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16259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描写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了牛肚子,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文章篇幅较长,因此提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地读,再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了解牛吃东西的特点,以及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体会文章情感。学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学生)2.预习生字、词语,制作生字词语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读写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2.了解牛吃食的特点,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旅行,组织交流。2.板书:旅游。3.把课题补充完整。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1.说说自己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2.区别“旅行”和“旅游”的意思。3.齐读课题。4.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_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序号。2.指导学生学习新

3、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捉迷藏(cn zn)答应(d d)几乎(j j)3.比一比,组词。怜( ) 管( )冷( ) 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

4、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2.全班交流思考题。4.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_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

5、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_5.牛吃食有什么特

6、点?_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_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归类复习本节课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

7、词。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6.读拼音,写词语。l xn ji n( ) ( ) lin li li( ) ( )n ci( )教学反思从课题入手,并结合生动直观的课件,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据题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使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2.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3.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学习重点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学前准备制作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8、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2.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3.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中,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1.学生读生字、词。2.回顾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7.认读下列词语。蟋蟀 答应 可怜 拼命疼痛 细嚼 慢咽 笑眯眯8.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以后,他的心情怎样?_二、深入研读,了解课文1.出示文段,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2.组织交流,学习“反刍”。3.组织交流,引读课文。4.抓住红头、青头说话的语气指导朗读。1.自由读课文第517自然段,思考: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旅行的?从文中划出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2.再次快读该语段,思考

9、: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3.结合课文和收集的资料,说说牛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4.分角色朗读课文。9.说说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_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2.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交流感悟。10.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从中你有什么感悟?_四、总结想象,拓展延伸1.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2.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学生交流红头从牛肚子出来后,对青头说的话。11.红头从牛肚子出来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以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从读中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体会青头对红头的鼓励,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所在地点的语句,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不足之处:对课堂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没有回归整体,没有让学生再次感知全文,使这节课在匆忙之中步入尾声。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