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试六新中国时期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四川南充一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解析:1954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1956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
2、项;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不会因为宪法的修改而改变,排除B项;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迈进,排除D项。答案:C2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青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二为”方针的提出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50年代末60年代初”可知,此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
3、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二为”方针是指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B32020江苏无锡一模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解析:“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体现50年代对台政策灵活务实,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
4、政策,排除A项;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是70年代末,排除B项;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是80年代初,排除C项。答案:D4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左”的错误严重摧残了文艺的发展B艺术家深入理解了“双百”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主义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解析: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强调文艺应该对社会
5、主义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大加弘扬,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5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解析:社论是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而发的,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符合主旨,故C项正确;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6、D项错误。答案:C6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依据材料“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可知是“文革”后恢复高考,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答案:D7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
7、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解析:土地由私有到集体所有为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农业的合作化不是农民的土地私有,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跟工业的对比,排除C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还包括工业化,排除D项。答案:B82020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一幅年画乘风破浪各显神通,这一作品()A受西方现代
8、主义画派的影响B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C真实再现了工业化建设场景D反映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解析:不难看出,图中的人物都是劳动者、建设者,人们斗志昂扬,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故选B项。现代主义画派具有反传统特点,夸张、变形、抽象是其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排除A项;该年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真实再现”说法有误,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国民经济调整,与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92020甘青宁高三联考社队企业又称社办企业,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早期分工的积极成果,20世纪80年代前期,社队企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出现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城市
9、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解析: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早期分工的积极成果,20世纪80年代前期,社队企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内的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D项。答案:A102020广东汕头二模图: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我国()A国企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C综合国力迅速增强D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解析:从图中可知2000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
10、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故选B项。材料是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图,看不出国企改革成效问题,排除A项;单纯进出口总额的上升不能得出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结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排除C项;单纯进出口总额的上升不能得出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的结论,工业品除了出口外还有内销,排除D项。答案:B111957年,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的主张。这一主张()A具有超前意识 B符合建设需要C违背“双百”方针 D得到贯彻执行解析:马寅初的思想符合中国当时实际情况,不属于超前意识,故A项错误;
11、新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增长过快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该思想的提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故B项正确;1956年,中央提出“双百”方针,马寅初的思想受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影响,故C项错误;1958年“左”倾错误否定该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12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C增强民族认同感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热情以及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
12、不断发展,而不是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故B项错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故C项正确;这种现象不但不会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还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
13、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保世界的持久和平。”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 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
14、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1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外交政策”,通过材料一“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可以得出:建国之初,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格局
15、;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第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第四,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致性。第(2)问,第一小问“重大变化”,通过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可知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使中美两国的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导致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欧洲国家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答案:(1)外交政策:“一边倒”。原因: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
16、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致性。(14分)(2)重大变化: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影响:使中美两国的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导致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欧洲国家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1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工农业总产值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7年比1952年增长(%)67.8210.083.0296.096.0166.024.819.026.0年均增长(%)10.92
17、5.412.959.219.233.24.53.74.7表2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钢生铁原煤发电量中国18.031.725.214.421.6英国4.15.75.9下降9.1美国2.83.95.07.87.8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需要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确定论题角度。例如从表格中钢、煤、电的增长速度得出“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成就巨大。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3分)阐述:由于我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维护国防安全,尽快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一五”计划期间,不仅国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这些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9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