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达标检测23生物的进化(建议用时:45分钟)双基题1(2014扬州模拟)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群也未必存在生殖隔离2中国有三个豹亚种: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三者有形态的差异。这三个豹亚种形成的原因是()A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的结果D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3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能阻断不
2、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为()A55%45%55%45%B42.5%32.5%55%45%C55%45%45%55%D42.5%32.5%45%55%5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
3、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1% B30%,42%C70%,21% D70%,42%6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7(2014徐州调研)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A甲 B乙C丙 D甲、乙8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
4、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9生物界多姿多彩,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C构成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及其多样性决定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D在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抗原的多样性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
5、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1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0.50和0.25,请回答:(1)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_。(2)如果该种群没有发生迁入迁出、突变,环境对基因也不起作用,但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之间才能交配(性状的遗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A的基因频率将_(变大、变小、不变),子一代是否发生了进化?_(是、否),理由是_。12下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表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问题:(1)由甲物种进化为乙、丙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和_。(2)河东的乙
6、物种迁回河西后,不与丙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_不同,外部条件是_。(3)假如游回河西的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请问你判断丁物种是不同于乙物种的新品种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_。提升题1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孩子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C7/2200 D3/80014(2014江苏八校联考)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
7、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15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
8、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3)突变、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A0N100% B0N50%C0N50%(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
9、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16(探究创新题)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选择绿草丛区A和_区B。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_。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图。区域项目黄褐色蚱蜢绿色蚱
10、蜢绿草丛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干草丛区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_。(5)分析与评论: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a实验步骤:_。b结果与分析:_。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每个种群均具有各自的基因库,故一个物种应具备多个基因库。2解析:选A。华南豹、华北豹和
11、东北豹属于豹这一物种,没有生殖隔离。三者有形态的差异,说明三者经过了地理隔离,在各自环境条件下进行自然选择,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导致基因库不同。3解析:选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人为地放在一起后,如果这两个种群有生殖隔离,则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如果这两个种群没有生殖隔离,则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4解析:选D。由A的基因频率为100%55%,a的基因频率为45%。5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产生A配子的概率55%30%1/270%,a配子
12、的概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的频率比例为AAAaaa49%42%9%,统计得到A基因的频率为49%42%1/270%,故D项正确。6解析:选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7解析:选C。两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8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9解析:选D。抗原的多样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并非由抗体决定的。10解析:选
13、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通过共同进化会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1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理论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2)若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之间才能交配,可知子一代中AA占2/5、Aa占2/5、aa占1/5,A基因频率为0.6、a基因频率为0.4,可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子一代发生了进化。答案:(1)自然选择学说(2)变大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12解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物种形成的原因。同一自然区域内的甲物种,由于大河的阻隔,有的生活在河西,有的生活在河东,因河东、河西的环境条件不同,使得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14、生不同的定向改变。由于地理隔离,在河东生活的种群不能与在河西生活的种群自由交配,使不同的种群的基因库各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就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因此,当乙物种游回河西后,不会再和丙物种共同进化为相同的新物种,而是各自独立进化。假如游回河西的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丁物种是否是不同于乙物种的新品种,要看乙物种和丁物种之间是否已经形成生殖隔离,即看丁物种能不能与乙物种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答案:(1)自然选择地理隔离(2)种群的基因频率(或种群的基因库)生殖隔离(3)依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方法: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是否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
15、育后代13解析:选A。控制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等位基因用A、a表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_XBY、AaXBXb,他们所生孩子患色盲的概率是1/4,根据题意可知,aa1/100推出a1/10,A9/10,丈夫是Aa的概率Aa/(AaAA)(21/109/10)/(21/109/10)(9/109/10)2/11,所以他们所生孩子患常染色体遗传病的概率是2/111/41/22,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221/41/88。14解析:选C。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种的鸟类。15解析:现代生物
16、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生物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选择隔离(4)B(5)变异的多方向性d16(1)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2)干草丛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中(3)如图(4)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5)绿草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a.选择F1的雌雄绿色蚱蜢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b若后代出现黄褐色蚱蜢,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则绿色为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