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10MB ,
资源ID:168312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831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中关于家族企业的传承思想源于中国古代 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等诸多层面,故B选项正确;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故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指把土地人口分封给子弟功臣建立诸侯国,血缘关系不

2、是唯一条件,故C选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时建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血缘关系无关,故D选项错误。2. 有学者指出,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制度,皇帝可以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这体现出A. 皇帝制度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 皇帝独尊的特点C. “家天下”政治观念逐渐形成D. 中央权威的渗透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可以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可知,皇帝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A正确;皇帝独尊与题意无关,排除B;皇帝制度建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家天下观念,排除C;中央权威的渗透力

3、与题干中的主旨无关,排除D。3. 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这一做法A. 限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扩张B. 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 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D. 旨在调整中央决策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削弱了丞相为首的中枢官僚权力,有助于加强皇权,B正确;题干举措与诸侯国势力变化无关,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中枢体制的变化,排除C;材料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而非调整

4、中央决策机构,排除D。4. 唐朝三省并立,进而形成了“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的三省分权而治的制度,三省长官同居相职,共议国政,从而达到了“事无巨细,遍经三省,无出一己,使擅其权。”这说明三省的设立A. 将决策和执行权分离B. 导致权力集中于中书省C. 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D. 促使官吏职权更加细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事无巨细,遍经三省,无出一己,使擅其权”等信息可知,三省的设立实现了分权与制衡,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加强了君权,故选C;三省的设立,将决策、审议和执行的权力分开,故排除A;三省的设立,并未导致权力集中于中书省,故排除B;材料强

5、调的三省之间权力相互制衡,防止权臣专政,没有体现官吏职权细化的程度,故排除D。5. 分析下图,元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体现的特征是 元朝的地方行政区设置图A. 区域协同发展B. 多层级、复式结构C. 元朝因袭宋制D. 重集权、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设置有多种层次,同时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多层级、复式的结构特点,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6. 清代,针对边疆少数民族不同地区颁布了律令,还根据边疆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不同的行政机构。这体现出清代A. 中央集权统治达到顶峰B. 政治制度缺乏有效的传承性C. 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D. 实行因地制宜的边疆治理

6、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清代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律令、设置不同的机构进行地区管理,说明了清代实行因地制宜的边疆治理政策,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问题,无法说明中央集权统治达到顶峰,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只是清代的边疆治理政策,不能说明清代政治制度缺乏传承性,说法以偏概全,故排除B;材料中的政策不能体现民主色彩,故排除C。7. 有学者指出,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的封闭大门时,采用了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这里的“外部力量”首先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日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

7、识可知,最先打开中国国门的是英国,其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A正确;法国、俄国和日本与题干中“首先”限定不符,排除B、C、D。8. 有学者指出,在太平天国统治较久的地区,如苏州、常州一带“被难之后,富户百无一存”,浙江 有些地区“境内之田,尽非原户”。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 阻止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B. 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C. 促进亚洲人民民族解放斗争D. 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苏州、常州一带“被难之后,富户百无一存”,浙江 有些地区“境内之田,尽非原户”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也破坏了江浙地区的经济,故B项正确;当时没有帝国主

8、义,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其世界影响,排除C;材料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排除D。9.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全国多地举行悼念活动,祭奠83年前的罹难同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反帝反封,彻底革命B. 国共合作,消除宿怨C. 反对侵略,珍爱和平D. 中日和解,面向未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由此可知我们必须要反对侵略,珍惜和平,故选C;南京大屠杀带来的启示主要是反帝,没有反封,排除A;南京大屠杀不是国共之间的矛盾,排除B;南京大屠杀是侵略者的暴行,因此不能据此得出中日和解,

9、排除D。10. 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不再留长辫、穿长袍,女人不用再裹脚,实行新阳历等,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种种新气象。这说明辛亥革命A. 完全改变了传统社会习俗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利于促进人们思想解放D. 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说明辛亥革命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在服饰等方面有所变化,C正确;A太绝对,排除A;材料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无关,排除B;D项太绝对,排除。11. 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历史示意图反映的是A. 百团大战B. 淮

10、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指示,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军的江防。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因此根据材料的进攻路线可知D正确;百团大战、平津战役爆发于华北,A排除;淮海战役围绕徐州展开,B排除。故选D。12. 新中国建立初期,它是具有临时宪章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且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民主联合政府

11、真正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的人民政府。“它”是指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之初”“临时宪章性质”“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知,这是共同纲领,故选A;1954年宪法不是临时宪章,排除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不具备临时宪章的性质,排除C;1982年宪法不属于临时宪章,而且与题干中“新中国建立初期”不符,排除D。13. “一国两制”是属于主次型的国家制度模式,即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身边的小地区、 小范围即香港、台湾、澳门保留资本主义

12、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实践具有A. 曲折性B. 法制性C. 创造性D. 继承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一国两制”创造性的提出了在一个国家实行两种社会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故C项正确;ABD项不能得出,排除。14. 据统计,万隆会议之后的37年间,亚洲、非洲和其他大洲的83个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建立了主权国家。这说明万隆会议A. 推动了我国外交的新发展B. 促进了亚非各地区的经济发展C. 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秩序D. 利于推动世界民族的独立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万隆会议后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主权国家,说明万隆会议推动了世界民族的独立运动,故选D;万隆会议是推动了世

13、界民族的独立运动,而不仅仅是影响了我国外交的新发展,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万隆会议对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和经济发展无关,也没有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排除BC。15.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好两国关系中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维护和拓展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这说明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是A. 意识形态B. 国家利益C. 经济实力D. 对话机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好两国关系中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可知,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B正确;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对话机制都与材料中“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不符,排除A、C、D。

14、16. 柏拉图曾描述:“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 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具有A. 直接性B. 分散性C. 平等性D. 制约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 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体现的是不同职业的人是平等的,因此C项正确;ABD项没有体现,排除。17.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们极力要求制定新法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让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贵族们对此并不同意,但在平民的强大压力下,于公元前449年元老院颁布了A. 自然法B. 习惯法C. 十二铜表法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答案】

15、C【解析】【详解】共和国时期,平民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于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C正确;自然法是法律原则而非具体法律条文,排除A;习惯法不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排除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颁行于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18. 列宁曾明确肯定“君主制并不是形式划一、一成不变的制度,而是非常灵活的、能够适应各阶 级的统治关系的制度”。下面能够佐证列宁观点的是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 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C.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 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列宁的观点是指君主制并不是专指传统的君主专制和封建独裁,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保留君主的

16、前提下实现了国王的统而不治,就是一种新型的君主制度,是非常灵活的、能够适应各阶 级的统治关系的制度,故选A;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与“非常灵活的、能够适应各阶级的统治关系的制度”不符,排除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和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都不是君主制,排除CD。19. 1787年宪法在规定立法、行政、司法由三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分别掌握的同时,还规定总统享 有对国会立法的批准和否决的权力,同时国会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总统的立法否决权可以再 行否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A. 实现宪法的司法化B. 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D. 体现权力部门间的妥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

17、还规定总统享有对国会立法的批准和否决的权力,同时国会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总统的立法否决权可以再行否定”体现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制衡关系,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2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充满了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反复较量,交织着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这说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A. 渐进性B. 妥协性C. 彻底性D. 曲折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充满了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反复较量,交织着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可知,这些描述体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

18、确立代议制过程中充满了曲折性,D正确;渐进性强调的是历史事件的逐步进步、完善,排除A;妥协性涉及到的是斗争双方各退一步,各取所需,排除B;彻底性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排除C。21.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可以得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呈现的规律是 A. 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B. 从空想到科学、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C. 从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艺术D. 从理论到实践、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是空想到科学的过程。而巴黎公社及十月革命则是实践的过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多国,也与理想与艺术无关,排除BCD项。22. 据统计,俄国1907年各种形式农民

19、反抗达197次,1914年发生1046次。工人的反抗斗争更是风起云涌,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1034次,参加者近十万之众。由此可知,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A. 人民渴望和平B. 经济基础薄弱C. 阶级矛盾尖锐D. 民族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农民反抗和工人罢工愈演愈烈,说明这一时期俄国而阶级矛盾尖锐,C正确;和平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经济基础薄弱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工人、农民属于社会阶级划分,而非民族角度,排除D。23. 我们现在所说的旧秩序特指二战后建立的以平等、自由、民主为外衣,却仍是以掠夺

20、和霸权 为实质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源于A. 华盛顿会议B. 雅尔塔会议C. 杜鲁门主义D. 马歇尔计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B正确;华盛顿会议召开时间是在一战后二战前,排除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对抗的表现,不是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根源,排除C、D。24. 成员国不同的国家利益通常会导致对一体化政策发展的不同需求,欧盟在特定政策提案对 某个或某些成员国可能具有潜在不利后果的情况下,考虑对该政策提案中的某个或某几个 条款进行例外处理。这反映了欧盟政策A.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 遵循经济一体化为先导C. 坚持

21、利益均摊原则D. 以协商合作为主要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欧盟中具有特定政策提案,这是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利益的不同需求,由此可知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故选A;根据题意可知欧盟政策具有灵活性,并不是坚持以一体化为先导,排除B;坚持利益均摊和协商合作均无法体现,排除CD。25.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B. 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C. 和平将取代战争与动荡D.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漫画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面对中国、日本、俄罗斯

22、和欧盟等新兴的政治势力忙于打击,显得手忙脚乱,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在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就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 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宰相是“百官之长”,其权力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官僚无法比拟的。因此,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也时刻防范着相权。中朝官在汉武帝时开始参政,尚书、中书和门下经几百年的演变,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士族控制操纵国家政治, 三公在

23、这时名存实亡,实权已“事归台阁”。至隋唐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共为宰相。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宋代为了保证军费开支,适应战争的需要,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 历朝相比,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 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4、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 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影响。【答案】(1)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皇权统治。(2)体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维护封建统治;但易形成暴政和政治腐败的现象。【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 历朝相比,领域

25、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皇权统治。(2)体现: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影响:根据“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 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维护封建统治;但易形成暴政和政治腐败的现象。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

26、要求打破封建 专制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政治一般有两种模式:英美式民主和欧洲大陆式民主。 摘编自徐衍昌 张仙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建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后,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政治团体也伴随着西方近代政治价值观念的影响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但随着中央政府权威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增强,逐渐形成割据局势;民初政党大多为利益所 驱动而成为民主的祸患,政党不过成为争权夺利的傀儡;议员大多为地方都督指派,使议会屈居于北洋派的淫威之下;“因人制法”虽是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但使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

27、志,不免使临时约法缺乏威慑力。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实践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走向了 失败。摘编自赵贺怡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最初实践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形成了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帮 助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决策的重要方式,在民族地区实行利于各民族平等、团结、联合和共同 发展进步的最适当的政治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取得了一系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建立的民主政治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取得的政治成果并分析其失

28、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并综合上述 材料,简述中西民主政治建设给你带来的启示。【答案】(1)模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2)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因:中央政府权威缺失;政党政治畸形化;议会徒有其表;革命派的妥协。(3)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启示:民主政治建设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立足本国国情;以人民利益为本;不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解析】【详解】(1)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

29、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2)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材料“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政治团体也伴随着西方近代政治价值观念的影响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可知,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因:根据材料“但随着中央政府权威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增强,逐渐形成割据局势”可知,中央政府权威缺失;根据材料“民初政党大多为利益所驱动而成为民主的祸患,政党不过成为争权夺利的傀儡”可知,政党政治畸形化;根据材料“议员大多为地方都督指派,使议会屈居于北洋派的淫威之下”可知,议会徒有

30、其表;根据材料“因人制法虽是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但使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不免使临时约法缺乏威慑力”可知,革命派的妥协。(3)基本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启示:开放性试题,从民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主政治与国情、人民利益以及制度健全等角度分析。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后,列宁曾经设想过和平革命。由于临时政府无能,八个月里三次改组,无法 改变混乱无序局面,于是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不可避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充分,封建 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

31、业国。列宁在准备和实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 时候,从来不把它看作单独一国的事情,而是把它看作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第一次变成了现实,也使得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道路模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 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识、理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随 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 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论

32、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则充分说 明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摘编自李士峰 朱玉超浅析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列举在此影响下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活动。【答案】(1)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无能;俄国经济比较落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走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

33、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传播。(2)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践活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由于临时政府无能”得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无能;根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充分,封建 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得出俄国经济比较落后;根据“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第一次变成了现实”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第一次变成了现实,也使得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道路模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成功范例。”

34、可概括得出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走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传播等方面。(2)影响:根据“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 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得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根据“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 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得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践活动:根据所学可得出

35、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要建立和维护一个“势力范围”,以确保国家安全,并努力扩展 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威胁”和“领导”世界则力图削弱乃至击垮苏联。 一个极力地伸张“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极力地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 推广美式民主制度。摘编自任海滨浅析美苏冷战的起因 材料二 二战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自从登上国际舞台,就把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及平等权益作为重要目标。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集体斗争的方式为变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成为推

36、动国际 关系民主化的一支主力军。同时,欧盟、日本等美国的传统盟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自身实力 的增强,也越来越增强了反对美国独霸世界、争取成为未来多极格局中独立一极的意识,纷纷在改革联合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设想和努力。此外,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大国也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李慧颖 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趋势与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认识。【答案】(1)原因:美苏在二战后各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美苏国家利益相悖;意识形态

37、的分歧。(2)趋势: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认识: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中影响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行为的最根本要素;重大国际事件往往成为世界政治发展转折点;各国战略,特别是大国国际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间关系,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在协调各国关系、缓和国际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一个极力地伸张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极力地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 推广美式民主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苏在二战后各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美苏国家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的产生。(2)趋势:根据“欧盟、日本等美国的传统盟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自身实力 的增强,也越来越增强了反对美国独霸世界、争取成为未来多极格局中独立一极的意识”并结合所学得出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认识:根据美苏冷战的过程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可知,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中影响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行为的最根本要素;大国际事件往往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转折点;各国战略,特别是大国国际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间关系,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在协调各国关系、缓和国际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