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5唐玄奘西行取经_语文S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2826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5唐玄奘西行取经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5唐玄奘西行取经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5 唐玄奘西行取经 同步练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

2、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多音字组词。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

3、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zn( ) k(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

4、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藏 卡cn( ) qi( )二、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每家每户都知道。( )2、捆住双手,无计可施。形容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 )3、遭受到再多的挫折,

5、也不气馁。比喻意志顽强。(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他精通佛教经典。他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2、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改写成陈述句)_四、阅读理解在瓜州,玄奘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才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玄奘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缉拿他。如果经过堡垒,他定会被兵士捉住;可是不经过堡垒,他又无法补充水源。玄奘正束手无策,碰到了一个当地人,说愿意给他带路。玄奘变卖了衣物,买了两匹马,连夜出发,跟着他混出了玉门关。谁知走了一程,那人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就把他打发

6、走了。 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莫走了八十乡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差点儿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守堡的校尉王祥信奉佛教,问清玄奘的来历后,不但没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又送了一些食物,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给他指引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

7、是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身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水都撒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到达目的地,决不后退步。于是,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漫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儿水喝,口干的像火烧一样,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1.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2.他是怎么对待的? 3.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25唐玄奘西行取经课时练答案 一、西藏 收藏 卡车 关卡二、1.家喻户晓 2.束手无策 3.百折不挠三、1. 因为他精通佛教经典,所以被尊称为三藏法师。2. 没有水,不能越过沙漠。 四、略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