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黄河颂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九曲连环() 滋长() 高山之巅()fng()火 气p() png pi() 狂ln()wn()转 png zhng() b()育2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_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流出了_,流出了_。A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
2、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4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5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D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跪拜乡土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
3、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不到一年,这位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
4、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的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
5、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
6、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6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_7结合语境,分析下列画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_8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_9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_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
7、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果不得见。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质于邯郸() (2)王信之乎()(3)去魏也远于市() (4)愿王察之()11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三人成虎”,它比喻_。12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_13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_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光未然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诗人,待人亲切、谦逊,没有一点架子。家中的摆设是典型的文人氛围,洁而不整,书报杂志很多,有些凌乱,但干净温馨,优雅的奶油色皮质
8、沙发显示着主人的品位。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一个旧钱庄职员家庭。童年的他,以优秀的天资成为父亲所在钱庄东家儿子的读书伴郎,开蒙读私塾的成绩好于东家的儿子。光未然完成了四年的国民初小,毕业时还考取了头名。1926年7月,北伐军胜利进军,光未然从武汉、襄阳等地来到老河口进行革命活动的青年人那里,不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满腔热情地开始阅读革命书籍和“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作品。1927年春,光未然加入共青团。1929年,鄂北党团组织合并,光未然转为正式党员,这一年,他还不到16岁。凭借在老河口美化书店做店员的机会,光未然不仅博览进步书籍、学习外语,还积极遵照中共鄂北特委和
9、光化县委的指示,利用书店优势传递信息,担任起联络员的任务。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一位年轻的职业革命者。光未然在文学创作上不断积累。他在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组织拓荒剧团,创作极有影响的独幕剧等。1936年,他创作了独幕剧阿银姑娘,其中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的序曲歌词五月的鲜花流传甚广。也是在这一年,光未然、冼星海相识相知。他们在合作黄河大合唱之前的1936年到1938年期间,已经成功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拓荒者戏剧抗战新时代的歌手赞美新中国和保卫大武汉等歌曲。1939年1月,光未然在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前往晋西抗日的行军途中,不慎从马上跌落摔断左臂,中央特批全队与诗人一起赴延安整训。在延安,经柯棣华
10、医生手术后修养的短暂期间,他回想起多次经过黄河所看到的壮丽景象,在病床上口述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听到光未然的朗诵后,一把抓住歌词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紧接着,冼星海顽强奋战了6天6夜。终于,黄河大合唱在当年4月由“抗敌演剧第三队”在延安首演,冼星海指挥,光未然亲自朗诵。毛泽东、周恩来均到现场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从此,黄河大合唱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黄河大合唱到底鼓舞了多少青年的抗日救亡热情?答案是:不计其数!很多人说:“正是听到了黄河大合唱的咆哮和怒吼,才奔赴延安,奔赴解放区,奔赴抗战前线。”作为1929年入党的中共党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大
11、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位多次特邀列席党代会的代表,供人敬仰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完全可以有他的位置,而光未然生前除了签署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用的文件之外,还明确表达过:骨灰不去八宝山。参考答案5黄河颂1q z din 烽 魄 澎湃 澜 宛 屏障 哺 2.“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成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D4(1)比喻 (2)夸张、拟人(3)反复 5.D 6.既是跪拜大地,又是跪拜一份沉甸甸的乡情、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纯净温馨的眷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忆。7.“沉甸甸”一词表现了人们听老人说看乡亲和感恩土地时,心中的感动与心情的沉重。8运用排比,表达
12、了老人对故乡的依赖和眷恋,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恋乡之情。 9.内容上:开头的诗句引出乡愁,文末的诗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抒发了老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语言上:更富文采,增加文化底蕴。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10.(1)做人质 (2)相信 (3)距离(4)明察 11.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12.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13.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参考译文】庞恭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恭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的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大王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