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家支招:高考冲刺阶段数学如何复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661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支招:高考冲刺阶段数学如何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家支招:高考冲刺阶段数学如何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家支招:高考冲刺阶段数学如何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家支招:高考冲刺阶段数学如何复习教研专家和资深高三教师一一支招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海南版)现已出炉,圈定了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和考试范围。在高三全面总复习阶段,备考要注意什么?选修系列任选一题作答今年高考数学(文、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实行超量命题,限量做题,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一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选,则按题号最前的一题给分。试

2、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真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考数学要抓住知识的交汇海南华侨中学高中数学特级教师李红庆认为,“创新”和“沿袭”是2019年新课标省份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风格可以看出,命题原则有新定位,能力立意有新理念。近几年高考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强化数学双基,考查数学能力。所以,在复习应考中,要坚决做到“一个加强”、“一个凸现”和“两个抓住”。“一个加强

3、”即加强运算求解能力的训练。在复习中,要在加强训练基本运算能力的同时,特别要强化训练并提高如何灵活选择较为简单的运算途径去解决复杂的运算问题的能力。“一个凸现”即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放到复习的重要位置,这不仅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要求,同时这些知识点还是能力综合的载体。“两个抓住”即抓住知识的交汇,抓住问题的反思。客观题具有一定坡度从最近几年海南高考试题看,客观题难度降低了,只有1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稍难,其他试题都是基础题。但客观题不是送分题,而是逐渐具有一定的坡度,以提高试题的整体区分度,增强试题的选拔功能。2019年高考仍然会有一至两道稍微难一点的试题出现,起到小题把关的作用。还有

4、一个特点是,近几年一改一题(压轴题)把关的思路,变为多题(压轴题或次压轴题)把关。一般来说,解答题的前两题难度稍低,后三个题分别考查不同的内容,入口宽,但会设置层层关卡,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考生进行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的考查,用以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在某个单一的知识点挖掘,而是注重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有机结合,在知识、思想方法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

5、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6、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每年都有考生抱怨高考数学题太难,李老师认为,高考有选拔与导向两大功能,尤其是选拔功能,为了选拔有潜能的优秀学生,出现一定的高等数学为背景的试题是再正常不过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