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二叠一叠1∣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91686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二叠一叠1∣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二叠一叠1∣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叠一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识记新的生字2、能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规律的神奇,增强学习祖国文字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认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来源:ZXXK能归纳汉字的构字规律教学准备来源:ZXXK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出示前一课熟悉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2、问:这些字是怎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回忆构字规律。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木”字,你们摆一摆,看一看能组成什么字?(学生可以两个或者三个的拼起来,林、森)4、老师板书课题引导:这种新的构字方法就叫做“叠一叠”(板书课题:叠一叠)二、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新字1、出示以前学过的“木,又,人,月,口,日”,学生认读。2、学生

2、使用一个字摆一摆,叠一叠看看能组成什么新字?3、教师出示“林,双,从,朋,众,晶,森,品”,学生认读,老师教读。4、学生组词并联系说话来源:学.科.网Z.X.X.K5、老师出示卡片“树林,双方,从前,朋友,民众,品味,森林,水晶”。6、点名读,小老师教读,学生开火车读,师生齐读。7、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读了词语。学得很认真,现在他们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们开认识吗?8、教师出示“从,友,民,林,朋,双,众,品,森,晶”生字卡片点名认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儿歌记“从,林,朋,双,众,品,森,晶”。二人从,二木林,二月朋,二又双,三人众,三口品,三木森,三日晶。区别记忆:右友笔顺记忆:民1、朗读

3、词语,理解词义(1)学生自由读词语,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来源:(2)教师讲解词语。(民众就是许多老百姓。水晶就是一种坚硬透明的东西)三、朗读课文,了解构字规律1、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想一想这是什么构字方法。2、现在把你今天学到的汉字和同桌说一声:(把一个字重复叠几次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字)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看田字格自己认读生字,然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从,友,民,林,朋”,学生开火车认读2、教师规范书写,学生按笔顺书写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

4、,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

5、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师指导:“从”左小右大,第一个“人”的第二笔是点。“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6、“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友”第二笔撇稍立一点。来源:ZXXK“民”指导学生斜钩的书写。“林”左小右大“朋”左边比右边稍微小一点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

7、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学生先描再写,同桌互相评价,认为写得好的鼓掌奖励。五、布置作业1、所学生字一个3遍2、课下找一找还有什么字是“叠一叠”的板书设计:叠一叠从 友 民 林 朋 双 众 品 森 晶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