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的四季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2、排列句序。(5分)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
2、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3、画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用直线)和喻体(用曲线)。(9分)(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9分)花苞( ) 棱镜( ) 娇媚( )
3、 粗犷( ) 睫毛( ) 淅沥( )干涩( ) 草垛( ) 咄咄逼人( ) 高邈( ) 镶( ) 地毯( ) 铃铛( ) 宽敞( ) 静m( ) 屋yn( ) q冷 ( ) l( )临 ln s( )课外阅读(33分)四季分明 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
4、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夏季说来就来,五月进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秋风
5、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缘谤冬天的如此美丽。 。 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斌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5、给下列词语造句。(6分)(1)淡妆素裹:(2)转瞬即逝:(3)欲说还休: 6、第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
6、。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12分)(1)春天:(2)夏天:(3)秋天: (4)冬天:7、第段到第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例如:用“-来比喻“春的短暂”;用“”来比喻“夏的火热”;用“”来比喻“秋的成熟”。(9分)8、品读第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怜当,为什么?(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28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9、这首诗选自 朝著名山水诗人 的王右丞集笺注。(4分)10、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6分)11
7、、找出诗歌前四句中的意象,并指出这些意象集中表现了“山居”环境怎样的特点。(6分)12、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语序是什么?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8分)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
8、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CE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2、3、(1)本体:叶子喻体:波浪(2)本体:雨水喻体:丝帘(3)本体:雨声喻体:乐章4、略 5、略6、(1)春天短暂 (2)夏天火热 (3)秋天千姿百态 (4)冬天美丽7、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 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 人到中年历经甘苦8、不恰当。 因为:作者写南京的冬天很美丽,就不宜用老年人作比;老年人是人生将要到终点了,而自然界的冬天并不是终点,它是周而复始的。9、唐 王维 10、“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11、意象:明月、松树、山石、流水静 12、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表达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13、D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