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51KB ,
资源ID:171555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155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课时规范练4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课时规范练4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1、课时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身卑微的士人“游宦于列国”并受到诸侯重用,魏晋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魏晋()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世家大族逐渐走向衰落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人才选拔注重品德修养2.(2020四川乐山三模)下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初唐时期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可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选拔参加科举考试唐朝中期需经过“户部籍阅”等诸多审查环节和流程,部分科目报考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唐朝后期“举人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虽有辞艺,长吏不得举送,违者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A.国

2、家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3.(2020山东德州二模)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该举措()A.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B.削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4.(2020山东济宁三模)“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宰

3、相处理政务的权力扩大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5.(2020河北邯郸三模)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6.(2021湖南益阳调研)太和九年(485年),北魏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官。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离职时移交下

4、任,不得转卖。这有利于()A.缓和阶级矛盾B.促进民族交融C.加剧土地兼并D.提高妇女地位7.(2020山东淄博二模)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8.(2020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韩愈认为,佛道教人超凡脱俗,使人心没有国家、没有君主、没有父亲。他主张拆毁寺观,僧道还俗,烧毁佛道典籍,勿使传习。这一认识()A.体现了统治阶级的

5、意志B.离散了三教之间的关系C.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现状D.导致佛道思想走向衰落9.(2020吉林长春三模)西晋成书的三国志曾记载曹冲利用浮力给大象称重的故事。民国学者陈寅恪以“象为南方之兽”及印度佛经记载了相似的故事为依据,认为该故事其实“为外国输入”。由此可以推知()A.三国时期北方不可能出现大象B.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未真实发生C.三国志的编写深受佛教影响D.魏晋时人已知晓利用浮力称重10.(2020黑龙江哈六中二模)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据此可知()A.中国古代

6、医学重道德轻技术B.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C.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D.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11.(2020四川德阳一模)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的伤感与悲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创作主体的转变B.社会形势的影响C.佛教影响的扩大D.儒学地位的动摇12.(2020广东二模)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C.中外文化交流

7、较频繁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13.(2020陕西宝鸡三模)笔锋得以充分施展,书者可以随意点抹、散襟畅意,因此汉末魏晋短短一二百年就形成了楷、行、草三种汉字主要书体。据此可知,形成这一时期书体发展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主要书写材料变化B.书者形成创作自觉C.公文书写日益频繁D.援道入儒玄学兴起14.(2020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这表明他尤其注重()A.描绘人物形象B.表达意境神韵C.渲染环境色彩D.勾画布局构图15.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

8、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大力宣扬“道”在文章中的作用,提出了“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然而这个被反复强调的“道”,已大不同于汉儒建立的儒学体系,在他的友人韩愈看来,“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而是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柳宗元却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的

9、原则,强调文章要有“辅时及物”的作用,即能够针对现实,经世致用。随着对佛学的深刻认识,柳宗元进一步援佛入儒、统合儒释,置韩愈的指责于不顾。魏晋产生的骈文,至唐代更加重视形式主义和辞采的华美,成了“明道”的障碍,要完成“明道”使命,必须选择适宜的形式。许多人崇古倾向严重,主张学用古体散文体,包括韩愈也持这种观点。而柳宗元主张改变“道”的载体,站在文学发展史的高度坚决反对“荣古陋今”的错误观点,用大量的事实为新体古文正名。摘编自夏卫平柳宗元的创新意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及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宗元与韩愈主张的异同。17.(2020辽宁

10、鞍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

11、国至隋唐的文化1.C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游宦于列国并受到诸侯重用,魏晋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说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魏晋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的流动,故选C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出现在秦朝,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说明有利于世家大族的壮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说明不是注重品德修养,排除D项。2.A根据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相关规定,可知唐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国家的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故选A项;唐代三教并行,其社会主流意识仍然是儒家思想,儒学没有到衰败的地步,排除B项;唐代仍然存在通过门第入仕的现象,排除C项;唐代政府对士人参加科

12、举考试资格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说明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数量会不断减少,其社会流动性会减弱,而不是加强,排除D项。3.C姓氏录的编写依据当朝官品的高低,不论门第,否定了传统的门阀制度,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故选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写进姓氏录的标准,士族晋升的渠道没有被阻断,排除A项;姓氏录依然体现等级观念,排除B项;姓氏录以官品为标准,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不涉及官吏选拔标准,排除D项。4.A“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随机应变,其处理政务的权力扩大,故选A项;“堂贴”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B项;三省分工

13、的模式在唐前期就已经形成,“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C项;此时国家的决策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5.B三省六部制强调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可知三省的协调性不断强化,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中书门下的设置可以有效牵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三省变迁,未涉及六部,故D项错误。6.A材料反映的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限制土地买卖,能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降低农民对政府的不满,缓和阶级矛盾,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制度,没有涉及民族关系,排除B项;

14、从材料“不准买卖”“不得转卖”,可知均田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均田制虽然授田给妇女,但其用意是保障农业生产,对妇女地位的提高作用不大,排除D项。7.C“两税三分”即中央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体现了量入为出原则,即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故选C项;安史之乱遗留的问题是藩镇割据,“两税三分”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项;两税法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该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权力,地方积极性下降,排除D项。8.C据材料“主张拆毁寺观,僧道还俗,烧毁佛道典籍,勿使传习”,可知唐代儒学受到佛道的挑战,故选C项;唐代佛道的发展是由

15、于统治者的重视,而且韩愈的主张无法体现统治者的意志,排除A项;唐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排除B项;韩愈的个人主张无法使佛道思想走向衰落,排除D项。9.D10.C根据材料“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可知,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倡导不论患者的贫富贵贱等个人身份、不计医者的个人得失等精神,反映了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故选C项;题干只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重视道德品质,没有反映医学的技术水平,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医学轻技术,排除A项;理学形成于宋代,理学精神不会影响唐朝医生的实践,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医生要对患者一视同仁,而不是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排除

16、D项。11.B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反映到文学艺术上主要以悲情的基调为主,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创作主体的转变,排除A项;佛教思想适应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并非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冲击,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12.A据材料“盛唐”“丰富的意象”并结合所学唐诗的知识可知,边塞诗多是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反映了当时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故选A项;盛唐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并未体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外来文化,不

17、符合题意,排除D项。13.A东汉改进了造纸术,洁白平滑而又柔软的纸张上可以随意点抹构洒,推动书法书体的发展,故选A项;魏晋以前是书法发展的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材料所述现象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公文书写,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书法艺术,并未提及儒学的发展,排除D项。14.B题干提及绘画要具有气韵,即意境神韵,故选B项;题干提及的是画人物要超越形似,而要求神韵,排除A项;题干提及画人物不只是注重色彩,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布局构图,排除D项。15.C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的经历体现了当时唐朝开放自信的胸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参考资格,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日本的

18、考试制度,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吸收,D项排除。16.参考答案(1)背景:安史之乱后,社会危机加重;三教呈现合一趋势;骈文的流行;唐朝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目的:复兴儒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同:将明道放在首位;提倡古文。异:对道的理解不同,柳宗元强调解决现实问题;韩愈强调正统的孔孟思想。对宗教态度不同,柳宗元主张借助佛教和道教;韩愈主张摆脱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文体不同,柳宗元强调运用新体古文;韩愈主张用古体散文体。17.参考答案(1)由重门第到重才学。(2)观点: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论述: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加以完善,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与政治,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朝吸取分封制的历史教训,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