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89.50KB ,
资源ID:169522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52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高考化学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高考化学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doc

1、高考化学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高考化学复习还应狠抓基础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无论从试题形式、题意、难度各方面,都已被广大中学师生认同,试题的指示要求没有超出中学化学课本。选择题和填空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考核占决对优势。信息题所给信息也是与中学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生只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也是不难掌握的。实验题是对学生实验的理性认识考核,即考查学生在实验情境中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情况下回答有关问题,如1996年高考28题,安全瓶及尾气氢气的点燃。实验题并没有考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是由于受考试形式所限,只能如此。化学计算题没有脱离对概念的考查,如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热

2、、转化率等每年都有题;综合计算题注重对化学过程的分析,通过分析化学过程给出计算结果,计算过程简单,运算量小。高考试题的形式更灵活。因此我认为化学复习还应狠抓基础,让学生真正将课本弄懂吃透,做到熟能生巧,不可好高骛远。化学学科的特点是描述性知识多,推理性知识少,因此高考化学试题和数学、物理试题相比在考核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更为不易。化学试题大多是知道就能很快答出,所谓的推理题也只是将几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形式综合给出,没有过多过深的思维技巧。例如(2004年江苏)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3、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H2O ,E: N2 , F: Ag ,Y: H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3)1molB通过反应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是 Ag3N 。 该推断题到底是考学生的知识还是考学生的能力,考了哪种能力呢?分析和讲评不应侧重试题的考查功能,而应给学生指出该类题的答题技巧:将分析出来的物质用铅笔在相应的字母旁写上,由题给关系将已推出的和尚未知的统筹考虑。化学试题对知识考查多,综合试题也只是将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它要求学生解题条理清晰。思维的条理性可通过做一定量的综合试题来练

4、习,但绝不可能通过做练习来掌握知识,因为学习课本知识远比做练习来的快,掌握的准,不可本末倒置。狠抓基础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第一阶段,即按照课本一章一节过。通过这次复习一定要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讲得出,不是要求学生在讲台上讲,在心里自己给自己讲,这也是学生思维条理性训练的一种方法。这次复习还要把课后习题再做一遍,这次做不同于学新课时,要有所升华,带有知识总结性。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一遍两遍更多遍的看。这样做必定将知识掌握的牢固,运用起来就熟练。二、加强培养审题能力我们常听学生说“这题不会做”、那题不懂“,可是经老师一点拨,又觉得很容易。看来,这里的“不会做”、

5、“不懂”,不是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而是因为不善于审题。所谓审题就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阅读、理解题目涉及的化学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给条件和要求而进行的思维活动,经验表明:细致、深入、准确、周密的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前提。那么怎样培养和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以提高解题水平的技巧呢?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认真审明题中的关键词语审题首先是阅读理解,但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应予特别注意,认真推敲,以弄清题意。例1已知某不饱和烃A中含碳85.7%,1mol该有机物充分燃烧后产生的CO2全部与4mol/LNaOH溶液1.5L反应,通过计算,写出该烃的分子式。分析:A中

6、C、H原子个数比为1:2是很容易求得的,“全部”虽是极普通的两字,却涵盖了多层含义,理解他,可以明确三个问题:CO2是反应完全而NaOH不一定反应完全;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有CO22NaOHNa2CO3H2O或CO2NaOHNaHCO3;应分四种情况讨论:a.恰好生成Na2CO3;b.恰好生成NaHCO3;c.生成的是Na2CO3 和NaHCO3的混合物;d.NaOH有剩余。有了如上正确而全面的审题后,再利用原子守恒法是很容易求得结果的。2、仔细审清题中的隐含条件任何化学问题,都是在待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根据化学现象和规律拟定的。有些题设条件直接给出,有些条件却隐含在问题之中。如果审题时不找出这些隐

7、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不全、错误,甚至无法求解。例2下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L一氧化氮,若通11.2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为 ( ) A、等于1.369g/L B、等于2.054g/L C、在1.369g/L 和2.054g/L 之间 D、大于2.054g/L NO分析:本题并不难,很多同学读题后,稍加思考,就选了B,从而产生错误。究其原应,就是审题时不细心,对题目设置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隐含反应:2NO2N2O4未察觉,造成错解。 3、逐个审查题中的信息通过认真细致阅读,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给信息,然后逐一审查,排除那些干扰思路的多

8、余条件和信息,将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作有序贮存,以产生联想,启迪思路,寻求方法。例3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铁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分析:试题中的第一句话是最重要的有用信息,审题时必须明辨,并给以一定程序的心理倾向,以维持信息的强度。而题中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铁稀溶液及PH试纸则是无用信息,除PH试纸外,其他还能与Cu2O反应,它们是干扰信息,必须正确认别。审题时认清了以上几点,解题时就会驾轻就熟。取

9、该红色产物加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近几年统计资料表明:借助于新信息考查能力的试题是逐年增多的。而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相互混杂的信息题常有出现。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舍得在审题上花功夫,这样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4、借助图式审题题目中的有关图像是一块解题的敲门砖。因此,画出示意图是审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借助它可帮助审题,可将物质及其变化的定量关系直接、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利于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为准确地解题扣开大门。例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完全溶于25ml1.8mo

10、l/L盐酸中,加入10ml0.9mol/LNaOH溶液,并蒸发出全部氨气,经测知氨气为0.051g,求原来镁条的质量。 由图示可以清楚地知道,所用盐酸的Cl分别进入MgCl2、NH4Cl、和过量的HCl中。过量的HCl的物质的量等于中和它所耗NaOH的物质的量,NH4Cl中Cl的物质的量等于所产生NH3的物质的量。借助图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住了变化过程中不变量、变量相互作用的定量关系,解题自然是“水到渠成”了。5、分层解剖,弄清内在联系审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的是什么,在认真通读全题的基础上,按题意的知识结构,解剖为几个层次,层层透彻理解,进而弄清各层题意的内在联系。例如,用1

11、0.37%的硫酸189g与18gCuO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试剂瓶中。因长久放置,部分水分蒸发,在某温度下析出蓝色晶体,经测定,所剩余溶液和晶体质量共121g。又知此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g,其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求析出晶体的质量;求此温度下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该题的题意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题意是:10.37%H2SO4189g与18gCuO充分反应,先判断反应物有无过量,然后以不足量求出生成CuSO4的质量。第二层题意是:反应后全部溶液蒸发部分水分后,析出晶体所剩余溶液和晶体质量共121g。因而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尚余溶质质量应是反应生成的Cu

12、SO4的质量减去晶体中硫酸铜质量,尚剩余溶剂(水)质量应该是121g减去全部溶质质量和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第三层题意是:此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g。指的是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第四层题意是:所剩余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溶液体积,从密度可求体积。第五层题意是:需求晶体质量和析晶后,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这样通过分层解剖,不仅弄清了题意,而且找到了内涵的解题条件,析出晶体后的饱和溶液中,尚余溶剂、溶质=100.2g。综上所述,审题能力是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解题能力和化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审题的好坏直接牵系着解题的成败。既然身体

13、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提出,就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它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又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三、加强化学解题中的信息处理策略任何解题过程都是实现信息与问题的转化过程。下面是处理信息的一些基本思路。1、将陌生信息处理成熟悉的信息例1最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两个取代烯烃(I)在苯中用某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和():2RCH=CHR(I) RCH=CHR()+ RCH=CH R(),对于此反应提出两种机理a和b,机理a:烷基化反应:2、将抽象信息处理成具体信息例2、A、B为短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化合物AB2,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B的原子序数为:n+2 n+5 n+10 n+13 n3

14、n6 n8 n+1,其中A、不可能 B、不可能 C、不可能 D、都可能信息分析与处理:AB2A与A或A与A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eCl2、MgCl2、BeF2、CO2、CS2、SiO2,还有特例SO2、NO2,再把具体物质的原子序数与选项逐一对照,答案为D。3、将潜隐信息处理成明显信息 例3、已知碳酸二级电离较偏铝酸的电离容易,而石碳酸的电离介于碳酸的一级电离与二级电离之间。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将CO2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并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将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离子反应式为CO2+H2O+2C6H5O2 C6H5OH+CO32;HCO3在溶液中既能与AlO2又能与Al

15、3+反应;往含有大量CO32的溶液中加入C6H5OH得到澄清溶液,放出CO2气体;向Al(OH)3的混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得不到澄清溶液;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2CO3、C6H5ONa、NaHCO3、NaAlO2的稀溶液PH依次增大。( ) A、 B、 C、 D、信息分析与处理:需判断:(1)上述反应能否发生;(2)现象及产物是否正确。题给信息与问题的空间跨度大,若挖掘隐含,架设桥梁,可使思路明朗化,题给信息 结论(酸性强弱顺序:H2CO3 C6H5OH HCO3HAlO2) 明显信息(a.据强酸可制弱酸顺向思考,前面的酸可与后面酸的对应盐反应生成后面的酸;b.逆向思考,后面的酸与前面

16、酸对应的离子不反应因而能共存;c.酸性越弱,其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大,PH值越大),综上,答案为A。4、将复杂信息处理成简单信息 例4、在15g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稀H2SO4150ml,放出H21.68L(标准状况),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H2SO4且使Fe2+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3mol/LNaOH溶液200ml,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信息分析与处理:若从一系列反应中去找各物质量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就会误入圈套,如果我们排除干扰信息,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最后溶液的溶质为Na2SO4,这个简单信息,再依据

17、电荷守恒,就能很快得出答案:c H2SO4=(30.2/2)/0.15=2mol/L再如判断Na2S溶液中cOH=cH+cHS+2cH2S这个等式是否成立,乍看起来,这四种物质的浓度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从水解方程式去思考判断相当复杂,若我们转换思维方式,从水电离出的cH+= cOH这样一个简单的去思考,就容易得出结论:等式成立。5、将文字信息处理成符号信息例5、在(a)硫酸、(b)芒硝晶体、(c)三氧化硫、(d)硫酸亚铁四种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 。信息分析与处理:题给文字信息 符号信息(H2SO4、Na2SO4.10H2O、SO3、FeSO4) (SO3.H2O、SO3.Na2O

18、. 10H2O、SO3、SO3.FeO),经过两次处理后仅需比较非SO3部分的式量即可,非SO3部分的式量越小,S%越大,所以答案为:cadb。 例6、10ml某气态烃A与50ml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刚好耗尽反应物,生成40mlH2O(g)和20mlCO,20mlCO2(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则A的化学式为 。 信息分析与处理:题给信息 A+5O2 2CO2+2CO+4H2O跟据原子守恒,A的化学式为C4H8。 6、将文字信息处理成图示信息 例8、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氧的质量分数为 。信息分析与处理: C2H2、C6H6、C2H4O C2H2、C6H6、C

19、2H2.H2O 假设某混合物质量为100g,则mC=10072%=72g,而方框内nC:nH=1:1,那么方框内C2H2质量为72+72/721=78g,则方框内mH2O=10078=22g,混合物中mO=2216/18=19.6g,所以氧的质量分数为19.6%。四、加强化学知识迁移力、再生力、结合力的培养1、提高有效知识量 增强知识的迁移力有效知识是指经过思考、理解、融会贯通,进而能灵活运用的知识,这时知识就由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也就是内化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手到自来的“自由出入”、能合理迁移的有效知识,一个学生拥有的有效知识量越大,智力水平就越高,知识的迁移力也就

20、越强。分析:本题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对大脑中储存的有效知识,必须进行思维加工,将有效知识作合理迁移,适当延伸或扩展,形成答题点。有效知识(1)NaCl+H2SO4NaHSO4+HClMnO2+4HClMnCl2+Cl2+2H2O生成的Br2的性质已学过的装置原理(2)橡胶的结构特点,性能和溴的性质迁移与扩展2NaCl+3H2SO42NaHSO+MnSO4+Cl2+2H2O第二次迁移、扩展2NaBr+3H2SO42NaHSO+ MnSO4+Br2+2H2O(答题点)冷凝;吸收未冷凝的气体(答题点)溴蒸气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答题点)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3)在水面倒扣一个漏斗,既可

21、使HCl充分吸收,又不会发生倒吸现象,若平时学习中注重探明原因,则很容易形成答题点。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明显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回流烧杯内,从而防止倒吸(答题点)2、拓展延伸知识量培养知识的再生能力延伸知识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的新知识,这是知识迁移的更高形式,以延伸知识为依据,借助知识的再生力,可以开发出新知识的生长点。例2、根据硝酸的尾气处理原理,下列气体不可能完全被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的是 ( ) A、4molNO2和1molO2 B、4molNO2和1molNOC、4molNO和1molO2 D、1molNO2和4molNO分析:解答本题,若没有

22、延伸知识作依托,则很难使知识有再生力,这样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在中学课本内没有知识“落点”侧重考查知识再生力和思维能力的新化学问题,解答本题的思路:课本知识: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O2+NO+NaOH2NaNO2+H2O延伸知识:由得: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由得:2NO2+2NaOHNaNO3+NaNO2+ H2O不难判断答案为D。3、优化信息型知识 强化知识的结合力信息型知识是指通过相关的试题自我获取新信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以及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筛选和应用的能力。例3、硫代硫酸钠具有下列性质:

23、Na2S2O3+CO2+H2ONaHCO3+NaHSO3+SNa2S2O3+O22Na2SO3+2S Na2S2O3 Na2SO3+S,通常在配制的标准大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gI2,其作用是 ,还需加入少量的纯碱,其作用是 。分析:该简答题提供的新信息是学生在中学没有学过的中学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微生物是由蛋白质构成的;重金属盐(Hg2+)能使蛋白质变性致死;O2能氧化I,此知识可转换为“I能吸收空气中的O2”;Na2CO3溶液能吸收CO2:Na2CO3+ CO2+H2O2NaHCO3。根据题示信息,CO2、O2及微生物存在可使大苏打变质,为防止变质必须除去CO2、O2并使微生物致死。将新信息

24、及已学知识有机结合,易于形成答题点:H2+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I吸收空气中的O2;Na2CO3吸收空气中的CO2,从而防止了大苏打变质。五、加强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紧扣“三点”“织网”,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首先,是抓“考点”,搭“框架”。所谓“考点”,指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全国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也称“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我们在高考复习之初便组织学生全面浏览“考纲”,大体明了高考考查的范围和纲目;在学生熟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按考纲规定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理论、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各大专题(每专题又细分若干单元),构架复习体系,组织复习活动。为了使学生对“

25、考点”能纵横整理,存放有序,每个复习单元我们都以“考纲”的条目为骨架,编制关系表解,列出该条目的详细“考点”,在单元复习伊始,通报给学生,并指导他们寻找每个“考点”隶属于课本何章、节的内容,形成了“考纲考点教材知识点”的网络;在上述的“织网”进程中,我们还注意提醒学生明确每个“考点”究竟属于“了解”还是“理解(掌握)”或“综合利用”的何种认知层次:又通过“考纲”的题型示例,认识哪种题型属于“容易”或“中等难度”或“较难”的水平。其次,是抓“热点”,为骨干。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MCE反复考查的知识要点。十多年来我国的MCE经历了恢复、改革、提高的发展阶段,迄今日趋稳定,统计1987年以来的历

26、届高考试题,发现有27个知识点、知识链或知识块是反复考查的,其中: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准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化学量的推断与比较,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PH值的计算、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原子内各微粒数目的推断、键型与晶型、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电极反应及析出物质的计算等概念和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推断、检验题,再现几乎达到100%,它占了每届考题多半的比重,故无疑是高考的“热点”。而且这些知识本来就是“考纲”规定的“考点”里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突出这些“热点”,让其在学生形成的知识体系的网络中起骨干作用,为了让学生领会“热点

27、”在MCE中的地位,我们配合各专题和单元的复习,编印历年涉及本部分知识的高考题,让学生参照、了解;又自编了突出“热点”的考前化学复习强化要点,在综合复习阶段发给学生复查、强记。再次,是抓“难点”,作重心。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高考复习,学生面对的“考点”广,“热点”多,而复习的时间却十分有限,所以处处平均使用力量即不可取,也不可能。多年的复习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当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只有把这些“难点”作为复习的重心突破了,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才会脉络畅通,统摄自

28、如,启动灵活。2、设计思考阶梯,强化突破化学难点的能力综上所述,从一定意义上讲,化学复习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考点热点难点”这根轴心构建知识体系,并运用它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突破难点无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化学难点具有“深”、“杂”、“混”的特征。所谓“深”,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因而学生不易掌握它的内涵、实质;所谓“杂”,是指化学问题头绪繁杂、难懂,因而学生理不清线索,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混”,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分辨不清。因而学生往往将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如何在化学复习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围绕难点设计环环

29、紧扣、层层深化的“思考阶梯”激发学生探究,通过“阶梯式”思考题把难点知识的难度降下来,以化深为“浅”,化杂为“简”,化混为“清”。例如:复习电化学单元时,学生对于“三池”反应原理往往感到繁杂且易混淆。我们便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提供若干仪器配件、试剂和直流电源。由学生自己动手组装铜锌原电池和食盐水电解池和铁件镀锌池三种装置,然后提出如下系列“阶梯式”思考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这三种装置有何相似和相异的特点?“三池”对其电极各有什么要求?为什么?“三池”对其电解质溶液有什么要求?为什么?阴、阳离子放电顺序是怎样确定的?怎样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和电极材料来分析电解、电镀和原电池反应的产物? 怎样根

30、据离子放电顺序和电极反应判断电解质溶液PH值升高还是降低?怎样用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来表示“三池”的变化原理?这两种表示式如何进行书写变换?“三池”联合装置中,怎样判断正、负极或阴、阳极?以上问题是逐步引导出来的,他们形成了电化学基本知识的框架,把繁杂的“三池”变化原理分解成一个个单纯而互相连接的问题,其中,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们又启发学生编织出如下的“惰性电极电解变化”的表解,要求填答表中括号内的答案,再选取表解里四种不同类型作例,让学生填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我们就是通过系列“阶梯式”思考题,创造让学生讨论、探索的情景,激发他们运用比较、判断、推理、归纳

31、、概括等思维方法,沿着一个个的“思考阶梯”攀登,达到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3、编织关系表解,提高凝练化学规律的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凝练化学规律的能力呢?我们认为较成功的一种做法是指导学生学习编织关系表解:教师设计系列探究问题,启发学生对繁杂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类比、筛选、归纳和抽象等思维加工,学会用精炼的字、词、名,编织成揭示化学规律内涵的简明图解或归类表格,使具体问题抽象化;进而指导学生迁移、运用,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提高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在复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单元时,当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要点以后,教师向他们提

32、出了这样的探究要求:你能用最概括的字句、条目描述元素的“构”(原子结构)、“位”(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重要化学性质)三者的若干要素吗?当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三者各自的要点以后,教师又提出:z、n、m分别表示原子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那么,怎样用同样的三个字母表示“位”和“性”的各要素呢?这时,学生颇有兴趣地围绕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边引导,边将学生中肯的意见付诸板书,形成如下的“三角互推关系”的格局:不难看出,表解内z、n、m字母的变换关系,高度概括了“构”、“位”、“性”的各项基本知识,学生运用这个“三角互推关系”的规律,便可以解决元素推断的许多具体问题。六、如何学好用好

33、考试说明1、从考试说明中了解化学科高考信息。2、根据考试说明所列“考试内容”进行总复习,按照考试说明的思路,对双基知识进行“理”(理解)、“归”(归纳)、“并”(合并)、“联”(联网),注意根据每个知识点的层次掌握复习的分寸比例。3、对“考试内容”中所列各个知识点要逐条逐项过关,可以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进行自我检测。其中的概念可以问成“什么是”或“是什么”,如什么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属于理解层次的概念,还需对概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如化合物概念中为何强调是“纯净物”,说成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行不行?显然,后一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

34、就不是化合物。其中的规律可以问及规律的具体内容、有何具体应用、适用范围等。其中涉及的物质性质,可以提问自己这种物质有哪些主要性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基本技能类如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电极反应式等应逐项问及他们的书写方法,书写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防止出错等。其中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用途等内容,虽大多属“了解”层次,但仍应多加记忆,有一些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求熟记,就必须倒背如流。4、将“题型示例”中的高考题或测试题逐条解答。因“题型示例”中每道题后均附有答案,解答前可先将答案遮盖住,解后再与之对照。解答后还应分析该题中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反过来再进一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点;有的题还有多种解法,分析一下哪种最好、最巧、解题速度最快,想一想怎样才能想到这种巧解方法,还有在做完每道题后,最好再找一些同类题来解答。5、考试说明附录中的上一年高考试题是一份优秀的模拟试题,同学们可以从头到尾做一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还可以自我创设和模拟高考气氛(例如可以略微紧张一点),做过后与参考答案对照进行自我评析,从中能找出差距和缺陷,以便及时在考前予以弥补和充实,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指导性文件,它不单是教师上复习课的重要依据,广大学生也应该吃透考试说明的精神,用好考试说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