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读点诗词养点气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
2、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
3、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
4、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有潜移默化的熏陶。B.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 因为有了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D. 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2. 根据原
5、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既有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B. 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骨气、地气、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C. 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D. 文章第2段至第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整篇文章呈现出由总到分的结构。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为官要崇尚清廉的操守。B. 作者认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C.
6、 诗人们只要有了生活的营养和人生的积淀,就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精彩的诗句。D. 清正廉洁是古代取士的标准,也是做官的要求,对我们当下社会来说,也是必须强化的一种品德。【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因为,所以”错误,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文中说“正如”,这是以丘葵所言
7、来印证前面所说的内容,二者之间并非因果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主要是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天祥的正气歌”“李白”“谭嗣同”“陈毅”“丘葵”等人的诗句,这是举例论证,而诗句的罗列则是引用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
8、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致。B项,“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错误,该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第四段的表述是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文中说的是“没有多大生命力”,选项变成“没有生命力”,故错误。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
9、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0、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 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
11、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材料二: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
12、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
13、、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材料三: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
14、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
15、。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述说,正确的一项是A. 机器人被西方国家成功地应用于新闻生产,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且均取得了重大成就。B. 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阅读能力。C. 虽然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但写作者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展开竞争。D. 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的讯息,机器人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有效的传达。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机器人因为具有强
16、大的精准性、时效性,且其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凸显出来,同时,也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C. “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D.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6. 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A 6. (1)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
17、闻的选材能力。(2)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3)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A项,曲解文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错。原文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B项,“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阅读能力”错。材料二,“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
18、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原材料说的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阅读能力”。C项,“但写作者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展开竞争”错。原文是“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是凭借“创造性”,不是“独特性”。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也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错。材料一,“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材
19、料中说的是“俨然成为”,而该选项说成了“已成为”。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概括为第一点: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根据“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
20、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概括第二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根据“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概括第三点: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答题技巧:(1)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
21、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通心木张港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有家门户,号“曲直堂”。曲直堂是造弓的,将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摽劲儿,大门
22、外不时好声的叫嚷。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包老汉拱手:“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出了啥事?”塔佐领指自己鼻子尖说:“你还能认得出我?我还有脸么?我还有鼻子眼睛么?我的脸丢没了,一张脸掉地上,砸得脚面生疼。我,我我没脸了呀!”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这叫哪门子神箭?这叫带兵的佐领?哈哈大笑,一传俩,俩传仨,佐领塔格拉确实没脸了。塔佐领当众人调转舞弄手上的弓:“我说老包头儿,你自己老眼睛看看,这是你的手造的弓。大家看明白了,毛病在他的弓,不是我塔格拉射得不准。”老包头接弓一看,心咯噔一下子:这把弓,用的不是通心木,是偏心木
23、。偏心木做的弓,阴天下雨,走了形,箭就不准了。错在自己。街坊邻居哈哈大笑,指点老包头。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牌匾说:“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看热闹的嚷嚷:对对对。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儿子孟和哭丧着,手够着牌匾,塔佐领发声了:“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塔佐领走了,人就散了,事也就了了。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大门口撮着。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份,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牌匾上老包
24、家。老包头走了,说是去找通心木。通心木是啥?那是七枝八杈的南山柞里笔直到顶、一茎通天、没疤没节的材料。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大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旱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煣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孟和说什么也不留牌匾,他说:爹走时留下话了,要牌子,他会自己去取。塔佐领没招,只得扛回牌匾,心里老不是味,老不得劲儿了。一年,两年,老包家不见有人出入,也问不出老人家去处。塔格拉总想解释解释,也不得机会。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觍着脸去拍门,出来的不是包家人,是生人:这家换主儿了,房子转手了
25、。塔佐领带兵回来,上弓鞍市逛悠,我的妈呀,市上摆着亮斧大锯,是老包头的。又上市场,老包家的刨子锉刀也上了地摊。这老包头他是咋了?射手么,塔佐领天天练射,其实,那张让他丢过脸面的包家弓,是按塔佐领臂长、力气造的,确实是好弓,只要不正着瞄准,偏上一偏,照样射出好箭。塔格拉早已经射出人人称赞的好箭。这一天,塔佐领在院子练射,有人拍打门环,声声急急。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这不是,这不是那老包头么?老包头身后一张大弓,两手捧给塔佐领。塔佐领接弓一看,这可是头一回上眼的、天下无双的、花鬼脸通心木良弓。老爷子道:“这弓要是中用,牌匾,还我。”城边一座茅草小
26、屋,门上挂着“曲直堂”牌匾。但是,曲直堂不再制弓了,因为老包头没了干活的床子,没了干活的家什,也没了干活的力气。(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12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小说开头介绍了曲直堂名称的由来,为下文展开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情节做了铺垫。B. 塔佐领闹事第二天,“曲直堂”牌匾出现在他家门口。情节峰回路转,增添了文章波澜。C. 塔格拉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要摘了这块招牌,挽回面子。D. 小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语言,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8. 请结合小说,分析老包头的形象特征。9. 作者
27、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从侧面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艰辛的过程,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案】7. C 8. 勇于担当;老包头发现塔格拉手上的弓是偏心木做的,而不是通心木做的,马上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让儿子摘下祖传的牌匾,表明了他是一个正直且勇于担当的人,体现了他身为曲直堂传人的责任担当。有自尊心;虽然塔格拉最终没有逼他摘下祖传的牌匾,但他仍坚持摘下来,并且一声不吭地放到塔格拉的大门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信念坚定;为了寻找通心木,制一把真正代表曲直堂的弓,证明曲直堂的名声,老包头宁可变卖家产,历尽艰辛,拿回牌匾,突出了他信念坚定的品格。 9. 推动情节发展;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艰
28、辛过程都是通过塔格拉的所见所闻来展现,他的见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衬托老包头勇于担当、信念坚定的人物形象。增添小说的真实感;塔格拉是故事的见证者,他的所见所闻与感受都使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更具真实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错在“塔格拉跑到曲直堂要摘了这块招牌”。佐领塔格拉是因为在大校场射箭丢了脸,所以才跑到曲直堂大门口叫嚷,由文中“塔佐领发声了: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
29、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老熟人,哪能太过分,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起牌匾上老包家”,由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他只是想找回丢掉的脸面,并非想要真正摘“曲直堂”牌匾。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此题从“勇于担当”“自尊
30、心强”“信念坚定”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本题中,由“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 概括为:老包头发现塔格拉手上的弓是偏心木做的,而不是通心木做的,马上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让儿子摘下祖传的牌匾,表明了他是一个正直且勇于担当的人,体现了他身为曲直堂传人的责任担当。由“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大门口撮着”概括为:虽然塔格拉最终没有逼他摘下祖传的牌匾,但他仍坚持摘下来,并且一声不吭地放到塔格拉的大门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老包头有自尊心。由“
31、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大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早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燥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这不是,这不是那老包头么”等内容概括为:为了寻找通心木,制一把真正代表曲直堂的弓,证明曲直堂的名声,老包头宁可变卖家产,历尽艰辛,拿回牌匾,突出了他信念坚定的品格。【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
32、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首先要关注其自身作用,即他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其次,要关注他在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还有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本题中,通过次要人物塔格拉的所见所闻来展现,如“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牌匾说: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觍着脸去拍门”等内容的设置可知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艰辛过程,这样,塔格拉就起到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从人物形象的
33、塑造上看,这一形象的设置是为了衬托主人公老包头勇于担当、信念坚定的形象。从故事的真实性的角度考虑,塔格拉见证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增强了故事真实性。【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
34、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
35、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
36、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节选
37、自史记高祖本纪)注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新安: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B.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C.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D.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属陕西一带。B. 诸侯,是古代中央
38、政权所属地方郡县的最高首领的统称。C. 弑,本意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D. 本纪,是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12.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B.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自己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假装自己伤了脚趾。C. 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D. 项羽有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善于
39、纳谏,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2)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惫不堪。(2)你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但是你擅自诸侯的军队入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40、,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首先疏通语意:当初我和你项羽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的意思是:当初(我)和你同受怀王之命。句中主语是“(我)与项羽”,谓语“受命”,宾语是“怀王”,所以应在“怀王”后停顿,排除B、C项。“项羽负约”的意思是: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主语是“项羽”,谓语是“负”,宾语是“约”,所以应在“约”后停顿,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41、,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项
42、羽抽出自己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错。原文是“伏弩射中汉王”,所以,不是项羽射的,而是暗中埋伏的弓箭手射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丁壮”,少壮的人、年轻人;“苦”,苦于、为而苦;“疲”,因疲惫不堪。第(2)句关键点:“还报”,回报(怀王);“而”,转折连词,却;“劫”,劫持;“罪三”,判断句,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点睛】对于文
43、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
44、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参考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惫不堪,汉王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汉王单独一决雌雄,汉王却一项一项地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
45、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项羽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任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项羽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回报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你硬是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你采用欺诈手段在新安活埋了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你项羽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迁移赶走原来的诸侯王田市、赵歇、韩广等,使得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你项羽把义帝赶出彭成,自己却在
46、那里建都,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已有,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你项羽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杀了义帝,这是你的第九条罪状。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杀害已经投降之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只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杀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项羽十分恼怒,埋伏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因受箭伤而病倒了,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汉王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汉王病愈后,西
47、行入关,来到栎阳,慰问当地父老,摆设酒席,杀了原塞王司马欣,把他的头悬挂在木杆上示众。汉王在栎阳停留了四天,又回到军中,部队驻扎在广武。这时候,关中的军队出关参战的也增多了。这时候,彭越带兵驻在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田横前往梁地依附他。项羽多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进兵攻打楚军,项羽害怕了,就跟汉王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罢兵回营去了。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成,杀了八
48、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因为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公。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汉王用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4.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49、一项是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15.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答案】14. B 15. 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解析】【1
50、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歌一声”是为了突出卖饼儿起的早,同时生动地表现出卖饼儿娴熟的叫卖声,但并无童趣在内,童趣与此诗主题不符。故B项不正确。A项,诗前的小序中“因为作诗”一句,表明这首诗是有因而起,小序交代了人物背景,使诗歌更真实。故A项正确。C项,本诗颈联中写到,北风像利箭一样射在衣衫和饼
51、上,可是卖饼儿担心的不是自己衣着单薄,而是饼会冷掉。选项表述与此相符,故C项正确。D项,本诗尾联写到,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男儿应当有所追求,不能游手好闲。结合小序可知,这是诗人对儿子的教导和警示,也是本诗的主旨。故D项正确。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考题考生要重视标题、注解,不要一扫而过,而要细加分析,揣摩命题者的思路,这样才能做到答题时有的放矢。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要结合原诗解读分析,切记对原诗进行反复推敲,教育内容:诗中直接写教育内容的诗句是“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因此可从这两句中概括答案。前一句中,诗
52、人告诉儿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无论做什么,都要志向坚定,像卖饼儿一样不畏艰辛,干好自己的事业。后一句中,诗人进一步告诫儿子:男儿应当有追求,而不是无所事事,为自己的抱负付出,辛勤劳苦不得闲也值。教育方法:首先,诗人专门写了这样一首诗来教导孩子,以文学的方式给单调的说教内容赋予艺术性,前面对环境和卖饼儿早起卖饼的生动描写十分感人,使得说教充满真情实感,更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另外,诗人在说理时并不是单纯地直接发议论,而是通过对卖饼儿的生动描述,塑造了一个可感的榜样,因此更加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
53、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答案】 (1). 开荒南野际 (2). 守拙归园田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惩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54、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荒”“际”“拙”“体解”“犹”“余”“惩”“寄蜉蝣”“渺”“沧”“粟”,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55、完成下面小题。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5台民用无人机,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 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但今天的中国,已 。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 世界第一。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不再是 。革
56、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勠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发展,影响了世界,同时极大地去改变中国。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无时无刻 今是昨非 稳居 非分之想B. 时时刻刻 今是昨非 高居 非分之想C. 时时刻刻 今非昔比 稳居 痴心妄想D. 无时无刻 今非昔比 高居 痴心妄想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让不少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B. 不少网友都在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价值”C. “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
57、奇迹”,这是不少网友的感叹D. 让不少网友感叹,“奇迹的中国,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价值”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发展时代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B.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C.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革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D.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答案】17. C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词语
58、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第一空,根据原文“都”的结构,应用“时时刻刻”,“无时无刻”常与“不”组成双重否定结构。第二空,“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是昨非”,指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意指认识过去的错误。此处与错误无关,应用“今非昔比”。第三空,“稳居”,更侧重数据的稳定。“高居”,指某个时期。根据语境“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更适用“稳居”。第四空,“痴心妄想”,形容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非分之想”指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根据语境“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
59、公路总里程”,此处应用“痴心妄想”。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B、C两项陈述对象发生了变化,上文主语是“微视频”,为保持主语一致,可以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街接的内容是“中国在创造奇迹”还是“奇迹的中国在创造”,根据上文内容“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新变化”,可知应该是“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故排除D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
60、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语序不当,“时代”应放在第一个“发展”前。C项,“极大地改革了中国”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D项,“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不合逻辑,应先是“改变了中国”,然后才是“影响了世界”。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
61、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_,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_。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_,遂称“姓氏
62、”。【答案】 (1). 同姓不一定同源 (2). 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的痕迹 (3). 姓与氏合一【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第一个空根据对后文文意的理解是填写姓和氏的区别。第二个空前文说的是母系氏族,所以此处应该填父系氏族。最后一个空根据前后文意说说姓和氏的合并。21.春节期间,在铜仁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铜仁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有五处
63、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使之准确、鲜明,符合语体。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托我为犬子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答案】(1)“笑纳”改为“收到”;(2)“爱戴”改为“爱护”;(3)“犬子”改为“弟弟”;(4)“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5)“惠赠”改为“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
64、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中,(1)“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中“笑纳”使用不当,“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来指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只能用于对方,此处说自己,错误,可以改为“收到”。(2)“您对我的贯的关心和爱戴”中“爱戴”使用不当。“爱戴”,是敬爱并衷心拥护的意思,一般表达对上级或长辈的敬爱之心,此处是说叔叔对侄子,使用不当,可以改为“
65、爱护”。(3)“犬子”错误,“犬子”是谦辞,用于自称,不能称呼别人的孩子为犬子,二叔的儿子就是说话人的弟弟,可以改为“弟弟”。(4)“我会鼎力相助”中“鼎力相助”使用错误,指别人对自己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用于自己,不当,可以改为“尽力而为”或“尽力帮助”。(5)“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中“惠赠”使用不当。“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句中说自己,错误,可以改为“送”。【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
66、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我们曾遇见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从材料中自选
67、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答案】例文:假如我和司马迁生活一天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穿越千年历史,这一天我和心中的英雄司马迁生活在一起,我是个卑微的小吏。我再次走到司马迁近旁悄声心痛地说:“太史公,我可以帮您逃离天牢,从此隐姓埋名,便可躲过此劫,日出之前,您要做好选择,否则就没机会了。”昏暗的灯光下,司马迁猛然站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死,用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
68、证明自己的清白。我要活,忍辱偷生,完成未竟事业,使文采表于后世。岂可隐姓埋名,湮没于世?”司马迁拖动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我一定要想办法营救我心中的英雄司马迁。太史公,还有一条路,以您的才华和文笔,给皇帝写一封认错信,一定能让他改变主意,怎么样?时间不多了,您赶快写,小人拼了命,一定在天亮前,把信送到皇帝手中。太史公一动不动,然而借助昏暗的灯光,我能感受到无法遏制的愤怒在他心中升腾。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
69、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然而他不能容忍,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遭人污蔑。为此他奋起抗争,替李陵辩护,为此他不惜触怒龙颜。我凝神屏气,等待我的太史公做出决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四周寒气在凝结。终于,太史公打破沉寂,坚定地说:“谢谢你,但是,著成信史是我的使命。”也许,他想到过屈原的投江,想到过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到过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怎能接受世间的奇耻大辱。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东方发白了,牢外传来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愿
70、受极刑而无愠色。”面对司马迁的坦然,我禁不住泪水滑落。千年之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我知道那“是史家之绝唱”,从远古传来。【解析】【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审题要点:此作文是供材料的半命题作文。提示语加题目的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
71、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审题过程:为写好作文,要做到下面“三审”。一审材料。本次所给的材料中列举了中国古今很多名人,他们是毛泽东、袁隆平、钟扬这些向当代的伟人、名人,也有古代名人: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通过阅读,了解这些人物感人的事迹,传奇的人生,杰出的贡献从而会激起我们情感的浪花,我们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这些都是本次作文写作的重点。二审题目。题目“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是一个补题作文,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
72、就越大。所以,在补全题目时,首先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想的人物。这样,就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假如”“我”“生活一天”,需要注意人物的特征、事迹等。“假如”表明可以运用合理想象,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情节的虚构,“我”限定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空格处要填充,体现自我选择。“一天”限定时间范围,写作时最好要有体现时间变化的描写。“生活一天”这一要求,比较适合写记叙文,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来构思这一天的相处。叙述你和他在一起的故事,要给你自己一个合理的身份,故事要有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是关键。描写人物,既要有其
73、形,言谈音容笑貌事迹,更要传其神,写出其内在的精神特质。参考立意:赞颂人物对中国文学、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新时代,需要这样一种奉献、踏实、认真的精神;赞扬爱国精神;把自己的梦想和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热爱祖国,努力实现中国梦。行文结构:以“假如我和司马迁生活一天”为题,开篇想象为李陵辩解的太史公在牢房里,把“我”设想为一个卑微的小吏,文章主体写“我”劝说司马迁向皇帝认错,可是司马迁拒绝了,他心甘情愿接受宫刑,说出了自己选择屈辱活着是为了完成太史公书的写作。文章通过这样的虚写,文章最后赞颂司马迁身陷囹圄却一心著史的高尚人格。参考素材: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
74、史学家、散文家。武帝想让李陵为出击匈奴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司马迁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
75、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发愤撰写史书,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史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袁隆平院士热爱祖
76、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
77、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 了关键性词语 ,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