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99MB ,
资源ID:17219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219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13课.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13课.doc

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朝鲜农民起义: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2)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中日双方同时撤兵,日本拒绝并继续增兵。2过程1894年7月,丰岛海战,战争爆发8月,清政府正式宣战平壤战役战败,退回国内黄海大战,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指令保船避战,失去黄海制海权进攻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等地。1895年初,占领威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战败,签订条约。3结果(1)中国战败。(2)签订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

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巧记:一厂二亿三岛四埠)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清政府的政策(1)原因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

3、华”政策,决定中日战争势必发生。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朝鲜农民起义是导火线。(2)清政府的政策片面求和,避战自保,战前未做积极准备战争开始后片面求和,寄希望于国际调停黄海战役后让北洋舰队避守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题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答案

4、B解析从材料“只顾一人庆有”“每逢万寿疆无”,可以看出统治者的腐朽,只顾一人欢乐,而损天下百姓,葬中华国土。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义和团运动爆发: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爆发: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联军,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2)路线:从天津出发进犯北京廊坊阻击战退回天津天津义和团和清军进行天津保卫战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在紫禁城建立联军司令部,瓦德西为司令,进行烧杀抢掠,罪恶累累1901年9月,清政

5、府与之签订条约。3结果(1)中国战败。(2)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都迫使清政府屈服,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不同点: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的侵略利益。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

6、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题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其目的都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都由列强共同策划实施皇帝都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领北京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 B C D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其间虽有太平天国运动,但无因果关系,故可排除。辛丑条约的签订1时间:1901年9月。2内容(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7、。(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简记:赔、划、拆、惩、改)3影响(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2)“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3)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4)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5)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8、境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平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3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答案D解析A、B、C、D分别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从D项内容来看,中国政府不允许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这就表明清政府已经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58“邓世昌”插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信息解读】看图掌握甲午中日战争日军进攻路线、发展的阶段以及主要战役,认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史料应用】1.在近代史上,日本是侵华国

10、家中的最凶恶的敌人,在下图所示的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在()A B C D答案C解析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在威海卫,其位于山东半岛的北侧。【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59“旅顺大屠杀”插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插图和历史纵横。【信息解读】“旅顺大屠杀”反映了日本侵华的骄横与残忍;漫画说明了日本侵华带来的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历史纵横说明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史料应用】2.结合两幅插图和历史纵横,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答案要点(1)日本侵华,屠杀中国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11、潮。(3)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60两幅插图和历史纵横。【信息解读】两幅插图分别反映了列强侵华的场景和耀武扬威的面目;历史纵横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犯下的滔天罪行。【史料应用】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中“紫禁城”“寇兵分国占据”“日人”等信息,即可判断出这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C。思考: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对这

12、首诗的感想。(P59)知识点拨谭嗣同的这首诗,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的历史现实,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惆怅和悲凉。答案要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谭嗣同的诗寄托了他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为了救亡图存,诗人投身于变法维新运动,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变式1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

13、发了怎样的情怀?答案(1)1896年。(2)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3)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和爱国之情。解析从两个角度去解析思考:一是材料本身的信息,二是马关条约中有关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的史实。一、本课测评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P61)知识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的限定,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要点(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2)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

14、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罪恶累累。(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学习延伸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P61)知识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是否有道理,然后根据史实分析和阐述。从日本“强兵”思想来看,赔款解决了军事工业建设问题,导致了20世纪30、40年代侵华战争。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了日本的资本积累。而中国不能

15、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3)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变式2“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

16、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注意款项的名称“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南炮台”“拆除大沽北炮台”。这体现了辛丑条约中的“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历经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朝战败。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中国

17、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1900年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清朝战败。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概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军民斗争的主要事迹。(1)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抵抗,邓世昌等英勇奋战,为国捐躯。(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爱国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日本统治的50年里,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抗争。(3)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进行反帝爱国运动。(4)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阻击,被迫退

18、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基础巩固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推断能力。根据“东沟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应选C项。21894年清政府丧失黄海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A李鸿章推行“避战自保”的方针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灭C北洋舰队将领临阵脱逃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属因果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史实并对其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经回顾相关的知识可知:由于李鸿章推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在中日双方交战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消极抵抗,

19、使北洋舰队丧失了黄海制海权。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四个选项中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C项,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征内地税,这最有利于列强的经济侵略。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马关条约允许

20、投资设厂这正是列强当时的需要。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审题注意把握两个关键词“内容”“今天的江苏”。辛丑条约很容易排除,南京条约具有很大迷惑性,南京条约虽然签订于南京,但内容与南京无关,而天津条约中增开的十处通商口岸中有南京,马关条约增开苏州为商埠,故答案为B项。6在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下列条约全部含有赔款项的是()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虎门条约B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D虎门条约

21、、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答案C7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一系列反侵略战争失败的结局是从根本上取决于()A战争中指导方针的错误 B武器装备的落后C国民素质的低下 D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D能力提升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从诗中“卅年”“求富”“求强”“仿洋”等信息可知是指洋务运动,下面两句是指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性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

22、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答案D解析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内容是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享有免税权,这一特权的获取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它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此题主要测试对材料的理解能力。10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B C D答案C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看,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是

2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外国侵略者进入皇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11阅读下列材料: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请回答:(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2)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答案(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分而治之。(2)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4、旅顺口,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军港。1894年,日军攻陷旅顺,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口又成为日俄拼死争夺的主战场之一。自1905年1月沙俄军队投降开始,旅顺口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40年之久。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1955年,最后一批苏军撤离回国。摘自中新网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27年12月6日(公元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画。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

25、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触目惊心。摘自中新网2007年9月5日电请回答:(1)基于旅顺口特殊的历史,人们评说旅顺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试以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一中“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答案(1)1894年,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成为主战场之一;日俄战争后,旅顺口被日本侵占长达4

26、0年;日本投降后,苏军进驻旅顺口。(2)甲午中日战争。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关于战争由偶然因素促成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资料。(4)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第1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背景(1)物质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廷被迫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7、准备了物质基础。(2)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心:上海和日本。(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5)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8月,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领导: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机关刊物:民报。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

28、政治基础: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7)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过程:四川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结果: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因消息泄露,形势异常严峻。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辛亥革命比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及原因(1)新发展:组织形式:从

29、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原因:经济上: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阶级力量上: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民族危机上: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思想上: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题1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林则徐说:我销;

30、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答案B解析材料中四人斗争目标有的反封建,有的反侵略,因而D项错误;林则徐销烟不符合近代化含义,C项错误;材料内容都是对四个有关史实的高度概括,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都城:南京。(3)国旗:五色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春。(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

31、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3)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和局限性(1)革命性与民主性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在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

3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思想文化上,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2)局限性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倒退。【题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33、)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临时约法怎样才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教材中明确提到“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可以看出,要通过内阁总理对袁世凯(总统)的权力进行限制,故应选D。A、B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内容,它所要体现的主要是民主,而未直接体现对袁世凯的限制;C项总统制不适合中国当时的情况,故A、B、C三项错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1)执掌清政府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2)玩弄个人权

34、术: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3)帝国主义支持: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4)革命阵营的分化: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5)孙中山的退让: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2经过(1)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逼迫孙中山辞职: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5、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辛亥革命的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1)袁世凯担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掌握强大的军事力量。(2)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3)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4)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资产阶级革命派

36、普遍认为,如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就实现了。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平时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实力显然不如袁世凯。为确保革命的成果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反对而丧失,不得不在寄希望于袁世凯的同时将政权拱手相让。(5)袁世凯本人耍弄两面派手法,迷惑了革命党人,欺骗了人民群众。题3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内部原因有()同盟会四分五裂普遍要求妥协革命党没有军队,不得不妥协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ABCD答案D解析表述不正确;表述不符合史实,只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63“中国同盟

37、会成立大会”插图和历史纵横。【信息解读】插图反映了中国有了资产阶级政党,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政党基础。而黄花岗起义就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中最惨烈的一次。【史料应用】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A成立于1912年元旦B成立于南京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机关报是新华日报答案C解析A时间是1905年,B地点是东京,D机关报是民报,故C项正确。【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64“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孙中山”插图、“大总统誓词”插图和历史纵横。【信息解读】两幅插图反映了中华民国的成立,而历史纵横却反映了武昌起义虽然胜利了,但革命却潜伏着危机,因为立宪派和旧官

38、僚投机革命。 【史料应用】2.结合历史纵横,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答案革命阵营:全国革命形势发展,但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反动阵营:列强宣布“严守中立”,实质是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隐含的信息是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思考:19世纪6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P62)知识点拨分析原因要注意分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和革命派所代表的资产阶级阶层的不同、主张的不同,从而得出答案。答案要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主

39、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当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就发表言论反对民主革命思潮。变式1民主革命思潮兴起时,章炳麟撰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原因不包括()A康有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B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C康有为主张改革,反对革命D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答案A解析康有为为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暴力革命。所以答案为A。一、本课测评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P65)知识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逐条分析即可发现各条内容中对民主精神的体现。答案要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确立

40、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的权利受宪法的限制,国家政体采用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精神。变式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含义是()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D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答案A解析从材料“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国民归属于皇帝”“臣民”的说法,实质上就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二、学习延伸收集外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封建势力妄图复辟的资料,同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进行比较,认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历史作用。(P65)方法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搜集资

41、料,如英法封建势力的复辟,然后和辛亥革命后没有清王朝复辟的现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要点(1)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复辟是指政权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统治者手里,但这并不表明整个社会又回到封建制度之下,并非历史的倒退。为了避免发生动乱,资产阶级不得不同意斯图亚特王朝重新建立政权,但附加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妥协条件。因此王朝复辟只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变通形式,妥协是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上实现的。究其原因来说,主要是资产阶级不依靠人民群众、新贵族的保守性、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等,根本上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弱小。这种王朝复辟是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规律的,是资产阶

42、级革命过程中曲折性、反复性的表现。(2)而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袁世凯复辟是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次复辟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发动,在反复辟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他政治派别都站在反帝制一边。其他各派军阀出于各种目的也反对复辟,这就导致了复辟失败的必然结果。说明一切违背民主潮流、阻碍历史进步的活动必将遭到失败。变式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成果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 B C D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是以

43、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土地、思想文化等制度。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以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为标志,而封建制度最终结束则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因此不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2001年发行的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币采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中的一部分(如图),它生动再现了当时壮阔的历史画面。这次起义成功发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答案C解析武昌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应结合当时的形势来分析。武昌起义是在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仓促发动的,排除B;武

44、昌起义的主力是新军,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与,排除D;在当时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才使得起义成功发动,而A只是一个客观有利条件。2近年来,台湾当局想废除实行了多年的“民国纪年”,评估“民国改公元”的可行性,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民国纪年”开始于哪一年()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答案B解析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行民国纪年,1912年便是民国元年。3最能够体现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的是()A孙中山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B其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C大总统誓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临时约

45、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故答案为D项。袁世凯骑木马4右图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画中的袁世凯为什么要装模作样()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C蒙蔽革命党人D蒙蔽人民群众答案C解析袁世凯装模作样,主要是蒙蔽革命党人,骗取革命党人的信任,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答案C解析

46、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实质考查辛亥革命失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说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革命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6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的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最主要的原因是()A脱离实际和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B完全照搬资本主义列强的模式C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D救国方案未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答案C解析这里的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基本相同。从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分析,B项是A项的表现之一,D项则是C项的表现之一,所以答案只能从A、C两项中寻找。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只是外因,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最主要因素。7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47、共同奋斗”“(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能力提升8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如“革命运动”、“掠夺中国”、“与中

48、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等。9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答案B解析黄帝被看作是汉族的祖先,其用意显然是尊汉排满。10“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五色旗”。五色旗含五族共和之意,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由此可见,最早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11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

49、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根据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资政新篇书影图二孙中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简述图一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主张为什么在当时行不通?(2)图二所示人物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在当时的中国也不能够实现?答案(1)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等。行不通的主要原因: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不能实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民族资本

50、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成熟,具有妥协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过于强大。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

51、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2)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解析此题从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两种角度出发,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所要求回答问题的角度,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评价。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