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填空题 (共共10小题,共100分)1. 6.3里面有_ 个0.7;25的1.2倍是_ ;_ 的1.5倍是1.82. 小马虎在计算小数除法时,把除数7.8错看成8.7,结果得到2.6,正确的结果是_3. 王军在做除法时,把被除数1.08写成1.8,这样,商比原来多了0.08原来的除数是_ 4. 小明在计算一道小数除法时,将除数1.8中的小数点看丢了,结果得0.32,那么正确的计算结果应该是_ 5. 三个连续一位小数的和是21.3,这三个小数分别是_ 、_ 、_ 6. 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被除数,得56.8这个算式的被除数
2、是_ 7. 3.750.4=_ 4=_ ,商的最高位是_ 8.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两个数的和是8.4,这两个数是_ 和_ 9.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5,两个相除的数的差是8.4,这两个数的和是_ 10. 计算20.45时,先算20个一除以5,够商4个_ ,商4写在_ 位上;再算4个十分之一除以5,不够商一个十分之一,商_ 写在十分位上,添_ ,最后算40个_ 除以5,商_ 个百分之一,商8写在_ 位上二、单选题(共共8小题,共80分)11. ab=c(a,b都大于0),当b1时,( )A.ca B.ca C.c=a12. 94.60.18的商是525时,余数是( )A.1 B.0.1 C.0.0
3、113. 在3.8X中,如果X大于0而小于1时,商比3.8( )A.大 B.小 C.相等14. 0.25除以0.15,当除到商1.6时,余数是(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
4、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A.10 B.1 C.0.1 D.0.0115
5、. 当X=0.3时,2.4X( )0.8A. B. C.= D.16. 2.760.23的商的最高位是( )A.个位 B.个位 C.个位 D.十分位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
6、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
7、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7. 在计算除法时,如果要求得数精确到0.1,商应除到( )A.十分位 B.百分位 C.千分位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8. 下面各式中商最大的是( )A.8.20.1 B.8.20.01 C.8.20.001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