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嘉县一年级(上)语文期末统考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得分温馨提示:请仔细读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会有出色的成绩!一、 评一评,下列好习惯能做到的请在“( )”里打“”。(5分)1.下课后,我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 ( )2.上课时,我会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 ( )3.放学后,我会认真做作业,写的字干净又美观。 ( )4.平时,我喜欢看课外书。 ( )5.考试时,我会认真做题、检查。 ( )二、比一比,写一写。(3分) b d iu ui ui h nyuan yue 三、读一读,选一选。在正确的音节上打“”
2、。(9分)出去(q ) 雪花( xu) 一片(bi )树叶(y ) 长短(dun dn) 数学( )森林(s n) 碧绿(n l) 发芽(yi y)四、拼一拼,连一连。(6分) j 五、 拼一拼,写一写。(16分) a io nio z j b ti d t xu mng tin 六、我会写出含有下列偏旁的字。(6分)花花 艹: 树 木:七、 读一读,连一连。(9分)一只 小河 短 反 升 月亮两条 鸭子 开 长 摘 国旗三把 黄牛 前 关 捞 萝卜 四头 小刀 正 后 拔 草莓八、我会给句子排排队。(写序号)(6分) 1.在 洞里 小青蛙 睡觉 2.云彩里 数不清的 从 飘落下来 雨点儿九、
3、 背一背,选一选。(填序号)(4+2=6分)1.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 ),小狗画( ),小 鸭画( ),小马画( )。 枫叶 月牙 梅花 竹叶2.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 ) “我是春天。”“我是夏天。” “我是秋天。”“我是冬天。” 十、 背一背,写一写。(14分)1. 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 。2. 远看 有色,近听 声。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
4、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
5、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日月明, 男,小大尖, 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
6、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十一、 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嫩的芽()瓣()。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句。(2分) 2.选一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在括号里写上序号。(3分) 肥肥 嫩嫩 金黄 ( )的芽瓣 ( )的叶片 ( )的树叶 3.想一想: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在文中用“”画出来。(4分) 4.想一想:大自然的邮票是指( )。(落叶 大树)(3分) 5.画一画:用“”在文中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4分)参考答案三、 五、尾巴 小鸟 自己 下雨 白云 田地 同学 明天六、艹:草 芽 苹 木:林 桃 桥 七、一只鸭子 两条小河 三把小刀 四头黄牛 短长 开关 前后 正反 升国旗 摘草莓 捞月亮 拔萝卜八、1. 2. 九、1. 2.十、1.弯弯 两头尖 2.山 水无 3.东 北 4.田力 小土十一、1.5 2. 3.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4.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