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包括熟语)一、对点练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被黑暗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操纵罢了。(2)入夜,月色溶溶,水面,我们或坐在树下促膝畅谈,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3)有一种人,他们敦厚老实,按书本办事,工作审慎认真。乍看没什么可挑剔之处,还挺值得我们嘉许学习呢!A.掩蔽寥廓品行B.掩蔽辽阔品性C.掩饰寥廓品性D.掩饰辽阔品行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别人眼里,杨善洲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按说老人应该对丈夫充满了,
2、可张玉珍却只记着丈夫的好。(2)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3)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欧盟传达出两个讯息,价值讯息主要是赞扬欧盟国家放弃昔日成见,化仇敌为密友,相互。A.报怨爱好接纳B.抱怨爱好接受C.报怨嗜好接受D.抱怨嗜好接纳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7月21日,北京遭遇强降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段遭受严重水灾。150名农民工奋不顾身,从湍急的水中成功救援了182名被困群众。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都在他们的事迹。(2)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使知识。(3)泡水车由于存在种种
3、危害,因此被二手车市场认定为事故车。目前各二手车商都在积极应对,培训评估师,加大力度,诚信经营,避免泡水车进入二手车市场。A.传诵增殖甄别B.传颂增值甄别C.传颂增殖鉴别D.传诵增值鉴别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法”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反映出散文这一文体从确立其独立地位到实现成熟的文体形态的过程。(2)仿品是陶瓷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殊产品,即后代有意前代的作品,也叫仿古瓷。高仿瓷作为目前收藏市场上的新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的关注。(3)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A.范畴仿照申诉B.范围仿造申
4、诉C.范围仿照申述D.范畴仿造申述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起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含涵泳D.题签蕴含吟咏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河流大小都是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及地下水溢流汇聚而成。那些空间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天上降落的雨水原本干净的;落到地面后,地面污浊,雨水就会带着污染物渗入地下,汇入
5、河流,形成我们常说的面源污染。居民的生活污水、工厂和医院的废水是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A无论/是倘若然而竟B不分除了很/同时却C无论除了都是如果/则D不管可是特别假如同样/7.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0世纪风靡一时的“葫芦娃”“一休哥”等,时至今日来看,画面完美、技术不算高级,这些鲜活的形象,真正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这些动漫形象能够立得住,有特殊年代反复播放的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凭借自身形象的深入人心。A未必也但/但还是B不一定/可而但还是C不一定又可/当是D未必又而而/当是8.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的体质需要锻炼,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不管是在野
6、外劳动在厂房的工业劳动,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调剂。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变得更健康了。不锻炼身体,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A/可是或者不过所以即使B而因为或者可是可见而C/因为还是所以如果即使D而可是还是所以不过而9.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二、仿真练10.阅读下面的文
7、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模糊性是诗歌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种语言具有两重性,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而能构成诗歌作品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吸引鉴赏者去咀嚼、去品味。鉴赏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审美去揣度那一个个谜底,填充那一道道艺术留白,获得对诗歌作品的审美享受。如果不能发现诗歌文本的艺术留白,不能填充这些留白,那么阅读诗歌便。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这就使得诗歌语言和表达的意义之间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
8、起沟通的桥梁,深刻领会作品的寓意。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体验经验从而味同嚼蜡B.经验体会从而食不甘味C.体会经历因此味同嚼蜡D.经历体验因此食不甘味1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A.闻名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闻名遐迩纷至沓来栖居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00多年前,中国了震惊
9、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
10、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鼓动临危受命夙夜在公B.暴发鼓动挺身而出舍生取义C.爆发鼓舞挺身而出舍生取义D.暴发鼓舞临危受命夙夜在公答案:1.B解析“掩蔽”,遮蔽,隐藏。“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掩蔽”。“寥廓”,高远空旷。“辽阔”,广阔,宽广。此处形容“水面”,应选“辽阔”。“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品性”。2.D解析“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此处应选“抱怨”。“嗜好
11、”比“爱好”程度深,而且能和“口味”搭配。“接受”,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纳”,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此处用“接纳”合适。3.B解析“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美名或文学作品。“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多用于事迹。“增殖”,增生,繁殖。“增值”,资产或商品价值增加。“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鉴别”,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4.D解析“范畴”和“范围”都表示界限和限制。但“范畴”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范围”着重指某一事物本身的四周的界限,使用范围广,能用于人或各种事物。根据语境,(1)句应选“范畴”
12、。“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主要指计划、规模、方法等一整套全部模仿,对象多是抽象事物。“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根据(2)句中的“陶瓷”,应选“仿造”。“申诉”的词义较“申述”的词义范围小,它是指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申述”指详细说明(理由、来意等)。(3)句指明是“第一次庭审”,因此应该用“申述”。5.A解析“题写”,书写(标题、匾额等)。“题签”,原指题写书签,现也指题写书名。“内涵”,(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蕴含”,包含。“涵泳”,深入领会。“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
13、)。6.C解析第处前后是条件关系,第处是表排除的条件关系,据此可排除A、D两项;第处表假设关系,据此排除B项;第处不用填关联词语,第处与前句表并列,用“则”,由此可得答案为C项。7.A解析仔细阅读所给文段,知道是对前面所说意思的转折,需用“但”,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当用“也”表前后并列,同时也有强调的意味。B项没有使用“也”,显然强调意味不够。8.C解析根据“不管是”可以断定第处应填“还是”,排除A、B两项。最后一句是假设论证,据此可以排除D项。9.A解析联系下文来看,处不能选“一定”。是针对前一句话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由“并不是说”“其实”可知,表示假设,应选填“如果”;后的文字
14、和后的文字构成递进关系,应选“而且”;联系和后面的“看看译文也无妨”可知,应选“那么”;最后一句进行了总结,应选“也”。10.A解析“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会”,体验领会,体验领会到的东西。“经验”,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经历”,亲身见过、做过或遇到过的事。综合语境,“自己的生活”应该是亲身经历,应该用“体验”更合适,而“审美”则是由实践得来的,和“经验”搭配更好。“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连词,表示上文的原因产生了下文的结果。此处前文“揣度谜底”和“填充留白”是方法、条件,下文“获得审美享受”是结果、目的。第三处应选“从而
15、”。“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食不甘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此处是说不能填充空白的话,阅读诗歌就没什么意味了,应选“味同嚼蜡”。11.D解析“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闻名遐迩”,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名声很大。根据横线前的“早已成为”,第一处应选“闻名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立刻就来到;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由横线前“聚集”一词可知强调游客多,故第二处应选“纷至沓来”。“杂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栖居”,栖息,居住。语境强调的是“居住”,故第三处应选“栖居”。12.C解析“爆
16、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根据语境,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战争有关,第一处应选“爆发”,排除B、D两项。“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根据语境,第二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应选“鼓舞”,排除A项。“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语境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来奋起抗争,而不是被动接受任命,第三处应选“挺身而出”。“夙夜在公”,一天从早到晚都勤于公务。“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境是说“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第四处应选“舍生取义”。此外,“舍生取义”与后面的“慷慨赴难”常常连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