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86563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秦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封建大统一时期秦汉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基础网络客观社会基础: 的提高。 之间、 之间联系加强。条件人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 。主观秦国变法 ,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疆域:东到 ,西到 。南濒 ,北抵 赢政广用 ,部署统一全国的 和 。经过统一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 。统一 ,加强对 的统治。击退 ,取得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 局面,符合 的要求。意义为我国 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 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 提供了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集权 皇权:至高无上。凡 、 、 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三

2、公以下设诸卿分掌政要皇帝直接任免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政体中央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 。 御史大夫:掌 ,下达 ,兼理 。政治 太尉:管理 。 地方:实行 制,县下设 、 等基层行政组织。秦律 制订:参照 ,制订秦律,通行全国。 评价:集中体现了 意志,对后世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措施 承认 , 纳税。有利于各地经济交往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经济 统一 。 统一 :以秦国 钱为统一货币。 统一 、修 。文化 :以 为标准字体,后又流行更简易的 。 ,加强 控制。 ;教育只能官府办,严禁私学,实行 政策。作用积极 加强了 。有利于 发展; 对祖国 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 以及形成以 族为主体的 起了重

3、要作用。 消极: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人民处境 。 繁重:秦始皇大兴土木修 筑 ;筑 、戍边塞,修驰道,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 阶级矛盾激化大量人口脱离生产。原因:暴政 严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 沉重:有田租,有户赋,还有苛捐杂税。秦末农民战争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经过 爆发: 、 发动,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不久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结果: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推翻了 沉重打击了 ,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 政策。 为汉初“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高考试题集锦1.(2000年上海卷)秦朝时期,郡的

4、监御史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2.(2001年天津文综卷)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回13题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2)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 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代替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

5、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3.(2000年广东卷)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法家学说 4.(2006上海历史)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5.(2000年天津、江西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崇发反儒 防止旧势力复辟 毁灭文化 加强思想控制 A B C D 6.(2001年上海卷)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A都江堰 B秦长城 C唐长安 D明皇宫 7.(2001年

6、广东、河南卷)封建王朝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2006年广东历史卷)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中学历B史教学园地B 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中8.(1996年全国卷)下列各项中,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够转弱为强无关的是 A重视人才 B实行三十税一 C收揽民心 D有富饶的根据地 9.(2005上海历史)“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10.(2006上海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

7、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11.(1995年上海卷)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12.(2004年江苏卷)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2)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3)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13. (2005全国文综II)(68分)根据图8和资料回答问题。 (1)图8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 高原,B属于 平原,C属于 山地。(6分)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12分)在历史上

8、,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据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隔渭河与咸阳相望。 (6)请用符号“”在图8中标出阿房宫的大体位置。(2分)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

9、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7)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9分) (8)无论阿房宫是否建成,它的遗址依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不仅能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的价值,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消费需要。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服务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9分) (9)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级政府在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努力保护文化遗产。从政府职能说明政府应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理由。(1

10、0分) 第二节 两汉的统治 1.(2001年广东、河南卷)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2.(2001年上海卷)下列帝王中,被誉为“中兴之主”的是 A光武帝刘秀 B隋文帝杨坚 C唐玄宗李隆基 D明成祖朱棣3.(1999年上海卷)“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土地,这两个地区竟没有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4.(2004年上海卷)

11、“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牛羊马豕,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 B豪强地主 C僧侣贵族 D吏治腐败5.(2001年全国、江西卷)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的根本原因是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6.(2002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之租税

12、。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均摘自汉书食货志回答: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7.(2000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13、,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基础网络特点: ,有所 。刺史制度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汉初 制与 制并存。封国制王国:名义受 ,实与 无异。侯国:相当于县,享用 ,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

14、督。王国问题 “ ”: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选官制度目的:为适应 的需要。察举含义:即选举。是由 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主要方式:西汉:举 ,东汉: 。内容衰落: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地主由此形成发展。征召: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含义: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达五千六百多万。编户齐民义务及负担:身份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 和 、 。田租较轻,但 、 及附加税、杂役很重。高考试题集锦1.(2006年天津卷)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

15、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第四节 两汉的社会经济1.(2001年春季卷)我国以煤为燃料冶铁始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2.(1998全国),右图(二牛一人)所图示犁耕法始见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基础网络 北方: 边疆各族 东北: 南方: 西方: 各族兴起经济: 为主,也从事 。 深入 、 和 各个领域。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政权:秦汉之际, 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 地区,形成强大的 制国家。汉初“ ”:迫于 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

16、 往来。武帝反攻大战:卫青、霍去病率兵进行了三次。西汉结果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 。汉匈争夺重点转到 。汉匈关系后来,匈奴内战不已。 降汉,其他各部仍游牧于 ,有的 。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密切了 关系, 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和睦相处40余年。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 ,与汉人 ;北匈奴退居 ,东汉 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 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威胁。北匈奴政权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使西域。张赛通西域第一次: 年到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 ”。西汉第二次: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各国纷纷回访,终于建起友好关系

17、。意义: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 。中原同 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 社会进步,丰富了 物质生活。西域管理西域: 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标志 。东汉:初年,无力顾及,明帝时 经营西域,联系加强。任命 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 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重入汉朝版图。百越: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武帝在南越设 等九郡。高考试题集锦1.(2000春季卷)下列水渠,开凿时不以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是 A灵渠 B白渠 C六辅渠 D郑国渠2.(1997年全国卷)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18、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3.(2004年广西卷)秦汉之际北方游牧民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 A匈奴 B鲜卑 C突厥 D乌桓4.(2000年春季卷)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5.(1995年上海卷)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6.(2004年江苏卷)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 7.(2005全国文综1)图5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

19、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8.(1995年全国卷)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类似之处。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9.(2001年上海卷)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1) 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 科学家对女

20、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 是具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于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10(2005全国文综3历史)(20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

21、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 ,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11.(2005上海历史)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

22、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基础网络 特点:以中国

23、为中心的 日益扩展,影响突破 的范围,远及 和 。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朝鲜文化交流: “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 ”。贸易往来: 、 等输入中国,中国 、 、 生产工具等输至朝鲜。日本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人员往来:武帝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 ”;东汉 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经”。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贸易往来:中国 、 、 传入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越南: 、 、 输入中国,中国 和 在越南推广。 开通: 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 沿着通道不断西运; 西域各国的 也陆续输入中

24、国。这条通道称为“ ”。陆路路线:从长安出发,出 或 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中国与 、 、 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意义: 中国的 、 和 、 、 、 先后西传。丝绸之路两汉之际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水路路线:从 出发,向西沿海岸线、 南下,绕过 、出 海峡,到 沿岸各国,最远达 。意义:加强了中国和 、 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 之间的联系。西亚: 是西亚大国,利用 与汉频繁交往,通过 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 等国的阻隔。欧洲:大秦 97年,班超派 出使大秦,到达 。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将 、 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是正史中与欧洲直接往来

25、的最早记载。高考试题集锦1.(20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基础网络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秦朝“ , , ”;汉朝 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 秦汉是多 国家,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特点中外交流频繁: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 后,中亚、印度半岛文化流人。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的发明、 的问世、 和 的成就。气势恢宏:如 、 、 等。天文历法地理武帝时的“ ”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是我国第一部较 的历书。西汉关于 的记录,世界公认最

26、早。东汉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 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制作可遥测千里外地震方位的 ,早欧洲 多年。数学: 成书于东汉,介绍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标 志我国数学形成了 。名著科技 :战国问世, 编定。奠定了祖国医学的 。医学神农本草经:东汉著,我国第一部完整的 著作。华伦:被誉为“ ”,擅 ,发明 ,早西方1600多年。名医张仲景:被称为“ ”,所著 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造纸发明:我国最早, 前期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 出土了已知世界最早的纸。改进:105年 用树皮等造出便书写、料易得、造价低的“ 纸”。外传:4世纪起,传至 、后又传至越南和日本;8世纪

27、传中亚,后经阿拉伯传至非洲和欧洲。特点董仲舒新儒学独尊于西汉,王充唯物思想弘扬于东汉,反映两汉两种截然不同哲学观点。佛教传人,道教产生,古代宗教发展形成新格局。哲学与宗教董仲舒新儒学:儒学为基础, 、 是核心;独尊儒术,建立 等学校,以 作为教育内容。王充唯物思想背景:当时神学兴盛,宗教发展,儒学神化,迷信大行其道。体现在 中观点万物由 构成。精神依存于 ,“ ”,反对厚葬。佛教:西汉末经 传入。东汉 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在洛阳传教建 。道教:东汉时,民间 与 学说结合而成。 是当时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 著,我国第一部 ,以人

28、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史记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三干多年的历史。史学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汉书:东汉 写的我国第一部 ,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文学赋:讲究排比, 并用,缺点是 。西汉的气势恢弘,篇幅较长,代表作有司 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现实感强,篇幅较短,代表作有 的两都赋。汉“乐府”诗:形式 ,内容 ,语言 ,我国文学明珠。陶塑: ,整体表现了秦朝军阵的雄伟气势。东汉成都说唱俑和洛阳杂技俑。秦汉大量的 、 也极具艺术价值。艺术 绘画:墓宝壁画、帛画、木刻画等,多有精品。 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性强,是了解当时人们 与 的珍贵资料。

29、高考试题集锦1.(2000年上海卷)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 A张衡 B祖冲之 C僧一行 D郭守敬2.(2004年上海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3.(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4.(2004年广东卷)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

30、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司马光5.(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6.(2006上海历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之理,凡百三十篇。”这“百三十篇”就是后来的 A诗经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8.(2005上海历史)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与发明了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9.(2005广东历史)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

31、白马寺10.(2002年上海卷)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民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秦砖 西汉瓦当 东汉画像石11(2001年江西卷)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第二章 封建大统一时期秦汉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11.参考答案(1)建立皇帝制度,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人;(2)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3)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度,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2、负责地方行政。(4)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12.答案要点(1)春秋、战国、秦朝。(2)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3)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13. 参考答案 (1) A黄土 B 渭河(关中) C 秦岭 (6分) (2) B平原地形平坦(在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这片平原更显珍贵) (3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从黄土高原和秦岭冲积下来的深厚、肥沃的土壤) (3分);气候温暖湿润(属暖温带,

33、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 (3分);水源丰富(有渭河及其支流),便于灌溉(3分)。(3)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秦国经济发展;(4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 (4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6分) (5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6分) (6 )标注位置在西安与咸阳之间、渭河北南,即可得分。(2分)(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3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

34、件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4分)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还需要继续深化。(2分)(8) 服务商品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而普通商品则是有形的。(4分)服务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通常是一致的。而普通商品的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则是分开的,地点也不一致。(5分) (9)答: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文化职能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之一。(3分) 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

35、优秀文化,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3分) 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公共财物,也是人类共同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保护好和合理开发好各种文化遗产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公共职责。(4分) 第二节 两汉的统治 6. 参考答案秦朝的暴政;文景之治;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轻徭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7. 参考答案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要求,

36、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8.参考答案汉武帝用大军北击匈奴,征发大量农民服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类似。秦始皇不顾当时的国力,用几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后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长城,戍守边疆,苦役百姓,民不堪鸣。这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西汉建立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因此汉武帝得以彻底击败匈奴,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征发农民修建宫室,营造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用以兴修水利

37、,治理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均与秦始皇滥用民力不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但前者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光大了儒学,而后者则起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9. 参考答案(1)汉对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域都护设置等。(2)能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3)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如假定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4)能结合具体史实回答,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寻找;到西域实地考察研究;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38、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如答从西域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上来旁证,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可酌情加分。)10答案要点: (1)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2)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11.答案要点:(1)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3)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10.答案要点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等。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等。东汉画像石:东汉农民耕作、狩猎(或畜牧),或汉朝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特点等。11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西汉的统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