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课后达标检测8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15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课后达标检测8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课后达标检测8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课后达标检测8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课后达标检测8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课后达标检测8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达标检测8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的信息,可知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联系所学可知这是明太祖所为,故选D。2(2015绵阳高三诊断)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

2、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B。材料中,明太祖认为元朝丞相专权乱政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故他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所以B项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所设立,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才选拔和与地方的关系,故C、D也可排除。3(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

3、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内阁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皇帝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内阁对皇权有一定限制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本身错误,D项本身错误。4(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

4、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解析:选B。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是为了史官能客观记录,因此,从开了观看的先例到停止编纂,最能说明的是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不再受制约”说法错误;文献资料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D项并不符合题干主旨。5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选C。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

5、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C项。6(2015江苏无锡高三期末)明史载:“世宗朝,璁、萼、言、嵩(璁、言、嵩曾为内阁首辅)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该材料反映出()A内阁职能的强化一定程度上侵夺了六部职权B六部是内阁的附属机构,受内阁控制C内阁职能的强化有效遏制了太监专权的势头D内阁职权的扩大超越了皇权限制范围解析:选A。材料中“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说明内阁首辅侵夺了六部职权,故选A项。内阁不是法

6、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所以B项错误;内阁职能强化为太监专权提供了可能,C项错误;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所以D项错误。7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明朝大臣起大早去上朝的苦恼,说明官员压力之大,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所以B项正确。8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

7、史相同B是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职责纠劾百官”“辑督各道”的信息,可知明朝都察院既有监察百官又有监察地方的职责,汉刺史只监察地方官员,故A项错误,B项正确。“耳目风纪之司”的意思是说是皇帝耳目,负责监察,不是风闻奏事,C项错误。都察院设于中央,D项错误。9(2015江苏徐州高三质检)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8、)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A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解析:选A。材料中礼节的变化表明了嘉靖年间,宦官地位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所以选A项。10(2015双流模拟)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9、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章京”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论述了官员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皇帝有绝对的决定权,大臣只是笔录旨意,上传下达,体现了皇权的强化,由此可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职责的阐述,故选D项。11(2015浙江新阵地教育研究联盟联考)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 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

10、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发展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清雍正时期密奏权的扩大,这说明皇权的加强,也是君主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12(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解析:选C。根据表格中两宋50%以上的进士出自平民,明清43%的进士出自贫寒家

11、庭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动,即普通平民进入统治阶层,所以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绵阳高三诊断)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

12、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16分)(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10分)解析:本题

13、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共主”“独制”的信息联系所学,可以答出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差别。第(2)题考查比较能力,阅读材料二、三可知,明清虽然政令发布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皇权专制。答案:(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相同点: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不同点:明朝政令公开发布;清朝的重要政令秘密发布。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4(2015河南濮阳模拟)阅读材料,完

14、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0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

15、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0分)(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0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监察制度。(

16、1)第一小问,由“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可以得出,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官职;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2)第一小问,由“承袭宋元旧制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得出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由“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得出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由“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可以看出有立法的保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监察制度的极大发展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评价一般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积极方面: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消极方面: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形成吏治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