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十四 社会史观下关注的微观话题 主题解读 审视历史需要不同的视角,从社会史观看,其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但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如人口迁移、社会群体、择业与工资收入、消费观念、家庭(生育)观念、幸福观念、梦想追求等小主题,其中也包含着具有生态史观所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有关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方面的微观话题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命题多运用新颖的材料,创设新情境,从不同角度,迁移所学知识,综合考查其观念或现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深化拓展 近代中国不同阶
2、层的梦想追求 1.科学救国: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各种救国探索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即用科学的方法、知识、精神来改造中国,以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他们强调科学为救国的根本武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科学救国思潮难以实现。2.实业救国: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实业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抗外来侵略。实业救国思潮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
3、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教育救国: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是张之洞。维新变法时期,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维新派大声疾呼:要救国,必须改革教育!后来张謇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与实业的关系以及在救国诸因素中何者为重的问题。【考题试解】(2016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 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 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
4、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5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
5、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解析 第(1)问,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回答可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和材料二信息可知,中国海外移民三个明显阶段特点;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中呈现的特点,依据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对应分析;第三小问,首先抓住时间“中国近代史”,再结合华侨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主革命的贡献分析。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