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2578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导读: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说教材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析学情低年级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

2、,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浅入深,不断提高。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去过北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的风光,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三、说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

3、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四、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和学生特点,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为:1、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8个词语及2个偏旁,会写“足、走”2个字。2、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是难点。五、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

4、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的挂图,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并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请学生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我还通过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2、以情育情,引发共鸣:3、情感的升华: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学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六、说教后反思1、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特点,掌握学生学习规律,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真正从学生出发,使学生快乐求知的有效手段之一。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新鲜、有趣、贴近学生,希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