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734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11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导学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隧道、山岚、竹坞、名副其实、束手无策”等重点词语,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领悟“自然与人”的和谐美。第一课时:教材助读一、 走近作者黄蒙田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1919年出生,广东台山人,著作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清明小简等。二、 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朗读的基本要求:要正确、清楚,用普通

2、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读出层次;(提示: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2. 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3. 竹林人家的生活和环境氛围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通过诵读课文,江南的竹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习自测请结合课本完成自测。1.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屏风( ) 沏茶( ) 隧道( ) 竹箬( )山岚( )竹坞( ) 山麓( ) 匾箪( )密密匝匝( ) 山 jiàn 名 fù 其实2.请解释下列词语。束手无策:名副其实:密密匝匝: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

3、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第二课时探究案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一直是虚心、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江南竹乡,远远望去,一层又一层,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这辽阔的“绿色”的海洋,再加上“海洋”深处飘来的缕缕炊烟,是一副多么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散文家黄蒙田先生走进那深深的竹林,探访一下竹乡之人吧。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 作者用了过半的篇幅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的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否切合题意?为什么?2. 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至少说出两点。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不做任何形式的回答,以便增强

4、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针对性。(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同学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精句赏析1.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提示:这句话用写竹海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提示:作者为什么会有“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的感觉?3.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

5、柔和、宁静的青绿。提示:为什么作者每当“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探究点二 文本理解1. 通过诵读,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哪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提示:可从竹林、竹乡、竹民三个方面全面考虑)2. 李白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特点也不同,请同学们回到文本,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观景点来描绘不同的竹林景象的。3.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本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探究点三 综合探究1. 作者是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写竹的韵致的?文章题目是“竹林深处人

6、家”,落脚点应该是“人家”,作者却用了过半的篇幅写竹林,描写竹林人家的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否切合文题?为什么? 文本拓展按语: 读了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我们见识了江南竹乡的宽广秀丽和竹民生活的和谐静美,但是只见竹之密,竹之多,竹之绵延无际,却缺乏对竹的内涵的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见微能知著,小中见功夫。面对青青一竹,我们还应该有哪些思考呢?让我们在付梅丽的竹思中继续探索吧。竹思 付梅丽拾起竹韵的品思,夹在记忆的扉页,等待来年的春风,吹起酣梦的残浓。是春天招来了四月的踏足,还是四月留住了春天的脚步?春天四月芳菲尽显,四月春天浓情依然。然而在那些比较偏僻清幽的地方,有这样一种植物也静

7、静地在春天里滋长,也默默地为春天送去缕缕祝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诗韵竹魂,仅限于斯。她,腹中空空,把她纵向剖析,里面只有横隔的竹节,其他一无所有,有人却说,这是“虚怀若谷“。她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腹中无物就不断向外界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用不满足。品竹,就要品她的虚心自持。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松柏的身躯伟岸;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杨柳的盈絮飞扬。有人却说,这是高风亮节。她性高韵胜,明净深邃,不炫耀,不卖弄。然而她的青翠欲滴,她的四季常青,在人们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致。她那毫不张扬的独特之美,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使她成为他们笔下感情

8、的寄托之物。赏竹,就赏她的隽秀脱俗。她,时时作节,每成长一步,都留下印记,是要让自己不断回首过去吗?有人却说,这是“竹子作节步步高“。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困难不能使她害怕,挫败不能使她畏缩,竹节就是最好的印证。赏竹,就赞她的不断进取。她,扎根地下,不断向下伸展,是只会向下看而望不到头上的蔚蔚蓝天吗?有人却说,这是“扎稳根基“。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因此干事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发扬竹的坚韧精神。念竹,就念她的踏实稳重。她,立于寒冬,孤芳自赏,不知与时俱进,让自己过得舒适安逸。有人却说,这是“笑傲严寒“。在冰封大地的冬天,抗严寒,斗傲雪,品性坚韧。与松、做伴,为冬天添一份生机

9、与活力,因而与松、梅被人们亲切地并称做”岁寒三友“。思竹,就思她的坚韧不屈。从小就对竹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种超乎寻常的爱。青青翠竹,亭亭玉立,修长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挺拔的姿态,又好似威武的将士。竹,也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情怀的寄托。晋代有“竹林七贤”在竹林里清谈,唐代“竹林六逸”隐居于徂徕山的竹海中,纵酒酣歌,谈诗论文。竹经通幽处,人在画中游,郑板桥赞曰“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真恰如其分。唐代白居易更是以竹喻人生 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以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10、竹被喻为全德君子,“居有竹”成为文人雅士追求的住所的最高境界,被认为是精神上的一大享受。竹如此可爱,怎能不让人怜、爱、喻、品、赏呢?故竹从不缺少懂她的“知心人”。四月的竹,让春天在褪去华丽鲜艳的外衣后,还有那么一丝朴素、执着与不俗的内在涵养。繁华背后,竹,演绎着另一种极致!就像我们人,不仅要注重与讲究外在美,更要塑造自己的内在美,因为那种美更让人留恋与品味。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说:“一叶一宇宙,一竹一人生”。人生,思竹,思人生。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B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C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D.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2.“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句中的“铺”字能否换成“长”字?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课堂小结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