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17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0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解题策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课件(50张PPT).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解题策略全攻略 第1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高考命题究竟考什么过程方法能力 1.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 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主线及时代特征。一般说来包含以下几部分:(1)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2)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3)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中外

2、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举例:(2015课标全国,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 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

3、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 C 2.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方法考查 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高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1)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 举例:(2014课标全国,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

4、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国代表要求各国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依据;材料未体现批评列强的信息,C项错误;原有世界格局早已被打破,D项错误。答案 A(2)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 举例:(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

5、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解析 题干时间是“1961年”,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项“成效显著”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B项错误;由“有的地方出现家庭作业”可以分析出这种家庭式作业的生产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D项正确。答案 D(3)历史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包括文史常识和史观、史学思想

6、、研究方法、历史分期、史料鉴别等)举例:(2015海南单科,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解析 解读题干情境可知,谣谶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说明其从根本上讲是唯心的,但谣谶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D项。谣谶并不科学,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故A、B项错误;谣谶与历

7、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故C项错误。答案 D(4)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注意:政治上敏感的问题不会命题考查)举例:(2013课标全国,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抗战时期,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但该做法并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说明当时国民党中央不愿改变农

8、村的生产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仅能说明国民党中央对湖北“减租”的态度,并不能说明A、B两项,故排除A、B两项。C项表述太绝对,故可排除。答案 D3.学科素养四项能力的考查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三个层次:理解试题提供的历史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历史审题);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历史信息和知识作答)。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完成审题的第一步,也是准确作答的基础。举例:(201

9、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B.C.D.解析 本题以秦灭六国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统一,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知识调动与运用能力。图中代号所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楚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燕国。据所学,秦统一战争中先后灭掉的是韩、赵、魏、楚、燕、齐。首先可以断定最早灭掉的韩国“”和最后灭掉的齐国“”分别在备选项首尾的才正确,故选A。答案 A(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解答试题、测试学生学科能力的关键。它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个层次。在考试过程中,

10、“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甄选出合适的知识,并将其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重新组织,是迁移知识、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核心能力。举例:(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解析“克己复礼”“民贵君轻”是儒家思想,“选贤举能”是墨家思想,“礼”是儒家思想,“法”是法家思想,“礼法兼用”最能体现思想领域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答案 B(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即客观叙述历

11、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又分为“描述事物”和“阐释事物”两个方面。其过程首先是描述历史事物,准确解释其特征;其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历史问题的实质;最后运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科语言完整地描述和阐述历史问题。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审题、解题能力的关键。举例:(2014课标全国,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

12、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欧元在欧盟内部的流通,有利于欧盟内部国与国之间统一市场的发展,故选A项。B、C、D三项是对欧元的错误解读,排除。答案 A(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历史学科考查中的最高能力层次。主要包括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等三个方面的层次。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前面三个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在非选择题中大量呈现,是以

13、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的前提,以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为平台的综合论证和探究能力的运用。举例:(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A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B项

14、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故C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D项错误。答案 C 二、高考命题到底怎么考角度题型思想 1.主要考查角度:主要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考查对学科主干知识、历史概念、史学素养的理解、归纳、评价及认识,突出考查考生学习过程的探究能力,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点。主要有四个角度:(1)熟悉中考熟悉:试题主要是依托教材,运用材料,创设情境而命制的题目。其知识背景熟悉,设问导向熟悉,解题途径熟悉,答案也来自

15、所学知识和结论,目的是考查学生基础掌握程度。举例:(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可以判断出“革命的火焰”是国民革命。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A项错误;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既没有消灭帝国主义也没有消灭封建主义,因此国民革命

16、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独立、民主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革命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因此C项错误。国民革命打倒了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故答案为D项。答案 D(2)熟悉中考陌生:试题的题干背景一定是熟悉的,但设问导向不一定熟悉,解题途径也不一定熟悉,其答案或许是修正、补充所学知识,也可能是颠覆了所学知识。其目的是打破思维定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举例:(2015重庆文综,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

17、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 题干中“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表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主旨:罗马法官在判案时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时,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依多数、依伯比尼安的观点为准,说明法律并未赋于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A项错误;只是在法律上遇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之时,才依五大法学家著

18、述为准,并非说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B项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答案 D(3)陌生中考熟悉:试题知识背景陌生或者说是全新的材料和情境,设问导向是熟悉的或不一定陌生,解题途径熟悉或不一定陌生,答案一定是来自所学知识的。这与上类试题正好相反,但是都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2015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9、失利 解析 学校名称的变化要从历史时间角度去寻找原因,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在1934年,D项错误。答案 C(4)陌生中考陌生:题干知识背景陌生,设问导向陌生,解题途径陌生,答案来自对材料的推理,目的是考查学生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考查能力难度等级较大。举例:(2015课标全国,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

20、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间崇拜的现象得到朝廷的认可,而且后世影响不断的扩大,本质上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故选C项;中国古代王朝没有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故A项错误;古代社会女性地位根本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统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 C 2.命题主要题型:从试题设置来看,主要分为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两种,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探究学习的能

21、力;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又根据题干载体、求答方向及解答方式的限定等分为若干类型。3.命题体现的主流价值观:从命题思想体现的主流价值观看主要是考查历史课程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命题蕴含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五千年文明和世

22、界史上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独立与富强的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举例:(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

23、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答案 D(2)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孜孜追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

24、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企盼美好生活得以实现。步入近代,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现代中国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的调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

25、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在历史主干知识中主要体现在建立起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如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中国科举制等;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如中外民主政治体制等;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如中外民主思想等。举例:(2014安徽文综,19)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 由材料可知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受到了民众一定程度的制约,故D项正确;A、C两项明显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权力的制约

26、和平衡,不是强调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故选D项。答案 D(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的西方人文精神;中外关注人生的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等思想主张。举例:(2014海南单科,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

27、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解析 据题干“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信息,说明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选C项;路德宗教改革是打击教皇的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可能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基督教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 C(4)尊重文明的多元性,追求和谐 世界上民族是多种的,文明是多元的。每一种文明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理由和根据,都有其价值和作用。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在人类几千年的历

28、史上,不同文明之间尽管有过摩擦、碰撞和冲突,但交流、借鉴和融合始终是发展的主流。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东西文明的差异及特点、不同国家的外交策略等。举例:(2014天津文综,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制度只适用于美国,到其它国家则无法使用,反映出美国的共和制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故答案为B项。答案 B(5)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精神 团结,

29、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建设一个美好集体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在中外历史主体中表现为清代商帮、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国共关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关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等。举例:(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

30、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作战”“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巨大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开始于1937年,排除D项。答案 B(6)科学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

31、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体现在历史主干中要注意关注中外重大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注意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举例:(2014天津文综,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解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自然科学,社会达尔文主义属于社会科学。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倚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因此该理论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项。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