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人教.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2198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 一、我会写。把字写漂亮,写美观。你 们你 们 妈 妈 小 鸟 同 学二、我能分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绿.c育 q e wu t zi i o si f yu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三、填空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b ( ) j ( ) jt ( ) ( ) y ( ) ( )qi ( ) ( ) ( ) z u ( )四、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漂亮。 ki xn sh bn shu gu zo shngl zhng xio do ch zi m tou五、我能把拼音和对应的字连起来。xio歌明校远起g sha

2、numngqyun六、比一比,再组词。刀( ) 去( ) 木( ) 五( )力( ) 云( ) 本( ) 正( )七、我会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1、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春( )花还在,人( )鸟不惊。2、锄( )( )当午,汗滴禾(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3、众人一条( ),黄( )变成金。4、一( )之计在于春,一( )之计在于晨。5、( )( )明,( )( )男。( )( )尖,( )( )尘。6、(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 )对( )。( )清对( )秀。7、弯弯的( )( )( )( )的船,( )( )的船( )两( )尖。8、数不清的( )点( )

3、,从( )彩( )飘落( )( )。9、( )时( )识( ),呼作白玉盘。10、早晨起( ),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八、我能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8分) 大-( ) 男-( ) 上-( ) 关-( ) 多-( ) 反-( ) 外-( ) 无-( )九、认一认,连一连。月 日 口 火 耳 禾 目十、手拉手,找朋友。 天 人 下 日 手 禾 月 地 足 口 田 山十一、数一数,分一分。十二、加减笔画,变新字。例:加一笔 日 ( 田 )一 ( ) 二 ( ) 木 ( ) 日 ( )例:减一笔 天 ( 大 )目 ( ) 日 ( ) 三 ( ) 十 ( )十三、读一读,做一做。我自己

4、做早上起床,奶奶要帮我穿衣服。我说:“不,我自己穿。”上学时,爷爷要替我背书包。我说:“不,我自己背。”做完作业,爸爸要给我收拾学具。我说:“不,我自己收拾”晚上,妈妈要帮我洗袜子。我说:“不,我自己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

5、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6、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只填序号)背 穿 洗 收拾“我”自己( )衣服、( )、( )学具、( )袜子,真能干!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填一填。 的事情 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