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 D解析:选D。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牛既不是一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由于无生殖隔离,可以完成生殖过程。竞争是种间关系,种群内争夺食物为种内斗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
2、而影响种群密度。2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解析:选B。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项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故C项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项错误。3如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表示其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种群数量要多于b点种群数量Bc点之后种群呈“S
3、”型曲线增长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d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a点到b点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降,但是增长速率仍大于0,因此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b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c点之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环境容纳量;d点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此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4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取1 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蜗牛的种群密度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
4、计数板的计数室,轻轻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D可利用取样器采取土样调查鼠类数量解析:选B。松树较大,样方面积可取100 m2,A项错误;蜗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项正确;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项错误;调查鼠类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D项错误。5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A增长速率大于零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选D。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
5、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相当;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6(2015安徽皖南模拟)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
6、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7将某种动物引入一个新的环境,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该种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至第15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解析:选D。值是增长倍数,当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1时,种群数量减少。第1年至第5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按一定的比例增加,A项错误;第5年至第7年种群数量增加,第7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B项错误;第15年至第20年间1,所以该动物
7、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C项错误;第20年至第30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不变,增长率为0,D项正确。8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B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解析:选D。图A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故A项错误。图B中G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故B项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D点
8、之前进行,超过D点,蝗虫增长速度加快,灭虫效果差,故C项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E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D项正确。9如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值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b之后,呈现动态波动B若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若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解析:选B。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期后,将在K值上下波动,所以K值应在b与c之间;若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应大于2a,即c不是K值。10
9、(2015安徽淮南模拟) 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型增长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解析:选B。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影响培养液中
10、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还有培养液体积、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D正确。11. (2015北京西城模拟)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解析:选C。
11、对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类群,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采用样方法,A错误;从图上看出,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不呈现“J”型增长,B错误;杀虫剂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可以增加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D错误。12(2015福建安溪月考)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调查黄杉各种群的方式是样方法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加剧解析:选B。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12、方法是样方法,A项正确;通过分析可判断种群A(自然状态下)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项错误;通过对比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可知,适度的人为干扰可提高低龄黄杉的成活率,C项正确;种群C在6龄级后数量极少,随时间推移,高龄级数量会增多,会使种内斗争加剧,D项正确。13如图所示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政策。(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类型。(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
13、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图_所示。解析:A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为增长型。我国70年代时人口就属于A型,在这以后表现为人口大幅度增长。B曲线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C曲线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多,属于衰退型。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答案:(1)A、B、C(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计划生育(3)C(4)A14某年夏季,一湖区发生鼠害,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的,迁入初期数量很少,一个
14、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完成表中信息,并回答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研究实例第一,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第一,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第二,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第二,NtN0t第三,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第三,_,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1)请填写表中空白处内容:_,_。(2)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只。(用公
15、式的形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3)请从环境容纳量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_。解析:(1)根据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与研究实例的对应关系,可知表示“数学形式”,表示“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2)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则为1.014 7,因此,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303 0001.014 730(只)。(3)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条件影响,通过改变田鼠的生活环境,使环境变得不适宜田鼠生活,同时引入田鼠的天敌,可以使环境容纳量变小。答案:(1)数学形式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2)3 0001.014 730(3)退田还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使鼠生活的
16、环境不再适宜)引入天敌(顺序不作要求)15(2015江西上饶高三月考)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的特性。(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4)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老
17、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解析:(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在初期疯狂蔓延,体现了生物过度繁殖的特性,此阶段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作是“J”型增长,如曲线所示。(2)由于地球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增长,如图中曲线所示。种群数量在K/2时,资源和空间比较充足,K/2是种群发展的最适数量,所以全世界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1/255亿。(3)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4)有效控制有害动物数量的关键措施是增加其生存环境阻力,从而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答案:(1)过度繁殖(2)55亿(3)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4)增加老鼠的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