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64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节《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参考学案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中国大陆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就像是一张大网。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如此压力之下,台独分子有点坚持不住了。于是出现了漫画中“登辉撤退,水扁独撑台独大旗”的一幕。香港、澳门已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你何时会来,把我的思念带回来。【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目标分解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 讲清“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基本含义、法律依据。2. 香港、澳门的回归从根本上讲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3. 认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进展,阐明台湾问题的几个重要点: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

2、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两岸三通”正式实现。【自主探究】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提出与完善过程(1)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2)酝酿: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_”。(3)形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4)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使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5)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全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_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_制度。【特别提醒】“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在港澳问题上首先实

3、践。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条件(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日渐完善。(3)港澳同胞的愿望。2过程(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_年7月1日,收回香港的主权。(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_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主权。3意义(1)洗刷了民族耻辱,翻开香港、澳门历史新的一页,祖国统一大业迈出坚实的一步。(2)是“一国两制”构想的运用结果。(3)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特别提醒】香港、澳门问题是外国殖民侵略的产物,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

4、的产物,两者性质不同。“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更宽松,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不在台湾驻军。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_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280年代以来,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民间交流活动增加。3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4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八项主张,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5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_,使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法律依据。【特别提醒】2008年11月3日到7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访台,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三通

5、已经实现。【核心突破】1 图解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例1】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C统一是台湾全体民众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解析:原乡人的血流返原乡,体现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体现了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答案:A2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1)特定涵义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各方面有重大

6、区别。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2)提出原因:“一国两制”构想是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3)重大意义:它坚持和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为处理国家、地区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它是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和政策。【例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

7、根本利益。”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正确的是( )A叶剑英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C“两制”是指两种经济制度D“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解析:“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故A错误;“两制”是指社会制度,不仅仅是经济制度,故C错误;“一国两制”就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D错误。答案:B3台湾统一问题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

8、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2)不利条件“台独”势力的活动还相当猖獗。某些大国经常以种种借口横加干涉。【例3】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少数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少数外国势力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A B C D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回答“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因。不放弃武力是因为台独势力和外国势

9、力的干涉。答案:A【教材题解】【课中思考】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提示:可参见“疑难问题例解”相关内容。 2你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台湾统一意味着我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挫败外来势力阻挠中国统一的阴谋;台湾统一还将改变我国与日、美等国的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台湾问题悬而未决,不仅不利于祖国大陆的发展,对台湾的前途也是没有好处的。由于“台独”势力在台湾日益发展,外国势力也插手台湾问题,这将加大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刻不容缓。【阅读与思考】 阅读这两首诗

10、,体会诗人的感情,思考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提示:从诗句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感情,重要的是“体会”这种感情。这种感情主要是对故土的怀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历史原因”包括内战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隔;一些国外势力阻挠中国统一,极力维持分隔的局面;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阻挠两岸的交流和统一。【自我测评】概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历史影响。提示:关于理论,可参见“疑难问题例解”相关内容。其实践和历史影响主要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也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基础金题】1右图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而设计的宣传画,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

11、设计意图是( ) 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做出的巨大贡献 B对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C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22009年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中国美术馆与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开学术交流与合作。1999年,中国能够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葡萄牙逐渐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主张得到双方的赞同3.“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12、”。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5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在这一天同时实现。下列对海峡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

13、和努力台湾当局被迫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台湾海协会和大陆海基会所做的努力A B C D【能力提升】6.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中英较量” B“屈辱中国” C“跨洋交接” D“冰释雪融”7. 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实质不是民族问题而是国家统一的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遗留问题尾大不掉 B国内民主革命与民主改造的历史遗留问题C国际反华势力推波助澜 D中央集权制度软弱无力8“中华台北”是现今台湾地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其他国际运动赛事的名称。这一名称的使用从本质上表明( )A. 台湾方面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国际社会承认

14、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C. 台湾以独立身份加入了国际奥委会 D. 台湾方面已接受了“一国两制”构想9.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10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渠道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利益A B C D【迁移应用】 1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15、: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 材料二 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节选)(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材料三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厦门环岛路上的宣传牌材料四 1991年海协会成立 1995年汪辜会谈 胡锦涛会见连战 胡锦涛会见连战请回答:(1)根据材

16、料一的三幅宣传画,简要指出在20世纪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3)根据材料三,请简要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4)材料四中四幅图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九条方针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二、1997 1999 三、徐向前 反分裂国家法 【基础金题】1A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主张,为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2B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澳门的回归符合三方的利益,能够回归是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3A 从材料中“1949年台湾同祖

17、国分离”“近三十年”可以判断,该材料发表的时间应为1979年。4B 港澳问题是列强侵略中国历史遗留的问题,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后,溃逃台湾,属于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5D 台湾的是海基会,大陆的是海协会,不正确。【能力提升】6A 左图是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右图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场景。7B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西藏问题是1959年民主改革的遗留问题。1959年中央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达赖出走。8A “中华台北”这一名称体现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原则。9B “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大计,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10C 从材料中并不能体现出台湾民众

18、对“一国两制”的态度,故排除。【迁移运用】11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探究建国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通过本题,使学生认识中央政府随着形势的变化在调整对台政策,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图片信息研究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1)问,由关键词“解放”可以体现当时中央对台政策是“武力”;(2)问,关键词“和平统一”表明中央对台政策明显变化;(3)问,对台政策有法可依;(4)问,是新时期两岸交流频繁的表现。 参考答案:(1)武力解放台湾。(2)祖国统一;和平谈判;第三次国共合作;高度自治;两种制度。(3)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一国两制”方式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并且开始了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