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过关卷(5)“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2、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6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3、“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4、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cm2()cm22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3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底是28 m,高是15 m,这块菜地的面积是()m2。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 cm2,底是10 cm,高是()cm。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 d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dm2。6一个梯形的面积是75 cm2,上底是5 cm,高是10 cm,它的下底是()cm。7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已知三角形的高是32 cm,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8在两条平行线
5、间有三个不同的图形(如图),把它们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图()图()图()。二、我会判断。(每题3分,共12分)1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在一个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总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两倍。()4从一个长5 dm,宽4 dm的长方形纸上可以裁下10个两直角边都是2 dm的直角三角形。()三、我会选。(3题4分,其余每题3分,共10分)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5倍,它的面积()。A扩大到原来的5倍 B扩大到原来的25倍C不变 D扩大到原来的15倍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
6、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A梯形的上底B梯形的下底C梯形的高D梯形的上、下底之和3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相比,周长(),面积()。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四、我会画。(1题8分,2题16分,共24分)1画出下面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2在下面的方格图上分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都和图中的长方形面积相等。五、我会应用。(每题7分,共28分)1如下图,求直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2有一块直角三角形麦田,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0 m,160 m,200 m,一共产小麦6720 kg,这块麦田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3一堆钢管,最底层是15根,上一层比下一层少一根,最上层是5根,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4你能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答案一、116282完全相同底高3420412512610716 cm8二、1234三、1A2D3CB四、12略五、11.5221.5(dm2)1.522.51.2(dm)212016029600(m2)672096000.7(kg)答:这块麦田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0.7 kg。3155111(层)(515)112110(根)答:这堆钢管共有110根。4104.886(cm)(106)232(cm)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