后结合教材图3-1-20探讨欧洲的农业模型,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欧洲农业的分布特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1)气候:影响农作物与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a.光热条件(温度):受地球表面温度带的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十分明显。b.(水分条件)降水。(2)土壤:程度对农业的影响较大。(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业;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业和业。(4)水源:是农业稳定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
4、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和。(2)交通运输条件: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3)政策:各国政府用来调整、促进的重要手段。(4)农业生产技术:优良 的 、耕作、化肥的广泛使用等,可使提高,生产成本。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一个地区来讲,一定时期内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而方面的因素则经常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和。二、农业区位论1.农业区位论:根据农业活动与到的距离的关系建立的一种城市周围的农业合理布局的模型。2.模式:反映的是城市地带的农业区位分布规律。【答案】分布农业发展地带性肥沃种植畜牧
5、林类型规模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品种培育机械化单产降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品种规模杜能市场辛克莱边缘读某种农产品的宣传图片,回答12题。1.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国家最适宜大面积种植此种农作物的是()。A.西班牙B.俄罗斯C.美国D.英国【解析】从材料得出,葡萄最适宜在地中海气候区种植,故选择西班牙。【答案】A2.我国新疆地区可以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其突出优势是()。A.降水充沛B.昼夜温差大C.交通便利D.科技发达【解析】我国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合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答案】B3.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
6、.市场【解析】春小麦种植的纬度较高,只能春季播种,秋季收获;而冬小麦种植的纬度较春小麦低,秋季播种,可以过冬,在第二年的春末收割,故影响其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热量。【答案】A20世纪70年代前,自然生长的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无人愿吃。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自然生长的甲鱼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七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据此回答45题。4.从材料可知,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气候B.政策C.地形D.市场5.甲
7、鱼只养三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C.交通条件D.政策【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过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前和80年代后的比较可知,市场因素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5题,甲鱼自然生长需7年,人工养殖只需3年,说明人为改变了甲鱼的生长条件。结合材料中所说“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可推断改变的是光热条件。【答案】4.D5.A主题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基础探究正确选择区位,打造成功人生房淑霞关于“一包种子萌发的千万财富”的故事。阅读并结合教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房淑霞,女,陕西黄龙人。1977年,房淑霞考
8、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商洛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教师,20岁出头的房淑霞已经是响当当的名人。然而,1992年,她突然从商洛师范学院辞职,只身南下打工。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5年后,她当起了“农民”,通过种植加那利海枣积累起了千万财富。加那利海枣因原产于非洲加那利群岛而得名。喜高温,喜多雨,喜充足的光照。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寒耐旱能力,一般在年最低月气温不低于-2 ,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的地方均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有机土壤最佳。2019年1月,房淑霞从报纸上得知,漳州市政府要在漳州到漳浦兴建百里花卉走廊。改革开放以来,漳浦的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信等方面的
9、建设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已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组成的公路交通网络,村村通公路。房淑霞还打听到厦门植物园已经从国外引进和试种了加那利海枣,并且还在园林绿化工程里推广。很快,她在福建厦门附近的漳浦县长桥镇租了一亩地,把这包种子种了下去。(1)影响加那利海枣生长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答案】气候(光热充足)、地形(排水良好)、土壤(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灌溉水源)。(2)其中对加那利海枣生长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什么?【答案】气候(光热充足)。(3)影响房淑霞具体选址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社会经济因素。政府兴建花卉长廊为其提供销售市场,交通、通
10、信等基础设施完善,政策的支持,有农业科技作保证,地价低,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4)在房淑霞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子的农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加那利海枣。面对竞争,房淑霞应如何应对?请同学们出谋划策。【答案】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其他苗木;改进农业科技,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开拓外地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技能点拨】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选择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所选的角度要多元性、变化性。归纳总结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影响举例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橡胶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岛和西双版
11、纳地区;我国南方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光照影响作物品种、产量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如青藏高原阳坡作物单产较高降水影响作物分布水稻分布于湿润地区;小麦需水少,分布于降水少的地区土壤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等;肥沃的冲积平原,单产较高地形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类型、规模、机械化程度平原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易实现机械化;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生产规模较小,不易实现机械化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举例市场市场对农
12、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生产交通运输对易腐烂变质产品的生产影响更大;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冷藏设备的广泛应用,其影响力减弱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乳畜产品应布局在交通快捷便利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政策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手段我国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续表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举例农业技术机械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差距大,温室农业,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日本农业单产高,杂交水稻的发明化肥提高了农业产出良种单产提高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主题2杜能农业区位论和辛克莱模式基础探究结合教材图3-
13、1-1和图3-1-3,回答下列问题。(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前提是什么?这样的地区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它对现实农业生产有没有指导意义?说明理由。【答案】杜能假定,一个大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它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该地区内的气候、土壤、地势、交通等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地区在现实中不存在,但它对现实农业生产布局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其他区位条件(如交通、水源等)相同的情况下,这些农业生产类型会随距离城市远近发生有规律地更替。(2)在辛克莱模式中,d1和d2相比,哪个距城市更近,哪个土地利用更集约,为什么?【答案】d1距离更近,d2的土地利用更集约。因为d1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农民在期待土地转为
14、城市用地和随时抛售的心理作用下,多不愿在土地上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务,致使农业经营趋于粗放。d2位于城市扩张或发展潜力的临界点,转变为城市用地的可能性小,所以农民在土地上集约经营。(3)针对d1区,你有什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答案】可以采取经济措施,对土地荒芜的情况进行经济处罚,对土地充分利用的情况进行奖励;组织短周期生产的农业生产类型;鼓励外围农民到此租种土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技能点拨】城市郊区农业布局要从地租、占用土地规模、农作物经济效益、农产品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归纳总结城镇周围地域的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
15、本也就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生产需水量的多少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布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鲜牛奶、花卉等对运输的迫切性强,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兰州白兰瓜又叫兰州蜜瓜,外形美观,瓜甜盈口,驰名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兰州为克服种植白兰瓜的不利自然条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沙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据此回答12题。1.增铺沙砾层最主要的作用是()。A.减小沙尘暴的发生频率B.增大水分的蒸发量C.增大瓜地的昼夜温
16、差D.增大该地区的降水量2.白兰瓜能远销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A.先进的栽培技术B.运输条件的改善C.政府的支持D.宣传【解析】第1题,沙砾层的铺设,改变了下垫面状况,沙砾吸热快,降温也快,增大了该地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第2题,白兰瓜能远销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运输条件的改善。【答案】1.C2.B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2)新疆采取坎儿井这种饮水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解析】第(1)题,玻璃温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改善的是温度;在丘陵地带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是地形;新疆坎儿井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是水源;华北平原井排井灌在发展农业生
17、产时改造的是土壤。第(2)题,新疆的坎儿井采取地下引水的方式,这是因为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蒸发能力较强,从地下引水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节约水资源。【答案】(1)热量(温度)地形水源土壤(2)减少水分蒸发【答案】市场科学技术杜能农业区位论一、选择题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12题。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交通D.市场【解析】四季如春的气候是云南发展花卉业的重要优势区位因素。【答案】A2.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A.经营理念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18、D.土地租金【解析】由于花卉的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云南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所以制约因素主要是交通。【答案】B3.“订单农业”的出现,说明下列因素中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影响越来越大的是()。A.国家政策B.工业发展C.城市发展D.市场需求【解析】“订单农业”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形成的。【答案】D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此回答45题。4.洛川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是()。地形崎岖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冬、春两季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A.B.C. D.5.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其利用的上海区位优势主要是()。A.消费市场巨大B.集聚效应显著C
19、.劳动力素质高D.运输条件便捷【解析】第4题,陕西洛川气候大陆性较强,晴天多,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养分的积累;黄土多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有利于苹果树生长。第5题,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为开设果行零售苹果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答案】4.B5.A6.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后称“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读图可知,出现这种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地租交通气候市场A.B.C.D.【解析】杜能农业区位理论认为,在理想模式下,农业活
20、动会争取接近市场的区位,因为离市场愈远,农产品的运费便愈高。但愈接近城市或市场,地价或租金便愈高,农民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才能抵消昂贵的地租。因此,一个地方所选定生产的农产品,应当是最终获得收益最高的那种产品,从而形成“杜能圈”。【答案】D二、综合题7.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A.,B. ,C.,D.,E.。(2)世界各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差别很大,农业形成了极为明显的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的原则。(3)分析回答下列各地农业类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我国南方
21、红壤地区种植茶树:。【解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自然因素选项的判断中关键是确定B的答案,从框图中可以看出,B是自然因素的组成部分(可能是土壤或地形),并且B受农业生产和废渣、废水的影响。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壤有影响,利用得当对土壤有改良作用,而废渣、废水对土壤质量也有影响。因此,B是土壤,A是地形。在社会经济因素的判断中,根据农产品加工厂对E有影响,可判断出E为市场;而D对市场有影响,可判断出D为交通运输,C则为政策。【答案】(1)地形土壤政策交通运输市场(2)地域性因地制宜(3)地形气候土壤(土地)读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回答89题。8.导致图中所示差
22、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解析】读图可知,自西南向东北纬度越高,油菜的生长发育越晚,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答案】B9.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解析】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高原上热量不足,河谷地区因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油菜。【答案】D读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回答1011题。10.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科技因素D.交通因素11.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
23、,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技术的改进B.劳动力的转移C.市场需求的变化D.自然条件的改变【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规模呈波动式变化,这显然是影响该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发生变化的结果;结合本节知识可知,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常存在明显的变化,该地生产规模的变化,最可能是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的。第11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逐步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答案】10.B11.C12.下图是根据德国人杜能于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模式绘制的某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24、列问题。(1)若城市T1计划布局乳肉家禽饲养业、园艺业、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图中A、B、C三地如何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2)在城市T1发展到T2过程中,由于扩大和不断增多等原因,农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这说明了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的影响。(3)假如该城市位于东北三江平原,发展种植业将受到哪些自然条件的限制。(4)若D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业,主要种植原产于南方的各种蔬菜,以供应市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采用大棚种植可将南方的蔬菜引种到该地的原因。【解析】第(1)题,针对三种农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它们对土地、水源、交通等需求不同。乳肉家禽饲养业需要靠近市场并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园艺业需要充足的水源;粮
25、食和经济作物占地广,距城远。第(2)题,对比两图可知,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市场需求量增多。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地下有永久性冻土层,导致地表沼泽化。第(4)题,塑料大棚运用的是温室效应原理。【答案】(1)A地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业,B地发展乳肉家禽饲养业,C地发展园艺业。主要原因是:B地距城区较近,有较大市场;园艺业占地面积较大,不宜离城区太近;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更大的土地面积。(2)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市场需求量(3)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地下永冻层厚,导致地表沼泽化,地下水位偏高,易造成内涝和土壤水分过多等问题。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冬季漫长,生长期短,保温不足,农
26、作物易受冻害威胁。(4)大棚具有温室功能。白天,阳光可通过薄膜照入棚内,使蔬菜获得充足的光照,并使大棚内升温;夜晚,由于大棚薄膜的阻挡,近地面热量不易散失,棚内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使大棚内形成一种比较温暖的小环境。第2课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和分类。2.通过案例探究,总结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学会分析方法。3.判断本地农业所属的地域类型,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在研究了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充分采用案例探究的方法,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总结共性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7、首先,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所处的农业发展阶段,教材根据农业的三个阶段,分别以原始农业中的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传统农业中的旱作谷物农业、现代农业中的现代混合农业为案例来分析。在学习时,可采取分组探究的方法,每组选取其中一个案例来分析其特点及形成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可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形成条件可根据前一课时的农业区位因素来分析。课堂上同一小组内应充分讨论,不同案例研究的小组可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评价、补充,最后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的分析方法和比较这三大类农业的特点。通过比较,明确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农业,最后结合本
28、地农业,判断其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形成条件,并为本地农业今后发展献言献策。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2.学会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并迁移应用。对于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地域性特点,然后给学生补充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确世界上主要有13种农业地域类型。要让学生明确农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农业发展阶段包含的农业地域类型,结合教材图3-1-4至图3-1-9让学生判别哪些属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通过观察图片,能够对部分农业地域类型景观有所认识,也能够对三大类农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直观的感受。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
29、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学会分析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主题分组讨论,本部分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所以可采取分组的方式学习,每个小组只探究其中一个案例,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让不同案例的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做补充。教师在每个案例展示结束后,要给予评价,并且对重点问题给予总结,特别是对现代混合农业,探究完案例后,教师要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作总结,比较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特点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明确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农业。最后,探究本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农业地域类型1.定义:是历史发展
30、的产物。2.分类(1)原始农业:包括游牧业、初步定住农业。(2)传统农业:包括、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3)现代农业:包括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市场园艺业和。3.案例(1)原始迁移农业分布:地区。生产特点:“”。对环境的影响:居民群体不大时,尚未出现,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严重的问题。(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特点:式农业,耕地使用,历史悠久。分布:主要分布于及。作物:粮食作物以为主,豆类中占重要地位,经济作物有等。(3)现代混合农业特点:以为主要目的,重视。分布: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小麦绵羊业生产方式:和。优势:两种方式,时间,收入。【答案】农业迁移农业稻作
31、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畜牧业热带雨林刀耕火种生态环境问题环境自给自足稳定、持续温带大陆的东岸亚热带干旱山地小麦大豆棉花、烟草、亚麻、甜菜营利性生产规模与效益澳大利亚种植谷物放牧牲畜互惠互利互补稳定由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12题。1.泰国平原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传统稻作农业、商品谷物农业B.传统稻作农业、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传统稻作农业D.传统稻作农业、混合农业【解析】传统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和沿海地区。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欧洲西部和南部、
32、美国等。【答案】D2.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机械化水平最低的是()。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传统稻作农业D.混合农业【解析】传统稻作农业属于传统的农业类型,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机械化水平较低。【答案】C3.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无法使用机械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解析】影响乳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答案】D4.下列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五大湖流域B.澳大利亚东南部C.亚洲季风区D.潘帕斯草原【解析】美国
33、五大湖流域为乳畜业带;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混合农业带;亚洲季风区为水稻种植业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带。【答案】D主题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基础探究分组探究:课前同学们将三个课题结合教材预习,课上在老师的分工下重点选取其中一个课题,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交流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分课题展示探究成果。课题课题一:原始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课题二:传统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课题三:现代农业现代混合农业探究材料材料一教材图3-1-10材料二教材图3-1-11材料三教材图3-1-18教材图3-1-12材料一教材图3-1-13和图3-1-14材料二教材图3-1-16和图3-1-17材料三见补充材料
34、探究问题1.根据材料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世界上的哪些地区2.以亚马孙平原为例,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农业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其生产过程4.为什么把它归为原始农业1.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2.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适合发展该种农业的条件3.为什么华北地区会发展旱作农业?什么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应如何解决4.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粮食的单产如何,为什么?商品率如何,为什么1.根据材料一找出世界上哪些国家和地区分布有现代混合农业2.根据材料一,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墨累达令盆地有哪些发展该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根据材料三,这种农
35、业有哪些优点4.根据材料二、三,现代混合农业的“现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补充材料:【答案】课题一1.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新几内亚岛、亚马孙平原等。2.自然条件:气候湿热,水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3.砍烧种抛迁。4.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课题二1.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和丘陵,印度德干高原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2.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3.原因:华北地区降水较少,适合发展旱作农业。
36、主要限制因素:水源。解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修建水利灌溉设施,进行跨流域调水,等。4.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另外还有大麦、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亚麻、甜菜等。农业的单产高,原因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商品率低,原因是人口稠密、人多地少。课题三1.西欧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巴西、阿根廷等地。2.东南部和西南部。墨累达令盆地发展现代混合农业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有固定的消费市场,靠近海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广人稀,地价低,机械化水平高,等。不利条件:降水少,
37、水源不足。3.优点: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生态系统;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4.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面向市场,商品率高。【技能点拨】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在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时可以从分布、特点、发展的条件等角度梳理。归纳总结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和现代混合农业的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分类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种植业种植业混合农业自给农业自给农业商品农业分布规律热带雨林地区温带大陆东岸、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多分布在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地区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
38、岛、南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美国混合农业区、欧洲西部和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生产对象作物玉米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亚麻和甜菜等小麦牲畜牛、羊、猪、马、骡、驴等羊、牛续表农业地域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影响因素自然条件土地、气候土地、气候、地形等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种子种子、肥料、传统经验化肥、农药、现代科技生产过程、生产活动砍伐焚烧种植弃荒以农业种植为主,饲养家畜为辅种植谷物、饲养牲畜相互促进环境影响早期未造成生态
39、环境问题,现今导致的生态破坏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严重问题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低洼地区土壤盐渍化生态良性循环拓展探究我们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你们能判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吗?【答案】传统稻作农业或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2.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夏季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3.如果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要升级,你认为应该发展哪种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措施帮助这种农业类型的升级?【答案】可发展市场园艺业(城镇周围郊区)、乳畜业(城镇周围郊区)、现代混合农业。
40、措施:发展农业科技,提高机械化水平,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根据市场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现代旱作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农业科技先进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A.a、b、c、dB.a、b、c、dC.a、b、c、dD.a、b、c、d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的优势是()。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C.消费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解析】第1题,现代旱作谷物农业是一种
41、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现代旱作谷物农业影响时,要注意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第2题,现代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方,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就有这类农业。该类农业必须依靠大型农业机械来完成,因而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其主要特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现代旱作农业的优势在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答案】1.C2.B3.读澳
42、大利亚小麦牧羊业分布图(甲)和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良性生态系统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乙图的空框内,使关系成立(每空限填一次)。A.秸秆B.牧草C.羊粪D.羊毛、羊肉E.增加土壤肥力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2)试分析墨累达令盆地利于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3)结合下图,试分析澳大利亚这种农业土地交替使用的生产方式的优点。(4)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简述其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解析】本题考查了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现代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第(1)题,根据农业生产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例如,绵羊羊毛、羊肉市场;绵羊羊粪增加土壤肥力;麦田秸秆绵羊;等
43、。第(2)题,可根据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墨累达令盆地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据图分析该农业生产的优点,澳大利亚土地轮流休耕,土地交替使用,小麦收割后种上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和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第(4)题,根据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地处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水源不足。解决措施主要是国家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答案】(1)见下图。(2)属于亚热带,光热充足,降水适宜,利于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海运便利。(3)澳大利亚土地轮流休耕,土地交替使用,小
44、麦收割后种上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和含氮量,提高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生态循环。(4)水源墨累达令盆地地处大分水岭西侧,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河流水源缺乏。东水西调(或修建水库)。【答案】传统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放牧牲畜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农业地域性特点成因的有()。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可以相互交流农作物生长具有一定周期性A.B.C.D.【解析】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也与社会经济条件和国家政策有关。【答案】A2.下列四组农业地域类型中,全部属于现代农业的是()。A.稻作农业
45、、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B.种植园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乳畜业C.游牧业、大牧场畜牧业、地中海式农业、稻作农业D.乳畜业、大牧场畜牧业、市场园艺业、种植园农业【解析】A项中稻作农业属于传统农业,B项中地中海式农业属于传统农业,C项中游牧业属于原始农业。【答案】D3.下列有关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是自给自足式农业B.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以种植旱作谷物为主,灌溉水源对其生产影响不大C.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D.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解析】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农业,以种植旱作谷物为主
46、,虽需水量不多,但由于其分布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不稳定,为保证产量稳定和增长,灌溉条件十分重要。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多是文明起源地,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答案】B4.下列生产方式中属于迁移农业的是()。A.精耕细作B.机械化生产C.刀耕火种D.大规模生产【解析】热带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精耕细作是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生产方式,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生产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答案】C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回答56题。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旱作谷物农业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
47、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第5题,据农业产值构成图可知,该农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为混合农业。第6题,混合农业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含量高,市场适应性强。【答案】5.C6.B二、综合题7.读世界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代表的是。(2)季风水田农业属于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在B 、C 和D 地区,简述其主要特点。(3)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国家的名称:A;E ;F ;G ;H。(4)世界上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气候区。其中,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是、(填字母),养
48、羊业占重要地位的是、(填字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位条件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农业地域的分布确定其类型。根据图例在世界的分布状况可知,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其中阿根廷、美国的牧牛业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养羊业占重要地位。图例为季风水田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主要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答案】(1)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2)劳动力东亚南亚东南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
49、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3)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4)干旱、半干旱AEFGH读农业分类示意图,回答89题。8.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D.混合农业【解析】由图可知,甲以作物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产品以自给为主,应为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以牲畜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高;乳畜业以牲畜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混合农业牲畜和作物并重,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答案】A9.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甲B.乙C.丙D.丁【解析】美国以小麦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
50、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以农作物为主,科技发达,劳动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高。甲以作物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商品率低;乙以作物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高;丙以作物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低;丁以牲畜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低。【答案】B下图表示甲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图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大牧场畜牧业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D.稻作农业11.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图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A.乙B.丁 C.戊 D.己【解析】第10题,甲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征是以作物为主
51、、集约化生产和产品自给,属于稻作农业。第11题,图为畜牧业,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很少,生产上属于粗放型,产品既有内销又有外销,体现了商业化,与丁模式相符。【答案】10.D11.B12.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传统稻作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畜牧业和乳畜业是四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潘帕斯草原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阿根廷人为了促进该农业类型的发展,做了哪些工作?(2)乳畜业和种植园农业共同的特征是()。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3)传统稻作农业有哪些特点?(4)北美五大湖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试分析其形成的
52、区位条件。【解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相关问题。【答案】(1)大牧场放牧业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2)D(3)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4)乳畜业饲料因素:美国五大湖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生长期短,不利于农作物成熟,却适宜牧草生产。市场因素:美国东北部经济发达,城市集中,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第3课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了解世界农业新的发展方
53、向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农业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同,可利用案例来分析。结合主题中的基础探究,利用前一课时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作为案例,探讨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基础探究的研究,应明确随着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更大,对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明确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应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拓展探究的探讨,初步
54、了解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这些农业类型的原因。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了解世界农业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笼统、抽象,学生学习时想一下抓住实质较难。在教学时,根据课标要求最好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研究,本书运用的是前一课时的三个案例,分别代表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同,而且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不同。在对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提醒学生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物质条件,所以不能因噎废食
55、,阻碍农业的发展,而且某些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也是有利的,所以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最后,通过列表比较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比较,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方向。结合拓展探究,让学生了解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特点,并且思考这两种农业类型出现的原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大部分区域景观取代了景观。2.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1)森林:原始社会,森林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对农业来说,森林是拓展农田的。(2)草原: 的开垦对象,还受 的影响。(3)影响:过度砍伐、过度、过度,造成植被、土地。3.农业技术的采用对环境的影
56、响(1)灌溉不合理导致。(2)大量使用农药,给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答案】农业自然野生动植物障碍拓展农田过度放牧垦殖放牧破坏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态系统读某地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发生在()。A.尼罗河流域B.密西西比河流域C.亚洲的两河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2.图中农业地域类型不可能具有的生产特点是()。A.只种不管,坐等收获B.精耕细作C.土地和住所不固定D.刀耕火种【解析】由图示信息可判断,该类农业地域类型为原始迁移农业,此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地区,生产过程原始,不可能精耕细作。【答案】1.D2.B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34题。
57、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第3题,受地形坡度影响,在不同的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所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4题,就单位面积产值而言,菜地花圃鱼塘果园稻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土地价格上升。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城郊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用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低的农业用地面积降低。【答案】3.C4.A主题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探究1.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
58、生产方式是什么?分析教材图3-1-11中该生产方式的频率差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刀耕火种”。“刀耕火种”的频率较低时,森林在较长的时间内能自然恢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小,不会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刀耕火种”的频率较高时,被使用后抛弃的地块没有充足的时间恢复地力,土地退化,森林无法恢复,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该类型农业分别对两地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华北平原主要是土壤盐渍化,因为该地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形成土壤盐渍化
59、。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因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破碎,土壤疏松,加上人类不合理地开垦土地,植被遭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根据教材图3-1-16和图3-1-17,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发展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答案】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破坏。4.很多国家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会给当地的地理环境带来什么影响?【答案】一方面会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另一方面也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而且还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进入农作物中还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技能点拨】农业生产发展对地域原始环境的改造,其影响体现在植被、土壤、水文,甚至是局部地区气候上,这体现了
6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归纳总结1.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模式分布地区原因农业利用特点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不退,水热充足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肥料,桑叶养蚕,塘内养鱼,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鱼塘台田农业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山区立体农业南方山区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
61、、鸭,在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的经营方式。这样布局,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水土,使山区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北京“留民营”模式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人多地少、城市近郊以秸秆、米糠、麸皮等作饲料搞饲养,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生活燃料,沼气池里的沼渣送回鱼塘,或者送至农田,这样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的含量,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循环拓展探究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绿色农业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推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变换与农产品品质提高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绿
62、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运用多种手段,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有害重金属、细菌含量、尘埃污染达到或符合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其基本特征是无污染、无公害,强调环境、资源与人的和谐统一性。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食品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材料二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图(1)根据材料一说出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答案】无污染、无公害,强调环境、资源和人的统一性。绿色
63、农业的核心为“绿色”,即妥善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污染的关系。(2)据材料二,说说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的优点。【答案】调整了农业结构,全面发展了农、牧、林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高;对环境的污染小。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蓬勃,棉花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国稳稳当当地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西红柿占据亚洲老大位置,葡萄、枸杞、红枣、哈密瓜、香梨等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新疆的牛羊、牛奶、羊绒、皮革及珍禽也是声名远播,被中外游客青睐。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
64、是()。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B.C.D.【解析】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中易发生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农业生产依靠灌溉,若灌溉方式不当,易造成土壤盐碱化。该地降水少,水蚀和酸雨不严重。【答案】C2.“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水源充足,黑土肥沃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B.C.D.【解析】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强,日照
65、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农作物品质较优。【答案】D3.“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四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读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 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气体);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还产
66、出沼渣、沼液,为蔬菜生产提供。(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和中,的环境效益最大。(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家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回答。【答案】(1)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氧气燃料(能源)有机肥料(2)(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答案】自然土壤盐渍化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
67、致自然环境的破坏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解析】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但并不一定会破坏自然环境,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改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例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土壤污染。【答案】D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类
68、型。据此回答23题。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2题,据图中辽宁西北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为由湖泊转变成耕地,该区域大面积地围湖造田造成该地次生盐碱化加剧。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干旱、洪涝多发,水生物种也因此而减少。
69、第3题,该区域为我国辽宁省西北部,为我国北方半湿润区,不适合推广水稻种植,也不适合大牧场放牧业。蔗基鱼塘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有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才有利于促进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2.A3.C4.下列会导致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生产活动是()。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B.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扩大耕地面积C.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D.长江上游山区植树造林,发展林业【解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会造成植被破坏,引发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导致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答案】B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探索,成功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
70、80%以上。据此回答第5题。5.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A.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B.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C.棉花单产量将不断提高D.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新品种棉花的最大好处是不使用农药即可杀害棉铃虫,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A6.针对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绿色壁垒(安全、无毒),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应采取的对策是()。A.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B.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作物C.提高农产品的外表美观度D.降低农产品的价格【解析】针对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要求,我们必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作物。【答案】B二、综合题
7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示意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材料二下图示意2019年以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20192019年耕地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灾害损失B.生态退耕C.农业结构调整D.建设用地增加(2)结合材料二,说明对农业用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因素有()。A.B.C.D.(3)“生态退耕”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有利于保持水土降水量明显减少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水循环A.B.C.D.(4)你认为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在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构成中,生态退耕所占比例最大。第(2)题,建设用地和
72、灾害损失会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造成耕地实质性减少。第(3)题,生态退耕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气候变得更加湿润。第(4)题,保护耕地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数量上;二是质量上。具体措施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B(2)C(3)D(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进灌溉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品种;依法保护耕地。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89题。8.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解析】图中地形坡度较大,且适合发展旱作农业
73、,所以最有可能在黄土高原。【答案】D9.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解析】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答案】A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表,回答1011题。农场主经营方式面积年收入备注李
74、春风种养结合13亩20万(种田13万+养猪7万)现有53户,计划发展100户张小弟机农结合13亩20万(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现有140户,计划年增20%总体情况:松江现有家庭农场1206户,经营面积约0.9104公顷,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10.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交通运输的完善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的扶持A.B.C.D.11.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导致该地()。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C.非农业用地面积减少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第10题,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
75、约化和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生产和经营;“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这说明家庭农场的出现和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第11题,从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看,家庭农场的经营采取种养结合和机农结合的方式,这将导致该地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答案】10.C11.D12.下列图甲为澳大利亚某河流沿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图乙为该区域农事安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上图所示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
76、草或休耕,以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此外,用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回田可成为麦田的肥料。由于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恰好是交替进行的,这样对于农民安排农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农民对农场的土地利用,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1)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简述该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的主要优点。(3)从甲图可以看出,地区和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不合理的是地区。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主要表现在过度砍伐、,由此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草场退化等。【解析】本题以图片和材料的形式考查混合农业的含义和特点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图中的农业活动类型和该农业活动类型的分布区可知,其为混合农业。
77、该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生产上的灵活性,并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但如果过度放牧,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生态问题。【答案】(1)混合农业(2)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3)过度放牧水土流失第二节工 业 区 位第1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2.通过案例,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学会分析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3.通过案例,探究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学习时,可以先阅读教材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然后,利用主题1
78、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具体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来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差异性,并分析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对工业区位的选择起导向作用,但它并不是唯一因素,实际上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教材中的图3-2-3、图3-2-4和图3-2-5分析主题2,探讨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理解交通运输尽管不是影响某一类工业的主导因素,但在某些地区发展工业时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选择却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环境因素对工业的影响,要结合主题2中环境污染分类图分析不同工业的污染类型及区位选择的特点,在城镇和居
79、民区周围布局工业时,环境因素对有环境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特别重要,往往是首先要考虑的。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主导因素。2.理解交通运输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并引导学生对比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析它们的异同,要特别强调自然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小,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地区别影响工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避免混淆。然后,让学生对主题1中各工业部门的区位进行选择,分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各小组探究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让学生理解主导
80、区位因素是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它影响某类工业部门的区位指向,但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教材图3-2-3至图3-2-5探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的吸引作用”这部分内容,教师最好强调便利的交通运输不只是对某一种特定工业有吸引作用,它会引起各种工业的集聚。结合主题2中“工业部门的环境污染类型图”,让学生了解不同工业部门的污染类型,并让学生归纳不同污染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要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原材料:制糖工业、
81、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对依赖性很高的工业,布局在较为合理。2.市场需求(1)市场往往位于、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及附近地区。(2)产品不宜运输或较高的工业,应靠近布局。3.运输条件(1)若其他条件相同,较好的矿产资源地会得到优先开发。(2)现代、的运输系统可大大降低,改变工业布局原则。(3)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在运输发达的位置。4.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1)掌握的劳动力在工业布局中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的劳动力也会吸引某些工业。5.环境条件:好的环境条件会吸引某些特定的工业。6.其他因素:、政策、集聚、个人因素等。【答案】原料原料产地交通便捷人口大城市长途运输费用市场运输条件便捷多样运输费用航空特
82、殊熟练技能廉价动力读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表,回答12题。1800年1900年1985年煤(吨)420.75铁矿石(吨)21.81.31.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A.接近原料地B.接近燃料地C.接近销售市场D.接近交通枢纽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下图中最适宜布局该企业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知,19世纪初,钢铁企业炼1吨钢所需燃料较原料多,因此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接近燃料地。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炼1吨钢所需燃料的数量大大降低,而所需原料数
83、量降幅较小,为减少运输费用,钢铁企业应接近原料产地。读图例可知,甲为煤炭基地,乙为铁矿产地,故应布局在乙地。【答案】1.B2.B3.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判断下列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啤酒、制鞋、微电子、甘蔗制糖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制鞋、啤酒、甘蔗制糖、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解析】甘蔗制糖为原料指向型,微电子为技术指向型,制鞋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啤酒为市场指向型。【答案】B主题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基础探究分组探究:假设下图中“工”为一个很大的区域,不同区域的工业区位优势即为图中区位因素
84、的优势,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它们选择最佳的工业区位,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分析影响其区位选择的最主要的因素(主导因素)。经过小组充分交流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们分别展示探究成果。讨论: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区位特点,说明理由,并列举出其他的一两个工业部门。(1)食用油加工工业工业生产的特点:1吨大豆能压榨0.4吨左右的豆油,1吨花生能压榨0.5吨左右的花生油。(2)啤酒工业工业生产的特点:1吨麦芽能产8吨啤酒。(3)纺织工业工业生产特点: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生产模式,需要的工人多。(4)电子工业工业生产的特点:需要高科技人才,但需要的人数少。(5)有色金属冶
85、炼工业生产的特点: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答案】(1)主导因素:原料。区位:靠近原料地布局。理由:榨油工业对原料的依赖性很高,原料运费高,靠近原料地可降低总运输成本。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2)主导因素:市场。区位:靠近市场区布局。理由:啤酒工业对市场依赖性高,产品运费高,靠近市场可降低总运输成本;而且产品易爆易碎,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如石油加工业、印刷业。(3)主导因素:廉价劳动力。区位:靠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布局。理由:该工业需要劳动力多,布局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如服装加工业,电脑装配工业。(4)主导因素:技术(或劳动力素质)。区位:靠近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布局。理由:
86、该工业需要高科技人才。如飞机制造业。(5)主导因素:能源(电能)。区位:靠近能源丰富的发电厂布局。理由:该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靠近电厂可减少电力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如炼铝工业、炼铜工业。【技能点拨】主导因素决定工业的区位选择,主导因素的判断可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中原料及产品的性质、某地发展工业的比较等确定。归纳总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导区位因素工业区位类型特点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厂址选择要求原料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甜菜或甘蔗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
87、等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石油加工业接近消费市场续表主导区位因素工业区位类型特点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厂址选择要求动力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炼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技术指向型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主题2交通运输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基础探究1.读教材图3-2-3和图3-2-4,两类工业的运输成本构成对工业的区位选择有何影响?【答案】制糖工业原料的运费高于产品的运费,所以该工业分布在原料地;
88、饮料制造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所以该工业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2.读教材图3-2-5,分析加拿大的炼铝工业区位的特点,并说明原因。【答案】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部沿海。原因:两地能源都比较充足(附近有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而且所需原料均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有发达的海运,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3.根据下图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哪些工厂的布局需要考虑大气污染?该类工厂应怎样合理布局?【答案】水泥厂、酿造厂、火力发电厂、钢铁厂。非季风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季风区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区。(2)图中水污染严重的企业有哪些?怎样合理
89、布局?【答案】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布局在河流下游地区或远离水源地。(3)哪些工厂的布局既要考虑大气污染,又要考虑水污染?哪些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化工厂、炼油厂。火力发电厂、钢铁厂。(4)固体废弃物排放较多的工厂应怎样合理布局?【答案】要远离居民区、远离农田。4.请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因素对新兴的高科技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答案】新兴的高科技工业对运输条件和环境条件有更高的要求,多布局在航空等高速交通运输发达、环境清洁优美的地方。【技能点拨】工业“三废”对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不同污染物对环境影响侧重点不同。废水主要是对水体影响大,因而企业区位
90、选择要考虑水源地的安全;废气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大气运动状况,所以要结合当地主导风向或盛行风向进行合理的布局;固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土污染、占用宝贵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归纳总结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区位选择要求举例环境要求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续表区位选择要求举例污染程度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污染类型读工业组合图,回答12题。1.分析影响各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
91、、市场、劳动力、动力B.市场、劳动力、资源、技术C.劳动力、技术、原料、市场D.技术、劳动力、市场、原料【解析】电子、飞机、仪表、化学等工业对技术要求高;纺织、电视机装配、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家具、石油加工、印刷、啤酒等工业需要接近消费市场;罐头厂、钢铁、海盐制碱、制糖等工业需要接近原料产地。【答案】D2.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A.产品质量和体积的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C.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的下降【解析】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答案】B3.读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某城市
92、图,回答下列问题。(1)E处拟建火电厂,其有利的区位因素是;从大气污染的角度看,不利的因素是。(2)现规划建设服装厂、花卉种植基地、自来水厂、区域性的童装批发市场,试分析A、B、C、D四处何处发展较为合理并指出理由。(注:布局填序号)A处建,理由是 ;B处建,理由是 ;C处建,理由是 ;D处建,理由是 。【解析】本题以虚拟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实际区域中工业区位的选择。江南丘陵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盛行西北东南季风。图示北侧为丘陵,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答案】(1)附近有煤炭资源该区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冬季吹偏北风时,火电厂排放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市区(2)该处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位于两条过境公路
93、交会处,交通便利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且位于近郊,接近消费市场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答案】运输费用高原料产地运输条件一、选择题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据此回答12题。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A.制糖厂B.造船厂C.瓶装饮料厂D.高级时装厂【解析】制糖厂原料运量大而产品运量小,应接近原料产地。造船厂需要大量钢材,应接近原料产地且有良好的港湾。瓶装饮料厂由于产品不便于运输,应接近市场。高级时装厂应接近信息比较畅通和高级设计技术人员密集的地区。【答案】C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94、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解析】原材料重量轻,则原料运量小,运价低;产品价值高则产品运输费用等成本在产品价值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运费构成对这一类产品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小。【答案】D读四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图(离某因素越近,表示受其影响程度越大),回答34题。3.图中所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A.采掘工业B.钢铁工业C.电视机装配工业D.制糖工业4.工业生产活动中,最可能有地区性特点的工业是()。A.B.C.D.【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工业部门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电视机装配工业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第4题,资源型工业的区位受资源分布的制约,图中为资源指
95、向型工业。【答案】3.C4.D甲地有某种原料,利用该原料生产的产品,其市场主要在乙地,该生产活动属于劳动力指向型。现打算在四个地点选择一个作为厂址,经过考察,四地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分析见下表(数据越大,费用越高)。读表,回答56题。地点原材料运费产品运费土地成本工资成本其他345254553623514575445.从综合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厂最好建在()。A.地B.地C.地D.地6.若在选定的地点建厂,下列四种工业部门中,最适合在该地发展的是()。A.高档时装厂B.普通家具厂C.啤酒厂D.电视机组装厂【解析】第5题,据表格数据可计算出地综合成本最低。第6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生产活动属
96、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部门。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电视机组装厂)为劳动力指向型。【答案】5.C6.D二、综合题7.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大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传统工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第(1)题,甲、乙、丙分别为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共
97、同的区位优势有海陆交通便利,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农业发达,国家率先给予优惠的政策,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文化发达,技术水平高。第(2)题,甲区地处渤海沿岸,海盐、矿产资源丰富;乙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答案】(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读图,回答89题。8.图中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解析】由图可知,对能源依赖最高,为有色金属冶炼等动力指向型工业;对
98、原料依赖最高,为农产品加工等原料指向型工业;对劳动力依赖最强,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答案】D9下列城市中,发展以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的是() A.攀枝花B.温州C.北京D.贵阳【解析】温州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达。【答案】B读某生产企业分布图,回答1011题。10.该生产企业最有可能是()。A.啤酒厂B.汽车厂C.玩具制造厂D.精密仪表厂11.影响该生产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能源C.劳动力D.科技【解析】从图中人口密度与生产工厂产量分布可知,人口密度越大的区域,该企业的生产量越大,因此确定影响该生产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最可能是啤酒厂。【答案】10.A11.A
99、12.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计划在该城市建设一个微电子工业基地,最适合布局在AE地之间的地,理由是什么?(2)计划在B、D、E、F中选择一处作为钢铁厂的建设用地,地最理想,理由是什么?(3)把化工厂布局在该城市的B地是否合理,为什么?(4)该城市的自来水厂和纺织厂分别适合布局在图中的地和地。【解析】第(1)题,对环境要求比较敏感的工业需布局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第(2)题,工业的区位选择要从经济、生态、社会多方面去考虑。第(3)题,化工厂布局要考虑其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第(4)题,自来水厂要求水质条件好,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纺织厂为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可布局在城区。【答
100、案】(1)C微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C地远离城区和铁路交通线,且背靠山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2)DD地靠近铁矿,又有铁路与煤炭产地相连,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该地又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对城镇的环境污染较轻。(3)合理。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都较轻。(4)EA第2课时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了解工业联系的类型。2.通过案例,理解工业集聚的原因。3.通过案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特点。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业联系与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工业联系与集聚是正确认识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运用主题1研究工业联系和工业
101、集聚的关系、工业集聚的作用和意义及引起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最后要理解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关系。主题2选取了济南钢铁工业区(济钢工业区)为案例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在分析其形成条件时,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该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学会区别基本工业地域的两种类型,在分析这种钢铁工业区的特点时,可结合大家对钢铁工业的了解,从工业类型、企业规模、工业地域占地面积、形成时间和劳动者等方面来分析。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可利用材料提供的工业地域发展的一般过程结合济钢所在不同等级的工业地域来分析,完成表格总结的内容。最后,结合
102、教材探索材料中的北京中关村成为科技园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同时,学会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对比分析。1.理解工业集聚的原因。2.学会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特点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先检查学生对前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说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集聚因素的含义,结合该含义分析主题1中的相关问题,理解工业集聚的原因、意义和主导因素,在分析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时,结合教材图3-2-6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引起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让学生理解影响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之间的联系。“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可利用主题
103、2中提供的“济钢工业区”和教材探索中“北京中关村”或教材案例探究中“美国硅谷”为案例分析,也可结合本地的案例来分析,要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体会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对比两类工业区的差异,最后教师要给予点拨、归纳和总结。本课时的一个难点是分析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主题2中提供的不同级别工业地域的含义,结合“济钢工业区”的案例探究不同级别工业的形成和发展,然后结合表格总结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联系(1)生产上分厂与总厂的联系。(2)产品存在着的关系。2.工业集聚(1)意义:节约,减少,共用,降低基本;有利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104、2)主导因素:利用劳动力;利用、等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3.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工业地域。(2)类型:工业地域;工业地域。(3)发展变化:推动城市功能由向发展;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答案】上下游运费劳动消耗基础设施生产费用环境污染廉价港口铁路枢纽能源工业集聚专业性综合性专业化综合化工业开发区产业集群指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读大唐袜业产业联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体现的主要产业活动联系方式是()。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C.信息联系D.科技联系2.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
105、经闻名中外。这一现象说明产业集群()。A.有利于技术的创新B.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C.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D.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解析】第1题,图示信息显示了大唐袜业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联系。第2题,这类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答案】1.A2.C读产业集聚模式图,回答34题。3.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图中甲环节要做的工作是() 。A.新建相关生产工厂B.开拓市场C.建成基础设施D.运输原料和燃料4.若该工业区以汽车工业为主,可布局的工厂有()。A.钢铁厂B.化纤厂C.电视机厂D.酿造厂【解析】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的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如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106、。第4题,考查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汽车厂有紧密生产联系的是钢铁厂。【答案】3.C4.A主题1工业集聚的原因基础探究1.影响纺织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如果一地有了纺织厂,哪些工厂往往会接踵而来,为什么?【答案】廉价劳动力。印染厂、制衣厂等。因为它们工业产品的生产存在“上下游”的关系。2.上题中工业活动集聚有什么好处?【答案】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从而降低基本生产费用。而且,工业企业空间上的适当集中还有利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请分析导致下面不同地域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服装、纺织、玩具制造等企业日本的工业企业主要集
107、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山西省的煤炭企业众多黄河上游集中了大量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形成了一条有色金属“长廊”【答案】廉价劳动力,交通枢纽,资源,能源。4.阅读教材图3-2-10,分析黄河上游形成有色金属“长廊”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为什么能源成为该地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答案】条件: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廉价的水电,便利的铁路运输,充足的水源。原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能源是影响它们集聚的主导因素。【技能点拨】工业集聚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通常因生产上存在投入与产出的联系或利用共同基础设施而布局在同一地域。随着社会发展,引起工业集聚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归纳
108、总结1.工业集聚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意义举例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有利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与之有生产工序上联系的许多企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耗能高的工业在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2.工业集聚的原因集聚因素集聚地区集聚目的举例利用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集中的地区,或有传统工艺技能的地区,或科技人员密集的地区共同利用人
109、力或技术优势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箱包等多个工厂利用交通枢纽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上海宝钢利用资源同一资源基地,同一地区内多种资源形成组合优势的地区共同利用同一资源,同时开发多种资源,有利于建立相关的配套工业上海金山石化利用能源在廉价能源产地(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主题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基础探究1.济钢始建于1958年。改革开放以来,济钢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形成年产500万吨钢的规模,现有职工3.8万人,资产总额135.6亿元,主要生产工艺有焦化、烧结、炼钢、炼铁、轧钢等。读图,回答下
110、列问题。(1)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济南济钢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该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答案】当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靠近煤炭产地;铁路、公路为其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附近有河流,为其提供水源。主导因素:矿产资源(铁矿)。(2)该工业区是(专业或综合)性工业地域,简述这种钢铁工业区的特点。【答案】专业特点:以重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大,工业区占地面积大、形成时间早,需要的工人多。(3)从时间上看,工业的空间集聚往往经历了一个从工业点(由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工业企业组成)工业区(由若干个工业点组成一个工业群体)工业枢纽(由若干个工业区和工业点的有机联系,分工协作而形成的工
111、业城市)工业地区(由若干个工业枢纽通过有效的运输网和动力网联系起来)大经济区(几个工业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联系而形成)的发展过程,请结合此案例来说明这个过程。【答案】济南钢铁厂济南钢铁工业区济南形成综合性工业城市山东半岛工业地区(由济南、淄博、潍坊、烟台、青岛等工业城市组成)环渤海经济区(由山东半岛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组成)。2.根据工业地域的发展历程总结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完成下表。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工业地域规模由到工业部门由到工业结构由到工业地域类型由到【答案】小大少多简单复杂专业综合3.读教材“探索”材料和图3-2-1,分析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答案】
112、形成条件: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其提供科技和人才;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周围环境优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特点:以高科技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小,工业区占地面积小、形成时间较晚,从业人员素质高,工资水平高。【技能点拨】工业的集聚是形成工业地域的前提,因而工业地域的形成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工业企业往往具有较长的生产链或生产过程复杂;另一种情况是区域规划的结果。归纳总结工业地域的形成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12题。1.对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影响较小的是()。A.煤炭B.交通C.铁矿石D.市场【解析】据图可知,该工业地域利用本地的煤炭作为原料和动力发展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通过交通运输送往市场,即煤炭、交通
113、和市场对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影响较大;而该工业地域的铁矿石靠进口,故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受铁矿石影响较小。【答案】C2.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解析】该地域的许多工业集聚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答案】B3.读广东惠州某音响的零件生产厂家地域分布图(图)和惠州某音响厂零件的来源比例图(图),回答下列问题。(1)音响生产通常集聚在惠州附近地区的原因是。(2)(双选)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适宜在中山、广州等地布
114、局的零部件生产厂是()。A.塑料外壳厂B.外包装厂C.天线厂D.机芯厂(3)促使该区域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可从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等方面回答。第(2)题,中山、广州生产的零部件少而运输距离远,生产成本高,适宜布局产品短小、轻薄,利润较高的零部件厂。第(3)题,地域联系主要是依靠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现代化通信技术。【答案】(1)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2)CD(3)交通网络的完善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答案】上下游联系综合性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示的工业联系,应集聚的工厂是()。A.食品厂木材厂B.钢
115、材厂机床厂C.自行车厂电视机厂D.钢铁厂纺织厂【解析】存在“上下游”关系的是钢材厂与机床厂,制造机床需要钢材。【答案】B2.企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A.扩大企业生产规模B.增加就业人数C.使企业产品多样化、减少风险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解析】企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答案】D读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说明图,回答34题。3.上图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A.集聚现象B.分散现象C.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空间利用上的联系【解析】该图反映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涉及天津、成都、沈阳、廊坊等地,是美国企业将生产的部分转移到中国
116、的现象(典型的工业分散)。【答案】B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A.增大就业压力B.阻碍工业化进程C.促进技术创新D.改变能源政策【解析】此类合作能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进程,起到促进我国飞机生产技术革新的作用,而对于能源消耗及政策的影响较小。【答案】C日本某汽车公司在我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9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我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回答56题。5.该公司在我国建零部件生产厂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我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
117、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6.我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解析】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日本的汽车公司在我国建有多个整车厂,因此,在我国建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及时、方便地为整车厂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从而降低整车的生产成本。第6题,日本是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虽然在我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但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核心零部件仍在日本国内组织生产。因此大地震导致灾区的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从而迫使我国的整车生产厂减产。【答案】5.B6.C二、综合题7.美国的钢铁企业在发展
118、初期是利用当地煤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小厂。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以后,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读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企业,以及加工它的副产品(包括下脚料和“三废”)的企业,都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1)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该地区工业集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联系?(3)钢铁厂的工业集聚具有哪些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的布局刚开始趋向于燃料产地,然后趋向于铁矿区,之后趋向于消费市场。第(2)题,主
119、要是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第(3)题,工业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创新;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答案】(1)早期(19世纪初)钢铁工业趋向于煤产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向铁矿区,20世纪50年代后,在临海港口(消费区)布局。(2)以工序联系为基础的工业联系。(3)有助于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技术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相关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读佛山市南海区一家炼铝厂的生产和销售流程示意图,
120、回答89题。 8.图示现象属于() 。A.工业分散B.工业转移C.工业集聚D.产业升级【解析】据图可知,与炼铝相关的企业围绕炼铝厂布局,属于工业集聚现象。【答案】C9.大量铝材加工厂布局在炼铝厂附近,最有利于() 。A.加强各加工厂之间联系,共同发展 B.加强与炼铝厂的协作,降低运输成本C.扩大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解析】大量铝材加工厂布局在炼铝厂附近最有利于加强与炼铝厂的协作,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答案】B读世界“羊绒之都”清河羊绒产业示意图,回答1011题。10.从产业链的角度看,P代表的工业部门是()。A.面料B.织布C.纺纱D.电脑横机
121、11.该工业生产部门都集聚在羊绒科技园区的主要目的是()。A.政府的行政规划B.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扩大规模效益C.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D.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解析】第10题,从题干要求“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即“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看出“分梳”与“织衫”之间缺少的环节是“纺纱”。第11题,工业集聚所以节省运费,减少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10.C11.B12.图甲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2)
12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解析】由图甲分析佛山市的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根据工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工业集聚的优点和图乙企业间的联系分析第(2)、(3)、(4)题。【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第3课时世界主要工业区及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了解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123、通过案例分析工业区形成的条件。2.通过案例探究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工业生产活动是人类重要的生产活动,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不合理的工业发展又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索取资源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和排放废弃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运用主题1为案例,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形成、发展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通过对主题1的分析,我们要进一步关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发展。运用主题2“我国中关村和美国硅谷”两个案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的一般条件。1.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2.探究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带来的
124、影响及其对策。在教学时,教师可先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重点让学生回顾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可以结合上一课时探究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教材图3-2-14,了解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结合主题1让学生分组讨论其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并将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机地融合进来,让学生结合其形成的工业部门来分析,探讨其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教师在点拨和总结本课时内容时,要强调尽管工业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它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之所以研究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是否定工业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一、世界主要
125、工业区1.工厂多分布在的地域,特别是沿海的城市。2.世界上大部分工业活动(主要是制造业)集中于半球的纬度地区。3.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工业的发展是近代的表现。工业创造了巨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创建了一个新的环境。2.工业对的影响越来越大,产生了一系列,甚至是。3.工业生产要消耗大量资源,特别是,对这些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4.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的同时,把生产过程中没有利用的物质以的形式排放出来,造成,威胁人类的和生存。【答案】交通便利港口北中欧洲西部文明财富生活方式人工环境环境
126、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废弃物环境污染身体健康生物棉花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才能制成服装,从而构成由棉花到服装的生产链。读图,回答12题。1.服装生产链中的R工厂是()。A.织布厂B.印染厂C.服装厂D.纺纱厂2.R工厂生产过程中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重点治理工业废气的排放B.布局在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的地方C.工业废水治理达标后排放D.布局在接近垃圾处理厂的地方【解析】第1题,根据加工工序可知,棉花首先要经过纺纱厂生产成纱,然后经过织布厂织成布,再经过印染厂生产出各种花色的布,最后经服装厂加工成各式服装,因此图中的R代表印染厂。第2题,印染厂会产生大
127、量的废水,易导致水污染,因此应对印染厂产生的废水进行治理,做到达标后排放。【答案】1.B2.C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回答34题。3.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化工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有色冶金工业A.B.C.D.4.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有利于集中治污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B.C.D.【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均适宜发展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第4题,为节省运输成本,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两地区均接近原料、燃料基地,从而形成了工业
128、地域。【答案】3.B4.D主题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基础探究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的共同主导因素是。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2)东北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请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都是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我国东北
129、部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为本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原料。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地区有丰富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还有五大湖廉价的水运,这都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工业集聚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第(2)题,结合本地区自然资源、区位特点及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其工业区位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
130、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答案】(1)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利: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弊: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2)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技能点拨】传统工业区是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煤、铁)基础之上的,对资源的依赖性强,所以初期工业企业多临资源或能源充足地分布,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区位发生变化。传统工业发展经历了“兴起繁荣衰弱振兴”之路。深入了解其繁荣、衰弱的原因及
131、其振兴措施是学习传统工业知识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归纳总结1.德国鲁尔区的形成条件及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2.世界主要工业区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形成条件工业部门发展特点欧洲西部工业区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多优良港湾,便利的水陆运输;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学、电子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学、核工业、宇航等以重工业为主,制造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北美工业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市场庞大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航空、
132、飞机、电子等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日本工业区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主题2新兴工业区基础探究阅读教材“探索”和“案例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中关村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2)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高新技术产业区?(3)分析刺激“硅谷”发展的区位条件。(4)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条件有哪些?【答案】(1)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技术力量雄厚;靠近城市轻轨铁路,有现代化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高科技企业众多,市场广阔;国家政
133、策的支持;环境优美。(2)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有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英国的“苏格兰高新技术产业区”、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新加坡的“国家高科技区”、印度的班加罗尔、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德国南部的慕尼黑等。(3)自然区位条件:环境优美、依山面湾、气候宜人。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交通便捷,有高等院校,市场广阔,军事订货,创新文化环境。(4)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一般考虑以下条件: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灵敏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大型机场和高速公路网络为主的便利运输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技能点拨】新工业是相对于传统工业而言的,掌握新工业的
134、发展条件、特点可以将其与传统工业对照比较。新工业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其二,是意大利“工业小区”式新兴工业。归纳总结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区别与联系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典型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美国硅谷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毛纺、自动化设备、食品等微电子工业形成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50年代之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后区位特征及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支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靠
135、近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便捷的交通(机场和高速公路);军事订货续表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工业区特点一般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工业集聚而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农村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存在问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早期企业之间很少联系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整治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
136、除污染,美化环境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新工厂建到内地或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与我国相似地区东北工业区温州地区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两者间的关系读图,回答第1题。1.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丰富的煤铁资源B.便利的水陆交通C.资源型缺水严重D.良好的农业基础【解析】水资源污染型短缺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限制因素。【答案】C2.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下图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A.原料B.基础设施C.燃料D.消费市场【解析】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
137、是可以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并且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天津滨海地区的最大的优势是港口,属于交通运输,为基础设施。【答案】B3.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该工业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2)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该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其主导工业应为煤炭与钢铁工业。第(2)题,由图可知,该工业区内有丰富的煤炭;位于五大湖与大西洋之间,铁路交织成网,水陆交通便利;美国大西洋沿岸开发时间早,工业基础
138、好;等等。【答案】(1)煤炭和钢铁工业(2)资源丰富:五大湖区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的煤矿。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大西洋的水运。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附近农业发达,乳肉副食供应充足。【答案】中纬度地区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一、选择题世界上的工业区多而复杂,成因各异,且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长江三角洲工业区C.德国鲁尔区D.美国“硅谷”【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区主要是依赖交通和市场发展起来的;德国的鲁尔区则是在本地丰富的煤炭资
139、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硅谷”是在技术和人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答案】C2.下列工业区的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最小的是()。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长江三角洲工业区C.德国鲁尔区D.美国“硅谷”【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都是传统工业区,发展早,工业部门以传统重工业为主,所以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大;而美国“硅谷”是高科技工业区,发展的工业部门是高新技术工业,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小。【答案】D读美国“硅谷”地区图(甲)和德国鲁尔区图(乙),回答34题。3.两地区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劳动力丰富B.交通便捷C.气
140、候宜人D.水源充足 4.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解析】美国“硅谷”工业区是以微电子工业为核心,而德国鲁尔区是以传统工业区为主,都要依赖便捷的交通运输,两工业区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答案】3.B4.C读甲、乙两工业区位置图,回答56题。5.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B.廉价的劳动力资源C.农产品资源丰富D.国家的免税政策6.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紧缺B.市场严重萎缩C.环境污染严重D.地价上涨过快
141、【解析】第5题,甲为我国湘中地区的长株潭工业基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较多的煤炭资源;乙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工业区均靠近河流,水陆交通便利。第6题,与鲁尔区相比,甲工业区处于区域的发展、壮大阶段,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答案】5.A6.C二、综合题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印度的班加罗尔以计算机软件业闻名遐迩,产品远销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号称“亚洲硅谷”。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外资政策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驻软件技术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
142、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这里的技术力量雄厚,每年输出上万名软件人才。通过先进的地面卫星站可随时与世界各地交流信息。此外,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当地政府法规严明,社会治安和劳资关系良好;居民热情好客;信息技术一流,专家云集,研究氛围轻松。(1)班加罗尔的主要工业属于()。A.原料指向型工业B.市场指向型工业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D.技术指向型工业(2)班加罗尔崛起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3)班加罗尔与美国“硅谷”相比主要有何优势和劣势?【解析】第(1)题,班加罗尔的主要工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第(2)题,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3)题,
143、对比分析班加罗尔的区位因素和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即可知道班加罗尔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优势和劣势。【答案】(1)D(2)政府政策的支持;雄厚的技术力量;信息通达性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良好的社会环境;交通便利。(3)优势:地价便宜、科技人员工资较低。劣势:基础设施较落后。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89题。8.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高技术工业D.农产品加工工业【解析】陕西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答案】B9.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
144、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下列关于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A.B.C.D.【解析】图示发展模式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答案】D区位商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读大庆地区各工业部门区位商值图,回答1011题。10.大庆地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A.塑料制品制造业B.石油加工及炼焦业C.专用设备制造业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
145、1.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大庆地区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生产效率B.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污染并重C.弱化石油产业,发展环保产业D.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解析】第10题,根据区位商的定义及结合大庆地区各工业部门区位商值图可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区位商值最大,应为大庆地区的主导产业。第11题,根据上题可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大庆地区的主导产业,故弱化石油产业,发展环保产业的措施不合理。【答案】10.D11.C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但受2019年
146、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钢材需求骤降。因钢铁行业不景气,山西煤炭行业从8月份开始进入低谷,近四个月内山西各大煤矿煤炭市场价格暴跌50%以上,全行业进入了亏损状态。材料二山西省再度出手“托市”,山西煤炭工业局近日发出通知,再度要求各重点煤炭集团公司采取措施适量减产,以求为“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创造一个“好环境”。(1)分析国际钢材需求骤降使国内煤炭价格暴跌的原因。(2)请你从煤炭行业自身角度出发,分析如何解决煤炭行业存在的困难。(提出至少三点合理化的建议)(3)此次危机也给山西煤炭基地建设,特别是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契机,山西煤炭基地应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解析】本题设计
147、的意图是结合山西煤炭能源基地考查传统工业区发展出现的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的措施。【答案】(1)因国际钢材需求骤降,国内钢铁企业因钢材过剩纷纷减产或停产以达到自救的目的;因为钢铁工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耗煤量大,其减产或停产导致国内煤炭需求降低,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价格暴跌。(2)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服务、商业、运输等第三产业);等等。(3)提高煤炭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三废”。第三节地 域 联 系第1课时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了解地域联系的主
148、要方式。2.通过案例,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的特点。3.学会评价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举例说明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本课时内容主要是理解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的特点,结合主题中小王网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特点,在学习时,可先结合教材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探讨,其中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选择是本课时的重中之重,要着重落实。而通信,特别是电信通信中的国际互联网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其通信方式的特点是难点。1.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的特点。2.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选择。在教学时,可由工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149、的特点导入,说明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地域联系是不可缺少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内容,对网上交易优缺点的分析是难点,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新的通信方式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并比较与传统通信方式(邮政通信)的区别。对于商业的发展要结合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分析商业发展的条件,并且结合我国东、西部商业城市分布的差异,理解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于国际贸易,只要理解其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即可。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对发挥各区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交通运输(1)重要性:交通运输作为一个
150、部门,是把工农业产品运到消费地,是产品的继续。(2)特点:不生产任何新的物质产品,其产品只是货物或旅客的。(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4)综合评价:不仅要考虑的多少,也要体现经济上的多、好、省,还应该考虑的大小、多少、是否会产生等。3.通信(1)邮政通信:利用各种,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2)电信通信:利用,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4.商业贸易(1)商业概念:专门从事商品、等经济活动的部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商业依赖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以为动力,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2)国际贸易内容和形式:有 的贸易,还有 的国际投入和在国家间的流动等。发展:
151、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答案】比较优势生产生产过程位移运费快基本建设投资占地环境污染交通工具电磁系统收购调运储存和出售城市商业商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快于1.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运量大的运输方式为()。A.水路B.管道C.铁路D.公路【解析】水运具有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运量大的特点。【答案】A2.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A.航空B.公路C.铁路D.水路【解析】公路运输具有从“门到门”的特点,机动灵活,周转快。【答案】B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从山东烟台采购了5吨优质苹果,运到浙江杭州销售。据此回答34题。3.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
152、式有()。A.通信、商业贸易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C.通信、交通运输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4.该业务员开展的商业活动包含的主要环节是()。A.生产、收购、批发、零售B.收购、调运、批发、零售C.生产、收购、调运、销售D.收购、调运、储存、销售【解析】第3题,从题干中可知,通过互联网采购属于通信,运送苹果属于交通运输,销售属于商业贸易。第4题,商业活动的基本环节为收购、调运、储存、销售。【答案】3.D4.D主题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特点基础探究小王毕业后不想去找工作,而是想自己创业,他利用所学专业建立一个商贸网站,建成一个网上商品交易的平台,提供商品供求信息的发布并进行商品交易。在建网站过程中
153、,小王想到了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他解决。(1)小王想建立的是一个商业网站,但他对商业知识了解很少,请你给他讲讲商业流通的基本环节。【答案】收购储存调运出售。(2)小王想在自己的购物网站扩大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多个配货中心,以缩短进货、供货距离,降低成本,以低价优势抢占更多商机,请你参考下面的我国主要商业中心分布图,给小王提供一个合理的布局建议,并说明理由。【答案】布局时应东多西少。因为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生产能力强,能提供充足的商品供应;而且经济水平高,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西部地区:工农业比较落后,商品供应不足;且经济水平低,消费能力有限,市场狭小。(3)商品交换要用到交通运输,小王为了
154、增加网站的吸引力,他想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做一下比较,为客户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请你帮他完善下表。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速度,运费较,受自然因素影响,连续性铁路造价高,占地广,短途运输成本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运量,耗能多,成本高,长途运输运费水路运输运量,投资,成本速度,灵活性和连续性,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航空运输速度,效率高,是最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耗能大,运费,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损耗,连续性,平稳安全,安全方便,运量设备投资大,灵活性【答案】见归纳总结。(4)小王为了验证自己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
155、,对下面几种货物的运输方式做出了判断,你认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划,不合理的划。)20吨活鱼从青岛运往济南公路()。一箱急救药品从台北医院运到北京航空()。10万吨煤从山西运到上海公路()。1万吨大米从南京运到重庆铁路()。50万立方天然气从新疆运到上海管道()。【答案】【技能点拨】在比较交通运输方式时,可遵循“多、快、好、省”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必须结合运输对象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优点缺点运输对象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货物(
156、如矿石、粮食等)远程运输及中远程客运公路运输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长途运输运费较高短途客运和货运,从门到门的运输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小、运费最低(尤其是海运)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及客运,目前国际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空运输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最高,技术要求严格,投资大,受气象条件影响大以客运为主,货运多为轻型、贵重、急需的物品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
157、全,运量大,运费随运输距离变化不大铺设专门管道,投资大,灵活性差长时间向同一个方向大量运送气体、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固体货物2.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要根据不同运输方式各自的特点及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寻求最佳的运输方式。拓展探究读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A.700900 kmB.600800 kmC.500700 kmD.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解析】第(1)题,在600800 km运
158、距范围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增加,变化最明显。第(2)题,从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来分析,市场占有率高,交通运输更合理,其与速度、时效性、价格、距离等相关。据图可知,大于800 km运距时,甲市场占有率更高,选项中只有航空运输的优势比高速铁路更明显。【答案】(1)B(2)C读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与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A.天然橡胶:泰国到上海选乙B.铁矿石:澳大利亚到中国选丁C.鲜花:荷兰到美国选D.集成块:硅谷到渥太华选【解析】第1题
159、,图中甲为航空运输(运量最小、运速最快)、乙为铁路运输、丙为公路运输、丁为水运;图中为航空运输(运费最高)、为公路运输(短途运费低,运距增加、运费急增)、为铁路运输、为水运。第2题,天然橡胶(距离远、笨重)从泰国运到上海选丁;铁矿石(距离远、笨重)从澳大利亚运到中国选丁;鲜花(易腐烂变质,要求运速快)从荷兰运到美国选;集成块(时效性强)从硅谷运到渥太华选。【答案】1.A2.B3.读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地形上以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2)大型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或沿线。其中南方商业中心多分布在沿线,北方商业
160、中心多靠分布。(3)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4)长江沿岸的全国性重要商业中心有、。(5)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商业中心城市很少,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商业中心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因其自然条件不如东部优越,交通条件不如东部好,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水平均低于东部地区,故西部商业中心城市很少。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武汉是中部最大的商业中心,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答
161、案】(1)交通便利平原和丘陵三(2)沿海沿江铁路河流铁路(3)上海(4)重庆武汉南京上海(5)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利;商品生产能力弱,人口少,消费量小。【答案】交通运输国际贸易一、选择题读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特点图,回答12题。1.图中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为()。A.水运、铁路、空运、公路B.公路、铁路、空运、水运C.铁路、水运、空运、公路D.公路、水运、空运、铁路【解析】通过分析图可知运量最小,速度最快,应是空运;运量最大,但运速最小,是水运;运量、速度居中,是铁路;是公路。【答案】C2.我国南北方向上的运输一直很紧张,目前能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A.多开辟南北向航线
162、B.在现有铁路的基础上提高运行速度C.开挖运河或拓宽京杭大运河D.铺设南北向管道运输线【解析】我国南北方向上运输紧张,目前改善这种局面的途径中,A、C、D三个选项可行,但需时间长,投资大,只有B选项省时、省力、快捷。【答案】B读某国对外贸易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3.与这种对外贸易情况最相似的国家是()。A.中国B.巴西C.日本D.印度4.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这类国家一般还会输出()。农产品资金技术市场A.B.C.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国进口初级产品并出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应为发达国家,选项中只有日本为发达国家。第4题,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优势。【答案】3.
163、C4.B网上购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此回答56题。5.网上购物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有()。生产联系商贸联系交通运输科技交流A.B.C.D.【解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网上购物主要是利用电子通信这一载体,传递购物信息,最终借助交通运输环节,实现货物的流通。【答案】B6.与传统的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价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A.B.C.D.【解析】网上营销,拉近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中间的营销环节,从而使销售成本低于传统的售货方式;不管是传统的售货还是网
164、上营销,都需要有效地开拓市场,以扩大销售量;网上营销,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对消费者购物的地域限制。【答案】C二、综合题7.读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周转量构成表,回答下列问题。方式周转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民用航空(%)货运周转量39.313.844.91.90.1旅客周转量45.644.33.36.8(1)占货运周转量比重最大的运输方式是运输,该运输方式在旅客周转量中所占比重较,其主要原因是。(2)占货运周转量比重最小的运输方式是运输,该运输方式的主要缺点是。(3)从整体上看,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中作用最大的运输方式是运输;作用最小的运输方式是,其适宜运送的货物特点是,如等。【
165、解析】本题通过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周转量构成表,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为水运,水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速度慢。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为民用航空运输,其特点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费高、运量小。第(3)题,综合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在客货运输中铁路运输的地位最高,比重可由表中直接得出;而作用最小的是管道,其运输货物的特点是液态、气态或粉末状固态。【答案】(1)水路小速度慢(2)民用航空运价昂贵(3)铁路管道液态、气态或粉末状固态石油、天然气读我国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示意表,回答89题。方式比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总量的
166、比重80.15%10.24%0.02%9.59%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量的比重74.80%16.10%0.02%9.08%8.该地区各种运输方式中,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解析】比较表格数据可知,铁路运输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答案】B9.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交通工具碳排放量的是()。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建设低能耗、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降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A.B.C.D.【解析】推广新能源与低能耗交通设施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答案】A读某交通网
167、络图,回答1011题。10.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图甲中交通通达性最好的点是()。A.aB.cC.dD.e11.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下列关于上图中交通网络发达程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丙乙甲B.甲乙丙C.甲丙乙D.乙丙甲【解析】第10题,从a到b为2(两个区间)、到c为1,到d为2、到e为3,即a点的通达指数为8;从c到a为1、到b为1、到d为1、到e为2,即c点的交通通达指数为5。同理,d点的交通通达指数为6,e点为9,所以c点的交通通达性最好。第11题,根据公式计算,数值越大,交通网络越发达。【答案】1
168、0.B11.A12.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在客运、货运中所占周转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何种运输方式?(2)分析丁运输方式在货运和客运周转量比例上差距大的原因。(3)分析丙运输方式占周转量比例一直很低的原因。【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铁路运输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客运、货运量都很大。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所占比重开始下降。公路运输的客运量近年来增长明显。水运的货运量很大而客运量较小。航空运输由于价格昂贵,客、货运输周转量一直很低。【答案】(1)铁路、公路、航空、水运。(2)水运价格低廉,运量大
169、,但速度慢。(3)价格昂贵,运量小。第2课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特点。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交通运输这种地域联系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作用的两大表现。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聚落形式,也是商业活动最繁忙的地区,因此,在学习中要结合教材图3-3-13和图3-3-14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首先,要根据图分析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和分布特点,研究不同时期新增区域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形态发生变化的原
170、因,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后,要总结城市形态受交通运输方式影响发生变化的一般规律。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城市形成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城市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内商业中心布局的影响。本部分可结合教材通过主题2分析相关实例来完成学习。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材主要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城市既是人类最主要的聚落形式,也是商业活动最繁忙的地区。在利用实例探究之前,最好先给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影响,以便为后面学
171、生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做一个铺垫。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这部分,利用教材中的图3-3-13和图3-3-14分析武汉市自古至今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发生的变化,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形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城市形成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城市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内商业中心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城市形成的影响”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古代
172、南北方城市的布局特点,理解古代“南船北马”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城市布局的影响,联系我国铁路运输网理解现代交通对商业城市布局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沿江、沿海地区、铁路和公路沿线及水路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会形成商业城市。通过扬州的兴衰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城市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内商业中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前面学过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商业区布局的特点及城市化中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等知识来理解,最好结合一个学生熟悉的本地案例来分析,也可结合主题2中设置的情境,通过对图中信息的分析来理解。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
173、起(1)城市区位:重要的江岸、两条通航河道,常常在两岸形成城市。(2)城市形态:一般沿河流呈状发展。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发展,改变了城市沿单一扩展的形式。3.综合交通使城市向多方向分散扩展(1)由集中式的状向的形态发展。(2)城市形态从到、从到沿轴状发展。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1)商业网点: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节点”,可以是大、中、小,也可以是城市内部的。(2)城市形成与交通运输:帆船、马车运输时代处;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公路、铁路沿线和处。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1)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能力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
174、。(2)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城郊快速道路网的形成,现代大型商业网点多配置在城市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3)随着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在外围空间,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导致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中心商业区紧张,缺少必要的。【答案】渡口交汇处带交通轴江河团块分散单一多方向内聚放射城市商业中心河流、大道汇合交通枢纽道路的通行边缘衰落用地停车场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的时候,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太、石德两条铁路又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
175、了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多人的小城。读图,回答12题。1.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2.上述事实说明了()。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解析】第1题,石家庄地处京广线与石太、石德线的交会处,交通位置优越。第2题,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常常会引起聚落的繁荣或衰落。【
176、答案】1.C2.A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范围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4.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解析】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答案】3.A4.B主题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基础探
177、究读教材图3-3-13和图3-3-14,回答下列问题。(1)武汉市最早形成于哪里?为什么?此时城市的布局和形态有何特点?【答案】汉口。原因: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便于与北方(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形态特点:此时城市沿河呈带状分布。(2)明清时,武汉最大的城区在哪里?为什么?该城区的形态有何特点?【答案】武昌。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造船技术的进步是城市由沿河而立转入沿江分布,交通更加便利;全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态特点:团块状。(3)1990年的武汉市城市布局和形态有何特点?引起武汉市城市布局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形
178、态特点:城市沿河流和交通干线呈放射状分布。原因: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使武汉市向多个方面发展。【技能点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归纳总结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主题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基础探究结合教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帆船、马车运输时代,商业城市主要建在;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商业城市主要建在,尤其是处。【答案】河流、大道的汇合处公路、铁路沿线交通枢纽(2)小明是山东济南长清的一名高中生,他在研究长清商业区的兴衰变迁时,调查了如下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和图,分析黄河
179、商场衰落的原因及提出振兴的措施。黄河商场是长清区早期的主要商业中心,建于1985年,现位于长清城区的老城区(当时的主城区)。2019年和2019年长清区东部建成了两大商业中心明珠广场和大学城商业街,而黄河商场和渤海商城则在逐步衰落。【答案】衰落的原因: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驾车购物在增多,而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汽车通行能力低,并且老城区用地紧张,缺乏必要的停车场所;城区向东扩展,人口向东集聚;老城区的环境质量差,服务设施老化。振兴的措施:改善周围的环境和交通状况;对黄河商场的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必要的停车场所。【技能点拨】商业具有物流频繁的特点,交通干线、交通点都是商业发展的有利地带,
180、所以交通便捷地带对商业吸引力大,交通发达区域商业网点密度也大。归纳总结1.交通运输对商业城市形成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C.在古代北方两条驿道的交点处往往发育为城市D.北方没有沿河设置的城市【解析】古代我国北方城市多呈团块状分布,南方城市多沿河道呈带状分布,与地形、河流等因素有关。而在交通方式上,北方驿道交点或南方沿河地区交通便利,易形成城市。【答案】C2.古代我国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主要是为
181、了()。方便取水有利于航行军事防御有利于城市规划A.B.C.D.【解析】临水分布有利于聚落取水、运输和防御。【答案】A3.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城市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3)影响株洲市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第(1)题,交通运输是从帆船、马车向公路、铁路运输发展的,因而城市是由沿河、沿大道逐步向沿公路、沿铁路布局。读图分析,株洲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沿湘江发展的,决定其城市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应为河流。第(2)题,现在的街区分布一方面面积
182、规模有较大扩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河运、铁路两种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第(3)题,株洲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体现出了由于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随着京广线的建成开通,城市沿河、沿京广线迅速发展,接着又随着湘黔线等干线的建设,株洲街区沿铁路线发展的特点更为明显。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同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城市变迁。【答案】(1)河流(2)街区面积明显扩大,现有街区沿铁路干线分布更加明显。(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是株洲城市形态和城市用地发生变化的原因。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市城市由临河布局变成沿河和沿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城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趋向更加明显。【答
183、案】带状交通轴放射一、选择题1.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与下列要素中关系密切的是()。A.农业生产B.交通C.通信D.国际互联网【解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与交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答案】B2.下列关于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城市形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路交通时代,城市一般沿河流呈带状发展B.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城市沿交通轴发展C.轮船时代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D.综合交通使城市向多方向分散扩展【解析】轮船时代,交通技术的进步使城市从沿河而立转入了沿江延伸;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城市沿交通轴发展,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答案】C读安徽南部某地区
184、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地B.地C.地D.地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A.B.C.D.【解析】第3题,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有重大影响,图中地的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容易形成城市。第4题,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商贸活动,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聚落密集区,对交通的需求大,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河流不仅具有供水功能,还有运输、军事防御等功能
185、,因此,沿河设城在我国古代北方城市也存在;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块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答案】3.A4.A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甲地商业网点特征的叙述中,与甲地自然条件不符的是()。A.密度小、规模小B.组织形式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C.沿河谷呈带状分布D.商业街、商业小区较多【解析】甲地为山区,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答案】D6.甲地农产品的品质优于乙地,但销售量不如乙地,其主要原因是甲地()A.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B.农药使用量大C.交通运输不便D.商品品牌意识差【解析】甲地受地形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乙地交通便捷,有利于商品流通。【答案】C二、综合题7.读某地区聚落
186、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的特点。(2)分析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试说明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地聚落沿河分布,A地聚落主要沿公路分布。第(2)题,C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聚落较多,商业网点密度较大;D位于山区,情况与C地相反。第(3)题,交通线衰落之后,聚落形态基本不变,且发展缓慢,同时会沿公路有一定的发展,商业网点将减少。【答案】(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
187、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成因: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D处。(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同时沿公路发展。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读图,回答89题。8.当地工业区和商业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条件B.交通运输条件C.城市化的进程D.市场需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工业区和商业区是随着交通运输条件变化而发生转移的。【答案】B9.与水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优点是()。A.运量大B.投资少C.运费低D.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解
188、析】铁路运输相对水路运输运量较小、投资大、运费更高,但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答案】D读图,回答1011题。10.两图所示的含义是()。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呈负相关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呈负相关,也呈正相关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B.C.D.11.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交通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营业面积、交通【解析】第10题,甲图显示行人数量增加的时候,零售商业面积既有增大,也有减小。乙图显示与交通节点相同的距离,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大。第11题,从图中可看出,零售商业面
189、积与单位时间行人数量、交通节点距离呈正相关。行人数量直接影响市场潜力,交通节点处通达度高,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源。【答案】10.D11.A12.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和。(2)你认为旧城区区域和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因此说明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旧城区区域和区域相比较,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较早形
190、成。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答案】(1)河流煤、铁资源(2)区域。理由: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交通(铁路的兴建)。(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的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第三章整合与评价1.能够辨别影响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判断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2.学会合理选择工农业区位,分析或评价区位条件。3.运用区位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工农业地域的形成、特点、发展变化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掌握主要地域联系方式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微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整合梳理1.影响农业的区
191、位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方法技能农业区位分析(1)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2)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三大类。(3)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典例巩固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
192、;10002019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19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则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据此回答(1)(2)题。(1)影响该地农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A.坡度大小B.气温变化C.土壤类型D.水分变化(2)在20193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A.可在霜期栽种B.适合冻土培育C.生长季最短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解析】第(1)题,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分异,则海拔差异导致的气温变化是其布局的主要因素。第(2)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越短,马铃
193、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说明其生长季最短。【答案】(1)B(2)C微专题二工业区位因素整合梳理方法技能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典例巩固下图是某汽车跨国公司工业投资缔约变化图,a、d两国为发达国家,b、c两国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回答(1)(2)题。(1)在阶段和阶段,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原料;交通运输B.科技水平;能源C.市场;交易成本D.环境因素;市场(2)该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A.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因时而变B.产业转移只对发达国家有利C.劳动力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唯一因素D.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阶段,跨国公司主要在发达国
194、家设厂,除了科技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比发展中国家更强,所以汽车除了图上显示的销往发展中国家外,更多的是在发达国家内部消费;到了阶段,该公司产品的零部件仍然由发达国家提供,但生产工厂迁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交易成本更低。第(2)题,由图可知,不同时期跨国公司投资所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即影响同一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答案】(1)C(2)A微专题三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整合梳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量大小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易管理运速慢快运价低高灵活性差居中最好好最差连续性最差好居中差最好成本投资少投资大、占地广短途高投资大
195、投资大方法技能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典例巩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与城区(客源)的距离的排序,正确的是()。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B.机场高铁高速公路C.高铁机场高速公路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2)就时间因素考虑,高速公路和高铁存在竞争的距离最可能为()。A.200 kmB.600 kmC.1000 kmD.1400 km【解
196、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机场离客源地最远,高速公路离客源地最近。第(2)题,在200 km处,高铁“门到门”所需时间与高速公路相同。【答案】(1)B(2)A一、选择题1.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A.光热与降水B.水源C.土壤D.光照【解析】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条件。【答案】A2.下列农业地域类型属于现代农业的是()。 A.西欧的地中海式农业B.非洲赤道附近的迁移农业C.印度的水稻生产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现代农业的类型有种植园农业、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
197、地中海式农业、水稻耕作农业属于传统农业,迁移农业属于原始农业。【答案】D读某类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图,回答34题。3.据图判断,影响力一直在增长的工业区位因素是()。原料燃料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素质A.B.C.D.4.据图分析,发生上述工业区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A.科技水平的提高B.交通条件日益恶化C.原料运输成本的上升D.燃料需求量不断增大【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从阶段至阶段,影响力一直在增长的工业区位因素是市场和劳动力素质。第4题,发生上述工业区位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科技水平的提高。【答案】3.C4.A某品牌大枣核小肉厚、品质优良,虽售价较高,但网络销售量巨大。李先生登录总部位于杭
198、州的T公司网站(网购零售平台)订购了一袋该品牌大枣,两天后在家收到Y公司送的货。李先生发现商品外包装盒上显示的发货方是位于南京的该品牌大枣销售中心H商贸公司,而内部包装袋上标明的生产加工商为新疆的K公司,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5.H公司布局在南京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B.科技发达,产品加工能力强C.交通发达,接近消费市场D.临近T公司,便于信息交流6.K公司属于()。A.原料指向型企业B.市场指向型企业C.动力指向型企业D.技术指向型企业【解析】第5题,H商贸公司布局在南京主要是由于南京交通发达,便于产品运输,且接近消费市场。第6题,K公司为大枣生产加工公司,位于
199、新疆(大枣生产地),属于原料指向型企业。【答案】5.C6.A二、综合题7.右图反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状态;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的主要优势条件是。(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的布局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优势。(3)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以型为主。(4)随着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工业也在由原来的指向型向指向型的方向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规模以及新技术革命的标志。第(1)题,高新技术产业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其主要区位因素应是知识和技术。第(2)题,微电子装配
200、工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第(3)题,高新技术产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第(4)题,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东南亚、港澳台地区产业升级,由劳动力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转变。【答案】(1)知识和技术(2)廉价劳动力(3)中小(4)劳动力技术读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89题。8.图中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A.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C.乳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解析】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此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欧洲
201、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发展乳畜业。由此向欧洲内陆,随着降水的减少,农业地域类型逐渐发生变化,即由乳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过渡。【答案】C9.图中M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市场需求量大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交通便捷D.气候温和湿润,草原面积广大【解析】图中M地位于欧洲西部,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答案】A10.湟水谷地在青海东部地区,湟水谷地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湟水谷地的农业生产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3)简述青海牧区成为我国四大牧
202、区之一的条件,并分析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解析】第(1)题,河流谷地地势低平,热量充足,农业用水便利。第(2)题,湟水谷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河谷农业。由于地势高,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和青稞。第(3)题,青海省地处高原,气候的大陆性显著,牧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过度放牧现象,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突出。【答案】(1)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地势较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土层较深厚。(2)河谷农业。小麦和青稞。(3)条件:海拔较高,热量与水分条件适合牧草的生长。环境问题: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小,优质牧草减少
203、。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分布有我国两个工业基地,其名称分别是和。(2)分析甲图中A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圆形图为乙图中某一地区的聚落分布图,概述该聚落分布的特点。(4)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区,试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工业区的分布、区位因素、存在问题,聚落分布特点及农业生产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题,工业基地名称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答案。第(2)题,A地区为辽中南工业区,工业生产出现困境,主要是资源、环境、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实际回答即可。第(3)题,聚落分布的特点,可据图分析其分布状况、地区差异等。第(4)题,丙地区
204、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列举其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答案】(1)京津唐辽中南(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能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3)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4)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广阔的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临近港澳,便于吸引资金。一、区域区位因素分析的原则区域区位因素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推测区域内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气温、降水、山脉、河湖、自然资源、人工建筑等事物或自然灾害、生产变化等现象;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解释区域内存在这些地理事物和现
205、象、优势与劣势的原因;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发挥优势的对策。同时,还必须要有区域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构建思维模型。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性原则区域的各种区位因素是有机联系的。所以分析、评价一地的区位因素时,一定要有综合的思维、全面的眼光。如纬度位置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光热条件,光热条件又是划分气候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气候又制约着当地的水文、植被类型以及农业生产等自然和经济特征。农业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又影响到交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和规模。2.主导性原则由于区域区位因素涉及的内容多,而不同类型的区位选择
206、所要求的区位因素也各不相同,各种区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又有大有小,所以,结合具体区域对某种区位进行分析评价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如在上海近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而不是种植粮食,只需抓住市场需要这一主导因素分析,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3.动态性原则由于各种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还要侧重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从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来看,早期劳动者的体力与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较大,随着工业的发展,其影响逐渐减弱,而劳动者的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却逐渐加强。又如,扬
207、州市的兴衰就与交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有关。因此,对某种区位进行评价,寻找其兴衰变化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寻找综合整治的措施等,往往要根据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来进行。4.地域性原则区位因素分析总是要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区域上,因此,要养成区域思维的习惯,要主动结合热点事例和热点区域,从区域、空间角度进行实践分析。如农业区位分析要考虑的是光、热、水、土、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但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时,同类区位因素的优劣就不一样了。如下表所示: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优势因素:地形平坦广阔,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热量制约因素:
208、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优势因素:热量充足,农作物可一年两至三熟土壤优势因素:黑土肥沃制约因素:红壤贫瘠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分项概念说明举例主要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该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
209、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续表分项概念说明举例限制因素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河西走廊由于拥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生产三、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在各种试题中,常以地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
210、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可归纳如下。(1)根据经度、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了解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进行农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征,进而判断农业的生产类型。例如,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3)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农作物举例自然条件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
211、地区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苹果、梨、桃暖温带气候区柑橘亚热带气候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4)我国典型地区的农业区位特征东北平原地区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地区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西北灌溉农业地区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华北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
212、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等。四、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分析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变形图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表)及其判读方法如下。(1)柱状图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上图中甲为技术指向型、乙为原料指向型、丙为劳动力指向型、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2)直角坐标图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甲中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即为
213、技术指向型工业;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即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图乙中,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应该布局在A处,棉花产量高,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3)多维坐标图读准不同坐标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图甲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即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即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即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图乙对应不同图例符号,模式一的科技因素比例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
214、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4)折线图上图表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在上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种类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因此曲线表示原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工业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曲线表示科技,曲线中的起伏表示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一直是影响工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曲线表示交通。(5)分布模式图依据图示信息,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的来说是东
215、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比如广东在我国南方,盛产甘蔗、竹,蔗渣、竹材等都可以用来做工业原料,所以,造纸工业发达。(6)工业发展模式图这种图似乎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可以看出,早期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7)表格待选地点运输成本(单位:元/吨)原料燃料成品甲3.685.428.80乙3.163.8514.00丙3.16
216、4.2711.60丁3.684.654.80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如表中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8)其他图形有关这方面的变形图较多,但不变的是要依据不同图形判读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或依据降低成本的原则进行工业布局分析。如上图中,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O、P、Q、R四点中的P点,才可以降低原料M1的运费(其运费比例最大)。五、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在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
217、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给交通线造成的障碍,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第 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