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4.50KB ,
资源ID:17157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15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_人教新课标.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_人教新课标.doc

1、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

2、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材分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燕子妈妈三次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使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只有进行

3、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课文有两幅插图,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

4、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主人公小燕子与它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如同生活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般。这让他们读起来备感亲切,很自然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进行比较;最后把小燕子当成学习的榜样,并从小燕子的故事中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游戏法,表演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读中感悟,进行说、演等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训练。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能总结出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

5、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燕子妈妈夸小燕子的原因,从而明白做事要认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冬瓜和茄子贴图、 头饰、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入题,激发兴趣。 播放动画歌曲小燕子 1、同学们你们喜欢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想不想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儿歌小燕子。 2、歌曲里面唱的是谁?(小燕子)老师也带来了燕字。(师:整个“燕”字记载了燕子的习性:每年春暖花开季节,燕子从城市民居家里的巢中起飞,一路向北,回归故乡,小燕子孵化出来大约需要二

6、十多天时间。)让我们大声喊出它的名字:燕子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燕子和燕子妈妈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一次要比一次有进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然后引导学生质疑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燕子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次”是本课的生字。读时要注意它是平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回答)让我们齐读课题,请大家重读“一次”,请大家再重读“有进步”,重读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过渡句: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课始,为学生创设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民主

7、、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学习“燕”字为学生进入角色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小燕子去了几次菜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可以让他们有目的的读,对课文建立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研读文本,随文识字。 1、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句。让我们看看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园,燕子妈妈说些什么吧?(出示句子) (1)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谁愿意来读?(指名读燕子妈妈的话) (2)随文识字,学生介绍识字方法

8、,指导朗读A: 瓜,两旁为瓜蔓,中间为瓜实。生领读“冬瓜”两遍。你还知道什么瓜?B:出示: 什么不一样,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生介绍,熟悉字加偏旁)“什么”是轻声音。再读这两个词。生领读 C:出示:看看 把两个一样的字放在一起,组成词语。一起读读这个词。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生说,师出示课件)燕子妈妈给大家增加了难度。(出示看一看)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师: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躲到句子里了。你还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问号怎么读吗?(师范读,指名读)想想妈妈平时是怎么说话的?(生:温柔亲切)谁能读出燕子妈妈温柔亲切?(指名读) 师:小燕子去了菜园,它有什么发现呢? 师

9、: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读出来?学生1: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板书老师:哎呀,我的小燕子们可真聪明呀!你们发现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地方,心里高兴吗?学生:当然高兴啦!老师:你能高兴地读给大家听吗?老师:(笑着点头)那你们就试着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一读吧!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句:小燕子有了发现,燕子妈妈会怎么说呢?(出示:第三段) (1)出示“说得对”(轻声)齐读词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得”?谁能像我这样说短语,说得对 ,跑得快。生:写得好,说的快 ,做得好(2)出示“再去看看”,什么是“再去看看”?(再一次,又一次)谁给它找个好朋友。(再见 再一次)还有一个字读音和它一样,(出示:在

10、)谁能找个好朋友?(现在 在家)齐读词语。词语读好了,老师相信这两个“再、在”你一定会用了,谁来填一填。 (出示) 在再这本书我想()看一遍。 我们正( )上课。 (3)小燕子有了发现,燕子妈妈说了什么?谁来当燕子妈妈读一读?(指名读)师:小燕子听了妈妈的话再去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读一读第三段学生2: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小燕子有了新发现心里怎么样?(更加高兴快乐)那谁能更高兴读一读,生读3、学习第四段 过渡句:小燕子有了新发现,燕子妈妈又会怎么鼓励他呢?我们一起来看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生字好多呀,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自己?(指名读) (2)出示“可是

11、仔细发现高兴”,学习“可 仔细现 ” 可(丁加口,河减去三点水)仔细(加一加识字法)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需要“仔细”呢?(学生造句) (3)师:“现”仔细观察这个字是由谁和谁组成的?生1:“王”和“见”师:王字旁和王字有什么不同生:王字最后一横变成“提”师:对,我们一起说“王字旁”。“王字旁”加看见的“见 ”就是现 (4)兴 (用笔画记忆法识记),让我们高兴地读一读这个词语吧。(开火车读)小燕子第三次来到菜园,又发现了什么?学生3:(抢着读)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师:这一次小燕子连这么细小的地方都发现了,她的心情又会怎样?(更加高兴,超级兴奋) 老师:孩子们,小燕

12、子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而第三次却发现了呢?(生答:仔细观察。师板书) 师: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学习小燕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师板书:躺 挂)、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培养读的能力。如: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发现,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体会小燕子的快乐。而燕子妈妈的三次不同的态度,则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练读等营造出气氛,从而让学生从小燕子的故事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道理。】 四、

13、佩戴头饰,分角色朗读 刚才燕子妈妈悄悄的告诉我: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他想听听你们的朗读是不是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行吗?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座之间分角色练读。 (3)指名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过渡句:孩子们,把你们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用到写字中去吧! 2、观察“皮”你认为怎样才能写漂亮?(学生交流,师小结) 3、学生说“皮”的笔顺。教师示范写“皮”字并作讲解。 4、学生练习(描红一个,然后写

14、两个),老师巡视指导:师提醒:一边写字,一边练小气功: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端端正正地写。 5、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写字作品进行点评,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设计意图:学了一节课,学生的大脑思维比较疲劳,让学生静下心来写一写,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六:巩固生字,文本升华 燕子妈妈看见大家表现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送给大家一首儿歌(出示儿歌)(学生自由练读,师生拍手齐读) 七、延伸拓展,实践运用。 老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不仅认识了生字朋友,而且学小燕子说话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回家后,请同学们也学学小燕子,去观察两种蔬菜的不同,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写,并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时,体现开放性、多样性,尊重了学生在理解上的个性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在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 板书设计: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冬瓜 茄子躺 挂大 小绿 紫有细毛 有小刺细心观察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