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南、西、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2、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会辨认地图上的4个方向,能用东、南、西、北描述地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
3、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感受方向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方向的相对性,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方向,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导入】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师:我最喜欢旅游!和老师一样喜欢旅游的孩子,挥挥你们的小手!愿意分享的同学,给大家谈谈
4、旅途见闻吧。(学生自由描述)师:我的4个好朋友,在十一长假去了不同的景点旅游,还发给我一些照片。来,看看他们去哪儿了。(播放课件,学生欣赏上海、内蒙古、海南、西藏的风景)2、引发需求,揭题。师:你知道这些景点在哪个方向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突出前述四个景点,学生交流)他们说的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四个方向:东南西北(板书课题)。【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己试一试:师:书上第33页例1是一幅街道地图(课件出示),请你试着用写或画的方式在图上标出东、南、西、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师:说说你是怎么标的东、南、西、北?(学生交流时,鼓励其余学生提问质疑,并根据学生学习情
5、况适时介绍、板书“方向标”)师:的确如此,地图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板书)2、形象记一记:师: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辨别这四个方向?我们来活动活动。(教学生简单的儿歌动作,边做动作边记,既巩固记忆又活跃气氛。儿歌:面向地图,辨认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咕噜咕噜北,咕噜咕噜南,咕噜咕噜西,咕噜咕噜东。)3、合作认一认:师:继续看这幅地图,站在岗亭(课件突出岗亭)向四周观察,也就是以岗亭为“观察点”(板书),请大家仔细观察,再和同桌说说,岗亭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建筑?(指名交流)师:还可以怎样说?(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语言的规范,体会方向的相对性。如:A的东面是B;
6、B在A的东面;B的西面是A;A在B的西面)4、小组议一议:师:为什么岗亭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小组讨论、汇报)小结:看来,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只有找到方向标,确定观察点,我们才能正确辨认方向。5、及时认一认:选择最喜欢的观察点,说说它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练习】练习巩固,反馈学情 1、独立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八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活动深化:第35页练习八第2题。师:我国自古以来最出名的五座山被称为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请你帮忙找到它们的具体位置。(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在磁性地图上摆放,全班交流展示)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测试】总结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点评)【作业】课堂延展 1、与开课呼应,观察地图,说说海南、西藏、内蒙古和上海分别在我国的哪个方向。2、在地图上找到家乡重庆,小组交流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集中交流“湖南”位置,师介绍四面八方,知识延展激发求知欲为后面的课时铺垫。)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