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维新变法 南昌起义 辛亥革命A B C D【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国民大革命运动,由国共合作领导,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维新变法,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2、故正确;南昌起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B正确。组合错误,故A错误。组合错误,故C错误。组合错误,故D错误。2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牺牲,丘逢甲抗击日本侵占台湾,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故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故C正确。左宗
3、棠、邓世昌、丘逢甲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错误。四者都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体,故B错误。驱逐日本侵略者,只符合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故D错误。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正确。南京条约,没有划东交民
4、巷为使馆界,故A错误。马关条约,也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B错误。北京条约,也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错误。4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淞沪会战有关,但材料低估了淞沪会
5、战的战略意义,即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中国的计划,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赞扬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故A排除。材料强调淞沪会战的不利后果,故不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故D排除。5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赔款2亿两白银,没有从市
6、场、原料、劳动力等方面阻碍民族资本主义,故A排除。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主要在商业贸易方面,故B排除。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属于领土主权,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联系不大,故C排除。6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有利于阻挡外国商品的输
7、入,保护民族工业,故A项正确;清政府“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由此可知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不属于国际惯例,故B项错误;清政府降低出口税只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故C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改订税率后清政府仍然无法掌握关税主动权,故D项错误。7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
8、队【答案】A【解析】据材料“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故C排除。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故D排除。8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
9、是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平等条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出自辛丑条约,排除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B;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的标注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D;由于中国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的民族牺牲,国际地位提高,所以能够收回部分民族权益,故选C。9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日本昭和12年(1937年)
10、12 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 举杯共忆苦战、 悼念战友 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美化侵略行为 颠倒战争是非 否认屠杀暴行 助长侵略气焰A BC D【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报刊的标题,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报道是在美化侵略行为,否认屠杀暴行,颠倒战争是非,这些报道必然会助长侵略气焰,故选,排除ABC,选D。10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
11、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清朝地方财政脱离中央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清朝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目中“布政使”是为节制地方的财政权所设,在明朝时地方上也设立了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别管理地方行政、军政、监察,实现地方的相互牵制,实现中央集权,清朝时,布政使作为地方督、府的附属机构,依然起到牵制财政权的功能,但“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从中看出布政使的财政权被巡抚剥夺,加强了巡抚的权力,削弱了中央集权,故 A项
12、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清政府地方财政没有脱离中央;地方权力制衡遭到了破坏,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11美国根据1906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成立驻华法院,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其地位与联邦区法院相等。英国根据1925年枢密院令,在上海设立最高法院。这些规定与哪一权利有关( )A领事裁判权B协定关税权C租赁土地特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领事裁判权,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英美国家在华设立司法机构,这和领事裁判权有关,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涉及的对外的贸易,CD项也不是司法方面的,排除。12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
13、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D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原会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可知反映的是该会战是国共合作的战役,符合题干的是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八路军是主力,A项不符合题意,抗战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敌后战争,排除C项。13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
14、,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时间为1924年至1927年,BC项不符合史实。而D正确,当时抗战已爆发,两党正在合作抗战 ,故正确答案为D。14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
15、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政权主张建立绝对平均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其实际行为体现的是小农阶级的自私性,故正确答案为B。15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B都是正当
16、的维护国家利益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 “不遵条约,不守公法”。而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要求 “不违反国际公法”。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在宣战书中称其行为是根据国际法采取的行动,为了获得西方列强的支持。A错误,因为日本发动战争本就没有遵守国家公法。B错误,中国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而D显然不符合日本。16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
17、;“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等思想主张。从“议员”、“专制”可知D正确。从“领土”可知B正确。从“商战”可知C正确。而A从题中无法体现。17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中国人对西
18、方认识的逐步深入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在不断发展,故本题选C。A错误,清政府实行专制统治,不可能建设民主制度。B中的“崇拜西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D从材料中也无法体现。1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列强
19、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错误,因为它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错误,B只反映了材料的前部分。C错误,因为清政府实行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而D正确,材料正反映了皇帝态度的变化。故本题选D。19“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中国人的盲目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和发动对西
20、方的战争,这与义和团运动相关,它盲目排外,扶清灭洋,故本题选B。A、C主要是反清,D主要反对的是北洋政府。20 抗日战争在国际上被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杭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1)指出抗战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2)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答案】(1)时间:1937年7月;(1分)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国内意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国际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
21、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历时14年,狭义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内意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