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2020泸州一模,24)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王都“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中原早期王朝自身的强大(经济、政治、文化等)才是不修建城墙的原因,故选D项;A项错在“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是秦帝国建立以后才出现的,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调研,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不能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分封制确实有利于疆土的开拓,但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3(2019海门一模,1)在西周分封的
3、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答案】A【解析】“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表明周王继承殷商的法律,尊重殷商的传统,以怀柔政策,图求殷商旧族的合作与归顺,故A项正确;“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有利于稳定政局,有利于西周势力的拓展,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稳定政局,没有涉及诸侯独立,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分封制有利于镇抚各族,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4(2019郴州一模,1)“我从
4、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华裔关注的话题之一。这是因为()A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B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C追远思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D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答案】C【解析】姓氏制度追远思亲,产生家族认同,体现出血缘宗亲关系的影响,故选C项;姓氏制度并非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排除A项;分封制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出宗法制的影响,排除D项。5(2019南宁二模,24)下图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
5、谏议大夫之职。此典故主要表明()A儒家士子品行高洁 B宗法体系趋向瓦解C官僚政治制度形成 D大一统局面已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可知毛遂因功而非依据血缘被授予官职,说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官制遭到冲击,故选B项;根据材料“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可知毛遂因功而非依据品行被授予官职,排除A项;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制度形成,排除C项;秦朝时大一统局面出现,排除D项。6(2020德州高三测试,1)春秋中期以后,很多诸侯国的权力逐渐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国君形同傀儡
6、。一些卿大夫的家臣也趁机干预国家事务,权势甚至超出主人。这反映出()A传统统治秩序趋于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破坏C君主专制制度曲折发展D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答案】A【解析】在西周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卿大夫要向诸侯尽义务,听从诸侯的命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尚未正式确立,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旧制度遭破坏,但并不能表明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排除D项。7(2019雅安高三测试,2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7、)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夏、商、周三族认为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说明具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选C项;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排除D项。8(2020合肥高三测试,24)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
8、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材料“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说明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故选B项;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于秦朝不是“商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说明是影响而不是决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统治阶级与民众的关系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排除D项。9(2020南充高三测试,24)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C同姓与异姓诸
9、侯权利相同D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利用宗族的关系来维护其统治,故选B项;材料反映天子、诸侯重视宗族关系,没有体现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排除A项;根据“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可知,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不相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排除D项。10(2020绵阳模拟,24)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一解释意在说明()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
10、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答案】A【解析】周人认为天命无常,只选有德,顺应民意,民意即天命,其目的在于说明武王伐纣是顺天应民和新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商人尚鬼并不等同于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排除B项;“从未”说法绝对,排除C项;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排除D项。11(2019绵阳一模,24)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B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C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D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答案】B【解析】“大诸侯国
11、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属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12(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三次质量测评,2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A使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B使“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C导致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D有利于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据材料“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各级受封的领主
12、在自己的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可知受封的领主在其领地有很大权力和独立性,最后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权力过大而不是有效管理地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认同感,排除B项;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但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13(2019马鞍山三模,24)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答案】A【解析】西周诸侯对内保持团结,对下控制,对上承担各种义务,
13、这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故选A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分封制下是诸侯、卿大夫等对地方直接管理,排除B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西周诸侯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不能说明一定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排除D项。14(2019盐城模拟,1)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缗侯,“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当时()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材料中“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体现了分封制,“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
14、缗侯”反映了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故选B项;材料中是“晋世家”内部的争夺,而不是诸侯间争霸,排除A项;材料中是“晋世家”内部的争夺,而不是诸侯兼并战争,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晋国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未涉及与其他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15(2019内江一模,24)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这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
15、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家天下”制度已经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内容不符,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16(2019南宁一模,27)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答案】B【解析】西周和魏晋
16、时期反映出宗法制具备政治功能,明清时期宗法制推动商帮的发展说明其还具备经济等社会功能,故选B项;材料说明宗法制在不同时代发挥着不同的功用,未从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排除A项;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传承是宗法制继续发挥作用的关键,排除C项;材料中明清时期强调宗法制的经济功能,排除D项。17(2019南充一模,24)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曲沃是晋国分封的卿大夫,“曲沃三代封君
17、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排除A项;不能根据“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得出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不能说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排除D项。18(2019乐山模拟,24)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A推动了文化认同 B实现了思想统一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孕育了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经国家,定社稷,序民
18、人,利后嗣”,将周的文化向全国推广,促进全国范围内文化的认同,故选A项;“雅乐”的推广并不能实现全国思想的统一,排除B项;夏商周不存在中央集权问题,排除C项;宗法制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存在,排除D项。19(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联考,1)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题干未提及甲骨文的地位,且“唯一”
19、两字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可知、复等地巡查、巡视”且发现地点是宁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西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监察体系还不完善,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且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D项错误。20.(2019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答案】C【
20、解析】材料主旨是周朝文化对周边影响,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决贵族内部矛盾,故A项错误;战争往往带有破坏性,故B项错误;汉水流域襄阳境内的文化遗址具有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说明此时周朝文化对周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推动西周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礼乐制主要是维系统治阶级的等级秩序,而非将周朝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故D项错误。21.(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一模)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A.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B.周
21、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C.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D.周朝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主要位于黄河流域附近,福建地区并没有成为重要诸侯国,排除A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岀,西周时期福建被记载,说明西周时期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故答案为B项。分封制下,诸侯国对周王室除去朝贡之外,其他财政有自主权,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厚,排除D项。22.(2019北京燕博园测试)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20世纪70年代,在丰中心区域考古发现有窖藏青铜器及制陶、铸铜和造骨器的作坊。
22、这说明()A.周成王建立了西周王朝B.丰曾经是西周王朝京畿C.周公开创了西周分封制D.西周时手工业经济发达【答案】B【解析】材料中“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和20世纪70年代,在丰中心区域考古发现说明丰曾经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中心,故B项正确。西周王朝的开创者是周武王,故A项错误;材料“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并不能说明周公开创了西周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丰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D项结论不能从材料得出。23.(2019福建厦门质检)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材料体现了西周()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
23、天命神意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天命观念变化,并未否定天命神意,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是贵族政治,没有建立君主集权,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的统治者以史为鉴,认识到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一劳永逸,而是因人而变。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因而“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这体现了西周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天命观念的变化,与宗法制度无关。24.(2019百师联盟摸底)下表
24、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史记殷本纪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第一则材料说明分封亲族比较多,第二则材料说明分封制扩展了疆域,第三则材料是说分封先代帝王之后,第四则材料反
25、映的是武庚叛乱被平定后,成王分封微子启,综合判断四则材料可得出周王朝分封制相当发达,故选D。题中四则材料,只有荀子儒效能说明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其他材料无法说明,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论述的是武王和周公辅政时期的事情,但并不能说明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排除B项;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属于历史结论,不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25.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B.宗法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
26、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礼法制度的作用。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要注意最佳选项。“周王室安全”与“朝礼”“聘礼”相关,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项;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周礼中的各项内容均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相关,故B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中提到的周礼的作用,排除C、D。26.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答案】B【解析】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是在西周,故A错误;据材料可知启的地位
27、低下,辛的地位比启高,辛继承了帝位,故B正确;启比辛年长,不得嗣,故C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应该是在西周,故D错误。27.国语鲁语上记载,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时,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认为自己是黄帝后裔。商族本属东夷的一支,不是黄帝后裔,但商族也将自己的来源与黄帝相联系。这说明()A.地域间的文化交融促成华夏民族认同B.宗法制使人们对血缘政治形成依赖 C.借助宗教神学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D.祭祀文化自黄帝时期成为重要政治活动【答案】A【解析】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都把黄帝作为祭祀对象,体现民族认同已形成,故选A;B宗法制是西周时才确立的
28、,属于概念误用;C先秦尚未出现专制统治,专制统治出现于秦朝;D材料并未体现。28.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答案】B【解析】据材料“西周封建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可知,当时的分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形成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B正确;A错误;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秦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版图,D
29、说法错误。2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答案】B【解析】据“奠系世,辨昭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可知宗法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宗法观念始于西周并
30、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也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是宗法制及宗法观念,D错误。30.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俸禄制在春秋末年开始出现,但并未取代军功爵制,故A错误;春秋末年周王室仍掌握王畿和一定的权力,故B错误;封建家臣不再有封地说明分封制趋于瓦解,故C正确;中央集权制于战国开始确立,故D错误。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31、问题。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欲使人口繁盛、家世绵长,必须“使子弟佳”,从而徼福避祸。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形诸文字,便形成了一笔丰厚的“家训”遗产。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
32、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及家训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答案】 (1)特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注意方式方法。原因:家族的兴旺,子弟佳,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影响,统治者的提倡等。(2)
33、二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二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等信息可从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形式多样、
34、注意方式方法等方面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依据材料一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欲使人口繁盛、家世绵长,必须使子弟佳,从而徼福避祸”等信息可从家族的兴旺、子弟佳、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影响、统治者的提倡等方面说明家训出现的原因。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等信息从两者对西周的基本政治制
35、度分封制的效果认识不同的角度分析两者的认识。32阅读材料,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刘芃、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题目: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解析】注意所拟题目要紧紧围绕材料,例如“西周的制度创新促使西周崛起”“西周的宗法制强化了王权”“西周的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等等。阐述要紧紧围绕所拟题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